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唐侯

作者:麋九郎 | 分类:历史 | 字数:31.8万

第9章 有道理

书名:唐侯 作者:麋九郎 字数:2554 更新时间:2024-11-17 04:28:11

根本性的主导原因在于,对前世书籍的排版司空见惯之后,莫名觉得古人的书籍排版竟有种别样的美感。

“商队过往都会在我们曲家沟村口停留,我们问问情况再说。”霍弘整理起大家往日练字没有丢弃的纸张。

“霍大夫!”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过听声就知道,来人正是卖自己三七的商人曹居东。

“曹掌柜,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霍弘起身相迎道。

“霍大夫,药铺断药了?”来往较多、颇为相熟的曹居东随意问道。

霍弘歪着小脑袋说道:“算是吧,有十几味药材将要告竭,今天是和曹掌柜商量点别的事。”

“霍大夫请说。”曹居东乐呵呵的笑着,眼底闪过思索之色,琢磨着对眼前的黄口小儿的听闻和认知。

“读书习字时抄了几本书,字丑了点,想卖出去换点纸和书回来。”霍弘拿起自己抄的一本《论语》递过去说道。

曹居东信了,九康堂的营收长年供养一位读书人,怕是不易,只不过这字……是丑了一点?不禁合上刺眼的书籍,说道:“霍大夫欲售价几何?”

“一册一贯!”霍弘一字一句的说出,彰显自己不二价的决心。

思索良久的曹居东轻轻点头,“好,我收了。这次又收了八十斤那无名药材,霍大夫要多少?”

霍弘摇头叹息道:“都要!劳烦曹掌柜日后遇见此药顺路收下,转卖与我,此药的确为祖传秘方缺失的一味药材。”

“霍大夫似乎对此药不太满意?”曹居东心笑此子当真是天真,想以这般手段压价。

“此药名为三七,可惜呀,我这药铺病人本就不多,祖传秘方治疗的病症又比较偏门,这才托曹掌柜多加收集。”霍弘一副怀才不遇的幽怨神色。

叫周信将装订好的三十余本手抄书抱来让人验货。

曹居东翻看结束,沉吟道:“三七还是以前的价格吧。”

“我们去看看药材。”霍弘“欣喜”道。

“三十六本书——三十六贯,拿八十斤三七——一百八十文、当归两百斤——八百文、……”曹居东的算术还不赖,生意人么,没几个赖的,“我再付你二十八贯又三百六十文。”

早就心算完的霍弘大气点头,“曹掌柜不用这么麻烦,你这人我特别放心。”

曹居东嘴角抽着筋转身去拿钱,事后诸葛亮!你这么放心!我算给你看的时候你咋不拦着点?

“慢走啊~”钱到手了,霍弘挥手送客,自个挽留人家也不会暂作歇息,忙着挣钱呢。

姜信撇嘴道:“郎君,你刚才未必也太……”

“太傻了?!是吧?”霍弘幽幽地说道:“不傻不行呢!我才四岁!太过精明才会坏事!”

“呃~曹居东倒也是个有眼力见的,书和其它药材上面他挣的不少,没把三七涨价。”庄信颇为自豪的分析道。

霍弘笑道:“没看出来,你的眼力见可比人好多了,曹居东不行、还有王居东、李居东。

而我霍弘这样的顾客与合作合伙,对他来说,可只有一个。”

几人正在卖嘴打哈的功夫,门口又进来了十几人,领头的是李靖前两次来的时候带的一人,颇为面熟,但却没有过任何的交流。

“霍大夫。”来人客气一声,但却没来个自我介绍。

“嗯!来买止血散?”霍弘开门见山道。

“上次将军带回去的五包止血散效果不凡,将军特命我前来买药。”

尝试是肯定的,李靖胸怀再广,也不会拿军中将士的性命来照顾自己的生意,霍弘笑道,“之前的高价是因为没有足够的主药。

前几天从一个过往商队中买下了些许,给你们便宜点,一百八十文一包吧。”

“来之前将军嘱咐,霍大夫兴许会将止血散便宜卖与我等,叫某莫要推辞。”

霍弘咧嘴道:“你倒是实诚!”

“军中最缺的就是金疮药,尤其是效果上佳的金疮药了,不知霍大夫堂中有多少?某都要了!”

“六十八包!十二贯又两百四十钱!”霍弘淡笑道。

领头的不知是将领还是校尉,没有丝毫讶异的神色,一挥手,同来的十余人中走出四人,转身出去拿钱。

庄信和周信起身去院子里拿药,整个交易过程闷哼哼的十分诡异。

“这些个杀才忒冷了吧,老话不是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吗?我笑的腮帮子都酸,这群家伙连给笑脸都不给。”

人一走霍弘立马吐槽起来。

姜信笑道:“人家不乐意和我们几个小屁孩聊呗。”

“有道理!”霍弘点头道。

“哈哈哈哈……”

……

长安,太极宫。

殿内众人照旧传阅起奏折。

李渊率先说道:“孝恭上奏确认了新粮真实存在,并派人送来了李靖收集的粮种和播种之法,诸位爱卿?”

李建成抢着说道:“父皇,儿臣以为,应当委派一人择地播种,直至收割,事后再论封赏。

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莫要闹出令朝廷失信的笑料。

何况,我大唐受封爵位、勋位、散官阶之人,悉数为军功在身或为我大唐立国有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

若是冒然册封,朝廷百官与天下黎民恐是不会认同。

待新粮收割以后,获悉其确切产量,可令百官信服、苍生信服,更是不缺不增霍氏之功。”

李世民皱眉道:“父皇,有王兄和永康县公再三详查,新粮之产定无差错。

若是如太子所言,朝廷明知霍氏之功而视若无物,岂非更失人心?

太子南北差异之言甚似谬论,即使北方难植,不是还有广袤的南方疆域吗?

其中三季稻定然是要在南方种植传播,难不成就因此而无视之?

霍氏之功,虽非军功、开国之功勋,却尤为甚之,乃造福黎民苍生之福,岂能儿戏?

纵观古今,唯神农尝百草可胜之一步,父皇,三思!”

诚心实意的李世民站在最客观的角度叙述,却一时不察在对李孝恭的“王兄”之称上令李渊忌讳。

本就军功傲然天下,朝堂名将基本上都在秦王府或是曾在秦王帐下听令,军方威望、势力覆盖所有唐军的大半。

如今还连好不容易与之瓜葛不深、独镇一方、军功显赫、无派系之分的宗室大将李孝恭都称呼的如此亲昵。

莫非是要尽揽天下兵权不可?

李渊想至此处,顿时心生厌恶,李世民后面所述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未做思考,和稀泥转移话题道:“众爱卿以为,委派何人担此重任为好?”

裴寂不疾不徐道:“陛下,臣以为窦元休再合适不过,可迁其为司农卿,尽理新粮植收事宜。”

“大善!正该元休负责,朕一时竟未想起。”李渊一想,窦静并非太子秦王派系,又在太原主持屯田,成果斐然,非常合适,喜道。

“父皇,霍氏……”李世民心底又加深了对世家的厌恶,太子不是不明白新粮的前后因果,只是太子一系最强劲的便是世家,他不得不这么去说。

李渊挥手打断道:“封赏之事改日再议!”

察觉到自己措辞不当,又补充道:“太子所言亦有其理,不清不楚,难彰霍氏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