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明朝
作者:万里高歌 | 分类:历史 | 字数:9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四十三章 占城近况
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原本按照道理来说,自己身为大明这种上国的天使,驾临占城这种小国,再加上自己还手持圣旨,其国主亲自出城相迎那都是不过分的。现在不过是一个礼部侍郎站在这里,确实有些不够看。你国主不来,最少也要来一个尚书什么的吧?只区区一个侍郎,未免有些太过不重视与大明的这次会面了。
可如今真要算起来,这次更主要的还是大明有求于占城,需要从占城进口粮食。虽说从占城这一边来说,可能他们也很需要大明的帮助,用来抵御安南的蚕食和入侵。但毕竟这次可是大明主动的啊,把姿态放低一些也不算什么。为了陕西的数百万灾民,只要不是占城做出什么有辱大明的事情,这些都可以忍。
所以贺逢圣对于有些不必要的礼数就没有那么计较了,再说人家这个礼部的官员也确实没有什么失礼之处啊。他心中劝着自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顺利完成互市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看着那个占城礼部侍郎毕恭毕敬的样子,贺逢圣与孙国祯对视了一眼,微微颔首:“恩,那就有劳了。也感谢贵国主一片赤诚,只是不知本官何时能够去拜见贵国主?也好尽快宣读我皇给贵国主的诏书。”
贺逢圣为官十数年,也曾经奉皇命去宣慰过地方,但像出使藩属国这种事,他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之前可是从来也没有干过。这里边有什么讲究,又有什么禁忌,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他虽然也向不少有经验的人请教过。但毕竟自己还是没有真正实践过,更何况占城这边有什么样的风俗习惯,他也更加是两眼一抹黑。
对于自己这次的出使,贺逢圣虽然没有立军令状,也没夸海口,但也是抱了必胜的信心的。不为别的,光是为了陕西那数百万挣扎在死亡边缘的灾民们,贺逢圣就觉得,无论如何,自己这次都必须互市成功,把粮食带回去。
因而在来时的路上,他就跟孙国祯多次商议过,等靠了岸,到了占城,见到占城国王以后该怎么说怎么做。二人反复商量了好几次,都觉得这事还是越快办越好,也就越能早点安心。只要占城这边有意愿,就要尽快促成,绝不能拖,以免夜长梦多。所以他一上来,就向那官员询问与占城国王见面的时间。
不过那礼部侍郎却答道:“上国使者一路上舟车劳顿,辛苦不已,敝国已经安排好了住处,还是请贵使先到馆驿休息一下。至于与国主会见、宣读诏书之事,敝国主已经有了安排。待明日贵使休息完毕,我主会在大殿上安排与贵使会面。”
听到这话,贺逢圣知道,自己今天是见不到这占城国王了。不过想想这也是正常,自己才刚刚下船,一路上风尘仆仆的,就这么去拜见人家国王也确实不太合适。于是他拱手回礼:“那就劳烦了,还请在前边带路。”
于是,贺逢圣等一行人在占城这礼部侍郎的引领下,先行前往馆驿,当晚就在馆驿内休息,等候着明天与占城国王的会面。
这时候的整个安南局面是比较乱的,别说朱友建了,就算是绝大部分明朝的官员们都未必能够完全弄清楚其中的状况。这数十年以来,在安南这片土地上,一直是战争不断。自宣德年间明军退出安南以后,后黎朝就一统安南,之后还接受了大明的册封。
这一切看上去似乎还不错,但后黎朝的国君们也都不是安分的主儿,一个个都在想着要开疆拓土。他们一边向被骚扰着大明,又一边向南不断蚕食着占城等国的土地。可以说,这种大小规模不断的战争一直持续到孝宗、武宗时期,占城完全沦为安南的傀儡国后才算告一段落。
但这种短暂的安宁并没能持续太长的时间,后黎朝在统一了整个安南之后堪堪才过了一百年的光景。到了嘉靖年间时,后黎朝的权臣莫登庸就逼迫后黎朝国王黎恭皇禅让退位,自立为安南国王,建立了莫朝。
而后黎朝的大臣阮淦则在数年之后于清化拥立黎昭宗之子为王,与莫朝相对抗,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安南自此又乱了起来。
等莫登庸退位后,莫氏宗室内讧,后黎朝又趁机向大明求援,希望明朝能够帮自己复国。嘉靖皇帝则是顺水推舟,答应了后黎朝的请求。并于次年派兵压至边境,准备入越攻莫。莫朝自忖不是大明的对手,便直接向大明请降。并且割让了高平一带的土地给大明。
嘉靖皇帝看到这情况,自然是喜出望外,这毕竟是开疆拓土的大功啊!于是他命令取消了进攻安南的计划,并且乐呵呵地收下了安南的土地及户籍册,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封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世袭,且三年一贡。自此之后,安南从名义上再次被并入了中国的版图。
不过这时候后黎朝依然拥有着清化一带的土地,且并没有如莫朝一样,名义上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他们依然只是大明的藩属国,继续不断侵扰着北方莫朝的地盘。
等到了万历年间时,后黎朝的大将郑松击败了莫朝,夺回了大片土地,后黎朝又重新返回旧都升龙。莫朝则只能龟缩在与明朝接壤的边境一带的几个州府,借着大明的威势苟延残喘。
之后再到了天启五年,郑松之子郑梉派兵又攻陷了莫朝的王都高平,擒杀了莫朝的太上皇和太子等人,莫朝抵挡不住,只能向郑梉上表求和,同时又请大明来帮自己。郑梉知道自己不是大明的对手,在明朝的压力下,只好册封莫光祖为太尉,通国公,继续留在高平。但同时也需要向后黎朝进贡,莫朝自此之后实力就更加的衰弱。
而郑梉则是因为这一战大获全胜,一时之间在安南国内风头无两,权势炙手可热,就连南边的阮主都被他压了一头。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南边的占城怕自己被郑梉或者阮主给吞并,所以才悄悄派人前往大明上表,希望能够在大明的护佑下,继续保全国土,不至于灭国。
所以说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完全不是几段话就能够说得清楚的。总而言之,整个越南现在是最北边只占据着高平这一小块的莫朝,中间占有土地最多的后黎朝以及南边的两个小国占城和隆平四方并立。而后黎朝内部又被郑主和阮主各自把持着安南国内南北方的权利。
因此可以说,朱友建选择的这个切入时机还是很不错的:莫朝原本就已经是大明的属地,现在更是完全需要依赖着大明的威势才能生存下去。而后黎朝看似风光正好,却是两大权臣并立,一时间谁都暂时奈何不了谁,再加上上边还有一个名义上的君主,多少都需要保持一些面子和名义上的事情,不好做的太过。南边的两个小国占城和隆平也都是不甘寂寞,想要从这其中分得一杯羹来。
总的来说,正是这样的局面,给了朱友建插手越南事务的机会。先用互市摸清楚这里的各项情况,顺带安插一些钉子。等过几年安定了大明国内之后,刚好就可以抽出手来征服东南亚了。
不过依照这货的嗅觉,以及锦衣卫和东厂对于东南亚的渗透程度,估计他还没意识到这些。等他想到这些,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至少也得是进行了两三次互市以后的事情了。朱友建现在想要的不过是从占城,甚至是整个东南亚去搞到更多的粮食,以缓解大明内部的灾荒。
占城的王宫座落在城中的高处,看上去就是一座独立的城堡一般,从外围给人的感觉就是易守难攻。估计也是因为这几十年战争不断,加之又被安南打怕了的缘故,整个占城王宫的守卫十分森严,不少士兵看上去都是经历过战阵的。
大约是受大明的影响太深,占城王宫的结构也是仿照着大明的宫殿来建的。不过由于这里的气候比较湿热,王宫的地势又较高,再有就是盛产竹子,所以宫殿内大都是用宽竹铺地,而不像大明那样用的是木质地板或者砖石地面那样。
应该也正是因为受汉族文化影响,王宫内的门匾,以及旁边各处立着的碑文无一不是用汉字书写的!贺逢圣虽然在来之前就已经听馆驿里的官员提起过,可进来之后,还是忍不住会停下来四处观望一下。甚至饶有兴趣地将那些匾额和碑文都读了读。不过这些文字大都并非出自名家之手,让贺逢圣这个榜眼看了,也只能是贻笑大方。
昨日负责接待自己的那个礼部侍郎早已经在门口候着了。双方寒暄之后,贺逢圣便随着他缓步迈进宫门,从正门走入了大殿。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占城王宫的规模和建制自然是不能与京师的皇宫相比的,甚至比之许多藩王的王宫都还有所不如。不过这也不意外,毕竟占城国小人少,又是化外之地,能有这么一座王宫,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这时候的大殿内已经站满了占城的大小官员,占城国王婆阿此时正端坐在大殿之上,众人都在等候着贺逢圣的到来。
进入殿内后,甫一站定,那礼部侍郎就在向占城国王婆阿说着什么。他的语速很快,再加上双方又语言不通,而贺逢圣又有些耳背,自然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不过自己身后就有带过来的翻译,还是特意从大明国内寻找的。他们若是说到什么有关的话语,翻译自会提醒并翻译给自己听。
趁着这个机会,贺逢圣悄悄打量了下端坐在上首的占城国王婆阿:此人大约五十多岁,须发都已有些发白,身材不高,不过脸上倒是有些杀伐果断之相,估计也是这些年与安南交战打出来的。他身着六旒衮服,看上去倒也颇有一国之主的威势。
等一旁的那礼部侍郎向婆阿介绍完之后,贺逢圣在身后翻译的提醒下,向婆阿微微躬身行礼道:“大明右都御使贺逢圣拜见国主!”他是上国使者,又手持圣旨,见了这些藩邦国主,自然有不跪拜的权利。不过基本的礼节还是要有,所以贺逢圣就只是微微躬身,算是见礼。
婆阿虽然也受汉文化影响,甚至还接受过一些汉文化的教育,可对于汉语,他几乎仍然是一窍不通,所以在他身边不远处还站着一位官员,充当着他的翻译。
“贺御史免礼,不知上国突派御史为使者,前来敝国,可是上国有什么差遣?我占城虽然国小民寡,但只要是上国有命,自当遵从。”婆阿这场面话说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等他说完之后,身后的翻译就向贺逢圣把婆阿的话翻译了一遍。
贺逢圣取出诏书,高举在空中,正色向婆阿说道:“天启五年时,国主曾遣使入京,向我先帝朝贡。如今我新皇登基,是以诏告四方。占城亦为我大明藩邦,皇上派我出使,令两国继续交好。还请国主奉接诏书。”
婆阿听完翻译,虽然对贺逢圣的来意仍有些许怀疑,可这毕竟是上国皇帝的诏书,他也不敢怠慢,急忙起身,命人准备好香案,准备接旨。
等一切都准备好之后,婆阿便带领着占城的大臣们先行了三跪九叩之礼,贺逢圣这才展开诏书,不紧不慢地宣读起来:
“咨尔占城国王婆阿,称藩中国,克恭臣职,以永世封。朕荷天地之灵,肃清华夏,驰书往报。卿即奉表称臣,专使来贺,法前人之训,安遐壤之民。眷兹勤诚,深可嘉尚。是用遣使赍印,仍封尔为占城国王。视广同仁,思效哲王之盛典;爵超五等,俾承奕叶之遗芳。益茂令猷,永为藩辅。今遣右都御使贺逢圣为使,使两国交好,讲信修睦,各保疆土,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