扫码手机阅读

茧与光

作者:林汀汀 | 分类:其他 | 字数:32.6万

第7章 她们的名字叫“星妈”

书名:茧与光 作者:林汀汀 字数:2107 更新时间:2024-12-29 10:50:33

李笑请的家长是来自湘南地区一个小县城。

她有两个孩子,大的读中学,小的就是目前在接受训练的孩子。孩子两岁多时,她发现孩子不对劲,就带着孩子到星城检查,医生说是自闭症,说没什么希望了,叫她放弃吧。她不相信,在别人介绍下来到这个机构。

两年了,她一直陪着孩子在这个机构训练,逢年过节都没有回去,每天都不停地教孩子学习识字,她发誓,不把孩子“治”好绝不回去。

在她租住的简陋的一室一厅小房子里,只有床和桌子,墙上贴的是拼音卡和识字挂图。没有电视和其他任何娱乐设施。

“我不相信,我儿子不会好,不把儿子带好,我就不回去。”手写的两行大字,极大地震撼了李笑。一位母亲内心的坚定和凄楚跃然在字里行间。

可惜,李笑去的时候,她计划着过两个月就离开,因为较孩子刚来时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加之这两年全身心陪护,家里开支也捉襟见肘,不允许她是继续再待下去,所以她考虑上完项目计划内的课就回家。

上午,她帮忙李笑管理孩子,中午由孩子任课老师帮忙负责吃饭和睡觉。下午,则是李笑自己来陪读。

刚开始,李笑觉得不适应,很累。不是身体,而是心。特别是上大课,坐在教室里,孩子坐前面,家长坐后面,台上的老师做什么,要求家长辅助孩子跟着一起做,李笑觉得特别难堪。孩子程度好的,有些可以独立完成,有些是在家长辅助下半完成,李笑的孩子则是全程需要辅助。李笑觉得很羞愧。

旁边一位年纪大的奶奶模样的家长看出李笑的不自在,安慰道:刚开始是这样,习惯了就好了。李笑的尴尬不是因为自己,而是觉得孩子比别人差,心里难过。见其他人并没有因为孩子能力差瞧不起自己,李笑也就没那么难堪了。

下午有三节课,第一节是游戏课,第二节是个训课,最后一节感统课。

感统课除了一对一外,其他的课都是自己带。老师还是每周给了训练计划,家长按照老师给的计划完成就好。

感统教室15平方,一般会有七八个孩子同时上课,加上家长,教室里就有十多个人。打球的,走平衡木的,踩轮椅的,推小车的,大家都在很努力地训练着孩子。

李笑发现其中有个家长特别用力。她的普通话不怎么标准,带点广东腔。

一节课,她会给孩子设定三个目标:拍球100下,投球100下,然后静坐10分钟。每天上完正课后,她还请机构老师额外给孩子补课,每节课60元,但是她觉得值得,只要孩子有进步,她觉得就花的值。她说她是在用金钱抢时间。

李笑给孩子上课时,一开始,孩子还能配合也能坚持,但是上了一半的课,孩子就有情绪不愿继续。李笑没办法,拿出棍子,企图通过恐吓他达到继续训练的目的,但是软硬兼施,孩子根本不吃你这一套,李笑气的在旁边抓头。

那位带着广东腔的妈妈主动走过来说,我们互换吧。我来帮你带。

李笑想想也是,与其这么犟着,还不如换一种方式试试。

她的孩子很好带,配合又听指令,李笑带起来很轻松。

反过来看自己的孩子,在自己手里半天不听指令,但是在她手里,仿如施了魔法般,孩子一反之前的叛逆固执,很听话地跟随她的指令做着相关的动作。

通过交流,李笑知道她来自浙江宁波。孩子在儿童医院确诊后便在这边找机构训练。除非过年,妈妈一个人带着孩子在这边训练,孩子爸爸就在宁波赚钱,供她们吃喝。

也许是觉得钱也来之不易,孩子时间比较宝贵,她天天带着儿子训练,出去玩也是跟着机构老师的车子一起出去。

呆的久了,李笑看到机构里很多这样的家庭,一般都是爸爸赚钱,妈妈全职带着孩子在这里训练。

坊间流传“黄金干预期”,也就是六岁前,家长努点力,多花点钱,孩子抓紧时间训练,才有可能康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所以,很多家庭都背井离乡,带着孩子奔赴外地去训练。国内去的多的就是两个地方:北京和青岛。

很多人梦想着孩子到那里打一转就可以脱胎换骨圆梦渴望。

被那些家长鼓舞着,李笑也兴致勃勃地训练自己的孩子。

白天学了不打紧,下午回来后还额外请机构老师给孩子补课。

原本不会开口说话的孩子,慢慢地能够开口说话了,李笑心里觉得,这种训练还是值得的。

以前给孩子补课时,李笑就到外面等待,有一天因为要做饭,李笑也就躲在厨房里听孩子上课。

“叫我,李老师。”老师对孩子说。

“叫我,李老师。”孩子回答道。

“这是什么?”老师问。

“这是什么?”孩子答。

孩子孩子像个复读机似的,只是机械地重复着老师的话呢?李笑不解,对于这种授课模式开始产生疑问。

一节课,半小时,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计划教授。孩子也是填鸭式被动接受。

第一二次,孩子很开心地跟随,到了第三次,老师如果还是重复相同的内容,孩子开始烦闷,不愿意再配合。但是老师并没有顾及孩子的情绪变化,觉得要重复五次,孩子每次都能完成就表示孩子已经正确掌握了此内容,否则还得继续训练。

听着孩子的反抗,李笑当时觉得老师是对的,孩子不配合是孩子的错,要求孩子按照老师的安排完成。

陈明对于李笑的做法很不认可,受他姐姐的影响,他觉得在这里训练没啥用,纯粹浪费钱。每次李笑接孩子回来晚了,他就会念叨,又多烧了油。

开始,李笑会跟他辩驳,次数多了,也便不再理会,随他说去,不做搭理。

他见李笑不搭理,说的无趣,也便不再说,但心中那棵刺开始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