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永明
作者:令狐蒜 | 分类:历史 | 字数:62.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百一十三章 战前准备
凤阳西北八十里处有一龙亢镇,亢者咽喉也,龙亢就是龙的咽喉,光从这名字就能想象此镇位置之险要。龙亢镇北临淝河,南控芡河,两条河流中间的这块狭长地带恰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长龙,而龙亢镇就在这走廊的咽喉上。
所谓欲进凤阳必过龙亢,高迎祥在此布下重兵,就是为了防止洪承畴的大军长驱直入,避免在凤阳城下与官兵展开攻防战。
李廷栋押运着第一批粮食来到了龙亢镇,对于慕容燕的提议,尹梦鳌和洪承畴实在没有拒绝的理由,一张批文换取十万石粮食,这笔买卖怎么看都是大赚特赚,解决了粮草这个后顾之忧,洪承畴开始放开手脚准备与闯军的最后决战,而决战的战场就选在这龙亢镇。
早在前不久闯军路过龙亢镇时就将这座不大的镇子洗劫一空,亢龙镇的百姓或死或逃,原本繁华的龙亢镇也变成一座死城,不过这几日原本死气沉沉的亢龙镇却变得异常热闹起来,原来闯军在此紧急修建防御工事,挖掘壕沟组建拒马以待官军的到来。
下午未时,洪承畴率领的大军在龙亢镇外十里处下寨,而李廷栋也准时将粮食运到了洪承畴的大营之中。
曹文诏乃是洪承畴头号爱将,粮草自然是首先得到补给,李廷栋亲自押着粮草送到曹文诏的营中。
曹文诏乃是明末第一猛将,上次军前议事李廷栋未曾细看,此时此刻,李廷栋方才看清了这个明末第一猛将。
曹文诏方脸长须,脸上棱角分明,鼻短而大,面相忠厚,典型的山西人长相,自天启四年投军起,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一年,这十一年间,曹文诏从一个小兵做到了山西总兵,十一年间,曹文诏的顶头上司不停地换,从熊廷弼、孙承宗到袁崇焕,这些上司无不对他称赞有加,不光上司换,他的对手也不停地换,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到阿敏,他和这些后金猛人交过手。
崇祯四年,关内闯军势大,曹文诏随关宁铁骑入关平叛,曹文诏能和满清八旗铁骑互有胜负,那打起流民军来自然是砍瓜切菜般容易,常常击溃十倍甚至数十倍于己的流民军。只是这一路走来,白山黑水间的风雪和西北的黄沙让曹文诏的眼角刻满了皱纹。
不过与上次帅帐议事不同,曹文诏今日既没有披甲也没有穿官服,反倒是一身短衣打扮,不过这一身短衣打扮非但不显寒酸,反倒更显得他身材高大,体格雄壮。
李廷栋在观察曹文诏,那曹文诏何尝不在观察李廷栋,当日在钦差行辕外,李廷栋与左良玉的争执曹文诏可是看在眼里,有理有据,绵里藏针,把左良玉给驳的哑口无言,况且听闻此人率八百新兵就守住了数万贼军的攻城,熟悉兵事又是进士出身,前途实在不可限量。
“有劳李知县了亲自押送粮草,文诏愧不敢当,快里面请。”曹文诏见李廷栋亲自给自己送来粮草,立即迎出帐来。
曹文诏能从一个大头兵做到如今的总兵,不得不说确有他独到之处,李廷栋不过是是七品知县,曹文诏则是一品总兵,虽然文武有别,可毕竟两人的品级相差太远,按理来说,曹文诏这个一品总兵万万没有亲自迎接李廷栋这个七品知县的道理。可如今李廷栋守城有功,又得洪承畴赏识,明眼人都知道一旦凤阳之战结束,李廷栋必定是升官加爵,与其到时候锦上添花,倒不如趁着现在搞好关系。
“曹将军客气了,按洪总督吩咐,一千石军粮已经按时送到,请曹将军点验。”李廷栋见曹文诏迎出帐外,也是甚感意外,语气自然也比平常客气许多。
“那就依李知县所言。”曹文诏见李廷栋坚持,随即对身旁的一员将领吩咐了几句。
李廷栋见曹文诏身旁走出一员小将,此人可谓是曹文诏的翻版,相貌、身高像极了曹文诏,如果所料不差,此人乃是曹文诏之侄曹变蛟。
“汉明,你随小曹将军走一趟。”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曹文诏悍勇闻名天下,郑汉明早就想见一见自己心中的偶像,此次到曹文诏军中送粮,郑汉明特意求李廷栋借此机会带上自己,恰好李廷栋也想让郑汉明瞧一瞧当世猛将第一人是如何带兵的,这才有了郑汉明的今日之行。
“李大人,快快进帐。”曹文诏邀请李廷栋进账歇息,顺便喝喝茶增进一下感情。
“喝茶就免了,曹将军的关宁铁骑可是天下闻名,如今到了曹将军营中,我可想开开眼界,还望曹将军不吝赐教。”不管是在前世还是今生,关宁铁骑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李廷栋今日刚好趁着送粮的机会到曹文诏的营中见识一下这支部队。
“好,那我就陪李大人走一走。”曹文诏听完一愣,没想到李廷栋会提出如此要求,不过既然对方想到自己军中看一看,那自己这个一军之主也得尽好地主之谊不是。
有了曹文诏的陪同,李廷栋才能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这支天下雄兵,以往也有文官来军中视察,曹文诏不过让军中几个好手当众表演一段骑马砍杀的日常训练,博这些文官一笑,可今日的李廷栋对此却丝毫不敢兴趣,甚至说李廷栋来这里的目的根本不想看这些表面文章。
李廷栋先是提议先去伙房看看,一支部队的战斗力是否强悍跟饮食有直接关系,关宁铁骑有自己的辎重营,负责整支军队的吃喝拉撒,来到辎重营后,李廷栋佛走近了一个巨大的露天厨房,几百口大锅支在空地之上,正乎乎的冒着热气。
李廷栋心中盘算了一下,就算三千关宁铁骑的饭量远超普通人,可这几百口大锅内的饭食也是绰绰有余,更何况辎重营内的士兵压根就没有停歇的迹象,烧好一锅饭食后又开始第二锅。
曹文诏见李廷栋一脸疑惑,还未等他提问,当即向李廷栋解释清楚,原来这些辎重营内的士兵烧的可不光是今日夜间的饭食,还将以后两三日的饭食也一同烧好,上好的白米蒸熟后加上盐巴揉制成一个个的饭团子,待冷却之后就是上好的行军口粮,一旦战事开始,曹文诏的关宁铁骑将不再埋锅造饭,完全靠着这些米饭团子维持。
李廷栋听完不禁恍然大悟,怪不得曹文诏的关宁铁骑能够来去如风,追杀贼军如跗骨之蛆不死不休,原来省去了埋锅造饭的时间。
李廷栋走近之后见晾干后的饭团不过孩童拳头大小,刚好可在马上进食。
“此物可直接进食也可佐以茶汤一同服下。”曹文诏见李廷栋拿起一个饭团观察后解释道。
“一般能维持几天?”李廷栋将饭团放到鼻尖闻了闻后问道。
“现在这个天气可保三四天,若是碰上热天则最多两日就无法下咽。”曹文诏想了想后回答道。
“想人之未想,曹将军可是有心了。”一个小小饭团就解决了骑兵吃饭的问题,李廷栋不得不佩服曹文诏,行军打仗靠的就是这些细节。
“李大人谬赞了,此法还是一位故人所想,曹某实在不敢居功。”曹文诏赶紧谦虚道。
曹文诏口中的这位故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关宁铁骑虽然由孙承宗组建,可在袁崇焕手中大放异彩,当年满清铁骑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正是靠着这一口口饭团子才千里奔袭,驰援京师,不过袁崇焕没得善终,可这行军之法倒是流传下来了。
如今袁崇焕在大明官场都是一个禁区,曹文诏赶紧提议到军中的其他地方再转转,李廷栋不疑有他,依次将关宁铁骑的里里外外看了个通透。
关宁铁骑除了每人配备的制式军刀外,还装备有三眼火铳,此铳远可射近可砸,乃是冲锋陷阵之利器,而在甲胄方面,关宁铁骑更是冠绝诸军,除了贴身的棉甲外,更在外面套有锁甲,普通的弓箭和弹丸都撕不破这两层甲胄。
看到眼前这甲胄和火铳,李廷栋都快留下哈喇子,若是自己的八百新兵能有此装备,当日守城之时就不会有那么大的伤亡。
当然除了兵器甲仗,最让李廷栋心痒痒的是关宁铁骑营内的那数千匹骏马,关宁铁骑每人备有双马,一匹用来上阵杀敌,一匹用来驼运物资,三千铁骑总共配备了将近六千匹好马,这让李廷栋如何不眼馋。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六千匹好马可吃的不单单是草料,为了保证骑兵的战斗力,每隔数日都要为这六千匹好马加餐,泡好的黄豆和粟米,这可是普通百姓都奢望的口粮,可在关宁铁骑的营内,就这样喂给了这些马匹。
怪不得说朝廷为了供应东北的边军要特意征收辽饷,实在是太他么的费钱了,就算大明朝廷倾全国之力保证供给,关宁铁骑最多的时候也不到两万人。
李廷栋心痒归心痒,可一看到关宁铁骑营内得给养消耗,这心里可不敢有半点想法,待郑汉明交割完粮草之后,李廷栋只得带着郑汉明一脸郁闷的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