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作者:有限无敌 | 分类:历史 | 字数:23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百二十三章 范永斗
范永斗,祖籍山西介休,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张家口。请百度搜索早在明朝初年,范氏在张家口和蒙古地区做生意,历经七代,传至范永斗成为张家口地区对满蒙贸易的汉族大富商,时人称其“贾于边城,以信义着”。
当时,居于东北的女真人建立后金,由于和明王朝的敌对关系,他们所需要的军事、生活物质,只能通过张家口的贸易市场获得,也是以张家口为基地运转过去,范永斗和其他七家商人开始做这方面的生意。
由于八家商人为清王朝的建立作出了贡献,所以清朝定鼎后,顺治帝没忘为入主原建立过赫赫功业的八大商家,在紫禁城设宴款待,并赐给服饰。顺治还要给他们封官赏爵,八大商家受宠若惊,竭力推辞。于是,顺治帝便将他们封为“皇商”。范永斗被命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其余七家,亦各有封赏。
事实证明八家将顺治的封官推辞掉是多么的英明正确,在满清入主原的三年后,一个明朝不起眼的宗室朱宏三在广东宣布监国。当然当时天下大『乱』,整个南国宣布监国的宗室足有十多个,连倒霉鬼靖江王朱亨嘉当时都准备监国自立,所以那个朱宏三根本没翻起多大风浪。
整个国没人将朱宏三放在眼里,但是远在山西的范永斗却和这个宗室发成了纠缠。当然这不是范永斗天赋异禀发现朱宏三有帝王之像,只是当时山西还有一个大军阀姜壤。
姜壤的为人和李成栋、吴三桂差不多,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明朝在的时候跟随明朝,李自成来了投降李自成,换了满清自然也投靠满清。这么一个顶风臭八百里的货『色』朱宏三为了抗清大局竟然封他一个晋王的爵位,要知道当年李成栋和金声桓反清立有大功也只封了个郡王。
但是当时朱宏三也没办法,一切都要为了抗清大业服务,至于姜壤的名声那都不是事儿。但是当时姜壤地处满清腹地,大的援助送不进去只有用爵位来弥补了。不过也不是一点援助都没有,朱宏三命令手下的锦衣卫也给了姜壤一些援助,如刀枪和火枪等等,而这些武器的运输要依靠山西的地头蛇范永斗了。
当然范永斗此举并不是多么热爱大明朝,只是朱宏三的给的价码实在动心,那种雪白的糖霜实在让范永斗心动不已,所以范永斗才冒着得罪满清的危险给大同的姜壤运送武器。
这样范永斗算是和朱宏三搭关系,最开始范永斗只想赚一些小钱花花,但是那想到风水轮流转,那个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满清八旗,竟然在南昌一战被消灭二十多万人,连最精锐的两白旗都损失了两万多人。
范永斗和满清多有交往,他可知道两白旗可是多尔衮的老本,战斗力在八旗算是顶尖的,所以范永斗知道这个消息后开始认真的注意起朱宏三来。
等到朱宏三占领南京后,范永斗知道那个明朝八成要死蛇翻身,所以这个时候范永斗开始不留余力的帮助朱宏三支持姜壤。
姜壤有了这么一个大外援,要粮食有粮食、要兵器有兵器,再加朱宏三在南方不停的给满清放血,所以姜壤才坚持了这么多年。
可是到了朱宏三北伐成功,姜壤的老『毛』病又犯了,他没看到朱宏三大势已成,你区区一个山西大同能跟整个原王朝相抗衡吗?这个时候范永斗等张家口商人将姜壤的粮食断了,所以姜壤坚持了不到半年,大同城被朱宏三的大炮攻陷,姜壤全家下五十多口都被朱宏三杀个精光。
姜壤身死族灭,可是范永斗等八家商人却因为抗清有功成了功臣,再加范永斗机灵的很,在朱宏三占领北京后,马带着金银财宝去北京贿赂马明远,所以才在朱宏三手下留下『性』命。
当然这并不是朱宏三真的认为范永斗有功,依着朱宏三的『性』格只要想杀你,你是天王老子都不行。当年浙江宁波的张家,有抗清大功,并且还是朱宏三的便宜老丈人,是这种勋贵只要逆了朱宏三的意思,一样身死族灭。朱宏三留下范永斗也只是想和关外的蒙古人留一条联系通道,毕竟这个时候原王朝初建,蒙古人在来一个寇边那不好玩了。
所以朱宏三在神武七年的封爵,给范永斗一个世袭锦衣卫千户的封爵,算是褒奖他在山西抗清战争突出的贡献。
范永斗昨天得知皇帝来了宣府要见自己的时候,真是欣喜若狂,只要和皇帝搭关系,那自己也不用害怕朝的湖广勋贵了。那些湖广九头鸟实在不是东西,每年从自己这里要去数十万银元不说,还要在边贸生意『插』一脚。
以前范永斗畏惧马家的势力,原本想要妥协的,但是现在不同了,只要皇帝肯首自己的功绩,那是马家也动不了自己分毫。
范永斗跪在八人的最前面,低头不敢看前面,只能用眼角余光看到一双黑『色』牛皮靴子走了进来。那个人走到最前面坐下后说道:“几位爱卿平身!”
范永斗根据太监教的,赶紧恭敬的叫道:“臣谢主隆恩!”然后磕了个头站了起来。
站起来后范永斗用余光打量那个人,只见大殿坐着一个胖大的年人,身穿大红『色』五爪金龙袍,头戴金丝制成的纱帽,腰间是一个足有巴掌宽的玉制腰带。这个年人身材魁梧,留着齐胸的胡须,正笑嘻嘻的看着范永斗。
看到皇帝看自己范永斗赶紧垂下目光,因为太监告诉他,没有皇帝的允许绝对不要和皇帝对视,那可是大不敬之罪。
朱宏三看到谨小慎微的范永斗,笑道:“好了,这里不是皇宫,大家也不用遵照什么礼法,今天是朕请客,大家都坐下吧!”
总兵府大殿摆了九张桌子,最边的自然是皇帝的座椅,剩下的八张分列两边,范永斗等八人听皇帝这么说,赶紧根据身份的大小,坐在属于自己的桌子后面。
跟着朱宏三一同进屋的还有皇四子朱渊、皇长孙朱升铎、宣府总兵赵良栋三人,朱宏三对赵良栋说道:“赵爱卿,昨天朕和你说的事情你都和他们八人说了吗?”
赵良栋躬身说道:“回陛下,末将已经将陛下重开互市的意思传达给八人知晓!”
朱宏三点了点头,对八人问道:“你们八人有什么意见?”
这八家商人以范永斗为首,范永斗听皇帝这么问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真是天纵英才,互市一开整个边关再也不会有大的战事了!”
互市也是后世说的边贸,这种制度古已有之,汉初曾同南越和匈奴通商,后来随着西域道路的通畅,与匈奴的边贸得到不断发展。隋唐以后,各王朝都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宋、明时期同边疆各族进行的茶马互市也很频繁。
明期开始,因为明朝不在与蒙古有大的战争,所以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成化十六年,达延汗消除了蒙古社会内部的封建割据和混战局面。蒙古地区畜牧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使蒙古地区出现了“部落众多,食用不足”的社会经济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地区必然要萌发出对外交换商品的强烈要求,以便用自己的畜产品来换取汉族地区生产的粮食及其他生活消费品。而当这种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蒙古地区的统治者发动战争,企图打开与汉族地区进行贸易的大门。明史称为“庚戌之变”的重大事件,是这类战争的典型表现。
这个时期尽管蒙汉统治者之间经常发生武装冲突,民族间的战争时停时续,但在民间却已自发地出现了贸易活动,史称“私市”。“私市”在弘治午间已经出现了,厚利之下,商民必趋之若鹜。尽管明朝『政府』曾经颁发了一系列禁令,企图禁绝“私市”,但是蒙汉间的贸易活动是蒙古地区与汉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并不是明朝『政府』利用国家的强制力量所能阻止得了的。
隆庆初年,相继入主内阁的高拱、张居正等人鉴于当时边疆战争的形势,检讨了以往『政府』的对蒙政策,提出了“华夷一家”的主张。隆庆五年,穆宗封蒙古地区的统治者为“顺义王”,并开设蒙汉间的互市,从而改善了民族关系。当时在边疆设有十一处互市,大同的得胜堡、新平、守口;宣府的张家口;山西的水泉营;延绥的红山寺堡;宁夏的清水营、卫、平虏卫;甘肃的洪水都口、高沟寨。这些互市之处,均由守边将领管辖。
同时,每当开市期间,明朝『政府』和蒙古统治者又共同派出军队充当守市人员,维持市场秩序。互市的市场,一般都设在边墙处,四周围以高墙,犹如“瓮城”,关内外各有闸门可以启闭,这是明代后期互市市场的设置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