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巡视大宋

作者:掠浮光 | 分类:历史 | 字数:45.2万

第一百七十章 深化改革

书名:巡视大宋 作者:掠浮光 字数:2334 更新时间:2024-11-17 04:15:43

范质三人的罢相,让赵普压力倍增,众多官员考评、调动都需要他签字之后再呈给赵匡胤审批。已经跟皇帝抱怨了好几次,无奈之下,赵匡胤只好再火速提拔了两个宰相:薛居正和沈义伦。

薛居正为后唐进士,历仕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五朝,历官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还主持编撰了《旧五代史》,喜欢读书,为文敏赡,正好可以辅助赵普。

沈义伦言行谨小慎微,勤俭节约,是赵匡胤的第四位幕僚。

本按照历史轨迹,此二人还要好几年才能升任宰相,可如今历史已经发生了偏转,使他们提前登上了历史舞台。

赵普、薛居正、沈义伦三人组成了政事堂,唯赵普马首是瞻。

赵匡胤为了限制赵普权势过大,也为了接下来的改革,正式推出两府三司制。

在人人自危,生怕被陶谷那个疯狗咬上一口的时候,赵匡胤开始了深化改革:

把兵权、财权单独分离出来。

枢密使职责“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

兵权归枢密院管,把兵部的总参谋部、思想指导部、后勤保障部、兵甲部全都划归枢密院,同一套人马,两副牌子。

以“习勤苦、均劳逸”为名,“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把全国兵马进行轮流调转,防止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尾大不掉。

将发兵权和握兵权相分离。枢密院有发兵之权,“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师卒戍之政令,悉归枢密院”但枢密使手下并没有军队。

成立三大军区:北方军区以防辽兵南下,南方军区用作以后南征,汴京禁军用来保持对各地的压制,使之不敢轻举妄动。

三大军区虽有握兵之权,平时负责对禁军训练和管理,却无发兵之权。

有了发兵权与握兵权相分离,从此以后,节度使虽然握有重兵,却再也不能起兵与朝廷相抗衡,有力地巩固了皇权。

在财权上成立三司使,可也跟历史上的三司不再一样了,现在的三司:国税司、地税司、财政司。

成立大宋朝廷银行,作为中央银行,来监管下属银行机构,统一兑币并更名为宝钞,将印钞的权力收归朝廷银行,允许民间商贾加盟银行,但必须放置足够黄金在大宋朝廷银行作为抵押。

朝廷银行暂归财政司管。

地税司负责收纳地方税收,并且还要代征朝廷税务。这一招直接影响到了各地节度使的收入。这也是柴宗训和赵匡胤最担心的地方,命令颁布下去,肯定会有人阴奉阳违,到时候少不得要祭几颗人头来杀鸡儆猴。

国税司负责押解税收入汴京,和朝廷下拨给当地府衙的补助。

赵匡胤圣旨原文: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意思就是这些税收之事,朝廷不得干预,直接按照律法行事。

这样一来,整个宰相集团加上直属于皇帝两府三司、审官院、审刑院、谏议院等朝廷机构,分别掌管了朝廷的军、政、财、考、刑、谏等权利,他们各司其职,互相牵制,同时使用了柴宗训提议的主管一票否决制,有力地防止了宰相擅权,避免了对皇权的威胁。

为了防止唐末和五代时期,地方势力过于强大,便在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并剥夺了他们的军政、和司法权。

而转运使和提邢司这种重复臃肿的机构就没有再架构了。但在州府设置了通判一职来平衡知府的权力,并规定“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没有长吏和通判的同意,命令不能下达,而知府最大的权力便是一票否决制了。

正当所有人正在一脸懵的时候,赵匡胤宣布开恩科,同时颁布了新的贡举方法,可以说跟唐时的旧法有很大的不同。

这也是柴宗训向赵匡胤的提议。

赵匡胤看着柴宗训递上来的奏章,不解的问:“为何要这么做?”

柴宗训解释道:“官家,唐朝是亡于党争还是地方割据?”

赵匡胤仔细思考了一会,缓缓答道:“先有朝堂党争,然后地方势力趁机坐大,造成尾大不掉,最后便是诸侯割据。”

“没错!”柴宗训感慨道:“唐朝灭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党争,没有党争也不会有诸侯坐大的机会。尤其是唐朝中晚期朋党之争甚盛,不管事情是否对国有利,只要是对方的人提出来的,一律否决,造成皇室卑弱、政局不稳的历史教训,我们应该吸取啊。”

“可这和科考有什么联系呢?”

“官家应该知道,唐朝朋党主要就是在科举中形成了,公荐者、知贡举、同年进士三者所结成的科举朋党,在朝堂上他们互相帮衬,互相扶持,互相攻阀,这才是党争的源头。”

赵匡胤终于听明白了柴宗训要表达的意思:“你是说,改变科考规则?”

柴宗训肯定的答道:“没错,担任知贡举的礼部主考官握有实际取士之权,故民间常有“礼部侍郎重于宰相”之说。刚考上的新科进士,第一件事就是排着队伍到贡举主考官家中行座主、门生之礼。从此门生就成了主考官的“良田”、“美庄”,他们在朝廷里一切以座主的号令行事。”

赵匡胤也早就想到过这些,不过这些话从柴宗训嘴里说出来,却让他眼前一亮。陶谷被柴宗训举荐到吏部铨选官员,几乎把整个朝堂搅得个天翻地覆,他的目的不就是想捞一届科考学生吗?如果把这些规则改变了,陶谷那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不但没捞到好处,还把人得罪了个遍,不过我喜欢,陶谷那种无良小人真是活该。

“甚合朕意。”

赵匡胤看着奏章上一系列的改革,不禁和自己心中所想不谋而合,甚至自己没想到的,上面也有。比如:包括废除公卿大臣可以向知贡举推荐举人;禁止知贡举和新科进士结成座主、门生的关系;公卿大臣的子弟必须实施复试;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并设置多名权同知贡举;加考殿试和唱名,公布榜单接受民众举报的制度;对试卷实行封弥、誊录;严格防范举人舞弊等措施。

所有的这些就真的公平了吗?对于柴宗训这个超级BUG来说,这种公平对他而言便是最大的利好。他知道赵匡胤已经实行改革了,需要大量招录人才,考题无非就那几类,国富民强,税收之法之类的东西,而从郑王府出去的人,何时怕考这些东西?只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柴宗训有理由相信,自己的人肯定能霸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