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残汉虎胆

作者:风起陇上 | 分类:其他 | 字数:127.3万

第四百三十五章 矛盾(2)

书名:残汉虎胆 作者:风起陇上 字数:2448 更新时间:2024-11-25 23:42:47

淮南,项县。

司马昭面见曹髦,尽述自己对于洛阳问题的解决方法,即给陈泰下令不惜一切消灭蜀军、夺回洛阳。

“大将军如此行事,置城中宗室公卿们性命于何地?”曹髦愁眉苦脸地提出反对,无论司马昭如何请求,都不肯答应此事。

司马昭起初还维持着君臣之间相处的礼节,对曹髦好言好语相劝,然而最终他的耐心也被耗尽了,厉声向君主质问道:“陛下不肯动武,难道指望上天相助,降下天雷劈死洛阳城中的蜀寇吗?”

曹髦无言以对,过了许久才回答道:“命陈泰守住潼关,关内的蜀军后继无援,早晚会……”

“那在此之前,洛阳就一直为贼寇所占!陛下与臣等也将贻笑天下!”司马昭愤然拍案道。

曹髦咬牙与之对视,从牙缝里挤出一句道:“大将军若不能为朕分忧,请将权柄交还于国家!强攻洛阳之事……朕绝不容许!无需再提!”

君臣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司马昭一脸戾色返回军中,心中已经隐隐有了想要绕开曹髦直接给陈泰下令的心思。

先斩后奏,只要把事情先做成了,皇帝就算再怎么反对也无法补救,到时候大势所迫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毕竟洛阳的人死就死了,重要的是洛阳城能回到他们手中。

他把钟会喊来一商量,觉得这么做完全可行,于是起草文书遣人星夜发往洛阳军中。

做完这件事之后,司马昭沉下心来,回想起与曹髦的争执,越发觉得这个皇帝已经不是他所期待的“明主”了。

曹髦的想法太多,过于有主见,并且日渐流露出对他掌握军政大权的不满,这样的君主比那种昏聩无能只知道享乐的庸主更难伺候。

明明只需要把一切都交给他们司马家来处理就好了,为什么姓曹的总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钟会察言观色,已然清楚了司马昭的心思,于是进言道:“陛下性情刚烈,大将军若不能屈己顺之,还望早做准备。”

司马昭深深地瞅了他一眼,“早做准备”四字背后的含义什么,两人心中再明白不过了。

如果能尽快讨平诸葛诞,也许在淮南找个机会把曹髦解决掉是最好不过的,当然,得做的名正言顺手段漂亮,最好是让曹髦与曹芳落得一个下场。

不过当年废黜曹芳,在名正言顺这一块上主要依赖郭太后的帮助,如今洛阳沦陷、郭太后是否能活到年后都未可知晓,司马昭对于废主另立之事还有些犹豫。

毕竟大魏现在整体的处境已有风雨飘摇之象,废立君主不是小事,如果不能做得干净漂亮堵住悠悠众口,只怕会成为举国上下分崩离析的导索。

顺着这个思路,司马昭向钟会问起:“现今宗室之中,还有何人可承天命?”

他问的当然是在邺城的那批宗室,洛阳的就不用考虑了,在司马昭眼中曹宇那帮人已经与尸体无异,一旦陈泰开始强攻洛阳,蜀军想必是不会放过这些曹家子弟的。

但钟会却反问了一句:“大将军可有想过,天命是否就必须归属曹家?”

这一问算是问到司马昭心坎上了,其实他何尝没有想过,只是回想起魏武、文帝和明帝三代,心头尚有一种难以摆脱的敬畏感。

余威尤在……

“士季,我父兄皆为大魏奔劳一生,不改其志。”司马昭冠冕堂皇地对钟会回答道,“我……终究还是魏臣。”

钟会笑了笑:“大将军已经两番辞让剑履上殿和赞拜不名,辞让九锡,您的谦卑和恭谨天下人都有目共睹,陛下又岂能不知道呢?只是古往今来,功高震主之人向来无路可选,进则一步登天,退则死无葬身之地。”

“功高震主,父兄二人或许配得上,至于我……”

“讨平诸葛诞、收回洛阳之后呢?”钟会又问,“即便没有夺回洛阳,击退蜀军进犯、扼守中原,大将军也足以担当大魏之擎天柱石。到那个时候,陛下会更畏惧、忌惮大将军。终有一日……”

钟会没有说下去,用意味深长的笑掩饰了自己心中大逆不道的想法。

但司马昭已经明白了。

终有一日,他和曹髦的关系会变得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进而图穷匕见、剑拔弩张。

进一步便是天下,退一步乃无底之渊,所谓无路可选,就是逼着他往前。

……

淮南魏军之中的君臣离心并没有影响到全军的士气和战力,因为曹髦根本就没有指挥大军的权力。

司马昭每次面君都是返回后方的项县,军中的将士们也完全不知道大将军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见大将军频繁面君,还以为君臣关系融洽,时常相聚商议讨伐诸葛诞的策略。

但寿春城中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文钦和诸葛诞早年本就关系极差,寿春城中的三万吴军也一直没能和诸葛诞麾下的淮南军同心同德。在前期的外围防御战中,淮南军依照诸葛诞的指示对吴军见死不救,此举已经引起了全怿和唐咨等东吴将领的不满。

而在寿春城中担起居中调和两方矛盾之责的人,竟然是文钦。

淮南军的将士对文钦倒是还算信得过,在文钦的努力之下,吴军和诸葛诞的部属好歹没有在城内发生摩擦,总体上还能维持统一听从诸葛诞的指挥。

而且随着围城时间的推移,城中开始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远离家乡渡江北来援救寿春的东吴将士反倒意志坚定,哪怕孙綝、朱异的主力被打退再无动静,他们也对坚守寿春对抗魏军充满信心。反倒是诸葛诞麾下的军队之中有不少人已经对前途感到绝望,私底下开始思考自己的退路。

文钦经常往来于两军之中,是整个寿春城内最能感觉到这种氛围差异的人,出于好意他向诸葛诞提醒了此事,但诸葛诞却并没有用心去整顿这些动摇军心的人。

诸葛诞现在已经陷入了一种魔怔般的幻想之中,他坚信寿春是一定会迎来暴雨的,因为根据他的经验,往年淮南地区年年都有淫雨霏霏的季节,不可能今年没有。

只要下雨,司马昭的大军一定会难以坚持从而撤退的,到时候自己伺机反攻,当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全胜。

然而东吴一方的将领却在思考,如果拖到秋天结束,是否就意味着今年不会有雨季到来了?

城中的粮食正在日渐减少,寿春二十余万军民每天都在消耗粮食,而且今年他们没有获得任何的收成。

除非东吴能够在冬季之前打出一条通道把粮食运进寿春,否则按眼下这个粮食消耗的速度,他们将在年末或者下一年年初开始断粮,到时候这座城将重新上演春秋战国时代围城战围到最后城内人吃人的惨剧。

趁着眼下东吴将士士气可用,与诸葛诞合力突围撤往江东保存实力是否是更好的选择呢?文钦已经开始在心中衡量这么做的风险和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