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作者:徐夏半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188.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十四章 殿中御史——凌准
凌准,字宗一,唐新城烂泥湾人,系东吴大将凌统之后,是唐代着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当事人之一。自幼博闻强记,勤奋好学,曾面壁十余年,潜心钻研学间,对儒家的《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经“,皆有独到的见解,在史学上也有很深的造诣。
淩准,刚满二十岁便思谋着如何建功立业,于是上书宰相自荐,宰相召之属对,“日试万言,尽展其才”,得到赏识。柳宗元也在诗中称赞此次大胆的自荐“天庭拻高文,万言若波驰。”由于淩准的名望和才气,唐代宗李豫破格擢任他为崇文馆校书郎,期间,他参阅了大量古籍,学间大增,着有《后汉春秋》二十余万言。
泾源节度使姚令言在西府率部叛乱,拥立朱泚为帝,称“大秦皇帝"。唐德宗闻报大惊,忙派遣李晟统率诸道节度使平叛,凌准以金吾兵曹的职衔受任邠宁节度使韩游瑰的书记,掌管文书,同时出谋献策,屡有战功,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谋略。泾源之乱平定后,凌准被提升为大理寺评事,赐绯鱼袋,后迁节度判官、殿中侍御史等职。
浙东观察使贾全倾慕淩准的才能,奏请他转官浙东廉使判官。当时,战争频繁,吏治腐败,东南百姓租赋沉重,民不聊生。凌准到任,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审查和罢黜贪官污吏,整肃法纪,抚恤百姓,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吏民敬爱之”,从而政声鹊起,闻千朝野。
唐德宗李适,刚悛自用,贪婪残忍,挥霍无度,除例行征收两税之外,又有所谓“进奉”和“宣素”,无非是巧立名目,借此压相、掠夺老百姓,以供其滥行挥霍而已。凌准目睹这一残暴和腐败的政治情况,立志革弊兴利,他和当时的朝臣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程异、韦执谊等入以书函论政,押击朝廷弊政,结下了深厚情谊。
唐德宗李适病重,太子李诵视事,宰相王伾及其侄太子太傅王叔文秉政,为整肃朝政吏治,积极罗致人才以求变法革新,凌准被飞檄征召进京,担任翰林院侍从学士,"备君顾问”。唐德宗李适驾崩,党争顿趋激烈,以宦官俱文珍为首的顽固派以太子李诵“病疯”为由,欲阻李诵登位,乃"议秘三日后下遗诏",意图拖延时日,篡改遗诏,阴谋篡夺政权。朝廷内外议论纷纭,此时的王伾和王叔文也有些狐疑不决,凌准临危不乱,力排众议,向俱文珍等提出种种抗议和责间,迫使俱文珍等不得不公布遗诏。“二王"醒悟,遂于次日发丧,并于灵前拥立李诵即位,为顺宗,改元永贞。
李诵即位后,王叔文和王伾以翰林学士行宰相事,掌握大权,“二王”的改革全面实施。凌准进官尚书郎,旋迁尚书都官员外郎,仍以文章侍从,并由本官参度支,参与全国的财政管理工作,成为改革派中枢。为了使国库出入平衡,减轻平民负担,凌准对财政实施了一连串的改革;免掉老百姓对官府的旧欠,停止地方官对朝廷的进奉;废除苛捐杂税,降低江、淮海盐和北方池盐的盐价;撤销掠夺骚扰百姓的“宫市",遣散内宫歌姬女乐九百余人,精简冗官散员四百多人,惩办了贪官污吏,出现了“调发出纳有条不紊,一时奸利衰止"的局面。接着又召回和起用了被唐德宗李适放逐的功臣和敢于直言的谏臣,提拔具有革新思想的人参政,实施广开言路和才路的开明政治。选派立志革新的韩泰和老将范希朝为左右神策军、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和行军司马,以削夺宦官的兵权。
“二王”的变法,沉重地打击宦官及大地主的势力,宦官俱文珍等如坐针毡,寝食难安,他和西川节度使韦皋相勾结,突然率军举事,迫使久病中风、不能视朝的唐顺宗李诵禅位,拥立李诵的长子李纯为帝。继而对改革派进行了残酷的打击和镇压:王叔文处斩,王伾死于流放途中,凌准、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俱出为远州刺史,再贬为恶州司马。推行了只有一百四十六天的新政,随着李诵的禅位而宣告失败,这就是唐代着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凌准被贬为和州剌史,又被贬谪到连州任司马,凌准远离乡邦,只有儿子夷仲、求仲相随。凌准被贬逐后,眷属备受欺淩,他的老母和两个弟弟在家乡相继死去,讣文迭至,待罪之身不能奔丧,只能远望乡关恸哭。政治上的打击与破家之痛交织在一起,凌准终日哀伤以泪洗面,不到半年,双目失明,忧郁痛苦的凌准病逝于连州的一所佛寺内,享年五十七岁。二子夷仲、求仲护柩归葬千新城,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闻此噩耗,呴然痛哭,写了《权厝志》和悼念长诗,高度评价了凌准在“六经”和史学上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