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怒怼李二,他还跪求我出山
作者:一袖风沙 | 分类:历史 | 字数:105.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3章 娶公主的划算
而且你想来上门求亲也不是这样的吧,到我们家了还不守我们得规矩,没这个道理啊,互相尊重都做不到还说结亲,结个毛线啊。
而且你聘礼带了吗?聘礼都没戴,还说要娶公主,你聘礼都没带,就带了个嘴巴,空口白牙就说要来求娶,你确定你自己这不是在抢亲吗?谁还需要给你面子?
大唐朝,特别是李世民和李治这父子俩在位的时候,文臣武将里面,是李家当家人心腹的那些,没有一个是软骨头。
文臣武将都是一人就能灭一国的狠人,武将怎么也要灭的了一国才好说自己是武将。
而且在鸿胪寺的这些人,就是专门用来搞这些周边小国,还有异族之人的,一个个的都是扮猪吃虎,杀人诛心的主儿。
你觉得你很厉害?很牛掰?那鸿胪寺一把手鸿胪寺卿见都不见你,怎么就让一个员外郎来了吗?
你厉害你有突厥厉害?你吐蕃被突厥揍惨的时候,你忘了有多疼得了吗?
如今东突厥已经归我大唐了,颉利可汗已经死了,你还敢在我大唐面前抖威风?
所以,冯德遐这脾气也是刚,直接让禄东光滚蛋,就是确确实实的滚蛋。
(所以的确的,在大唐正史上,吐蕃第一次求亲就是被老冯给赶走的了,连着来求了五次,第二次就不知道是睡了,第三次还想来抢亲,结果被侯君集打的满地找牙,被打的怕了,才知道谁是爸爸了,第四次就乖了,低下头,不摆架子了,老老实实了,还出兵对付慕容伏允给李二出气了,又是拖了好久了,到了贞观十五年以后,李二和满朝上下的人前思后想了以后,觉得吐蕃是配得上和他们大唐结亲的了,才把文成公主给嫁了。)
禄东光是被那些大唐十六卫的左武卫的人押着离开长安城了,出了长安城以后,感觉这好像不对劲那样。
就想到了回去应付的办法,回去了以后,就跟大哥和赞普松赞干布说,在人家大唐的地盘还是要按照他们喜欢的规矩和方式来,怎么也要学一下三国的刘备,三顾茅庐,太容易一次就娶到的,他们吐蕃还不太好要呢,证明那大唐也不过尔尔啊,还有一定要多带礼物啊,这次冯大人就说他们怎么就这么点东西。
把禄东光赶走了的事情,在冯德遐看来,就是很小的事情,加上大唐如今刚刚大胜,灭了东突厥的,就随意的写了一个奏折给了鸿胪寺卿,鸿胪寺卿也没当回事,毕竟大唐帝国的实力在这呢,谁要敢大唐露肌肉,还是先看看自己那两下子抗不抗揍。
于是,贞观六年就出了吐蕃进犯大唐边境的事,贞观十年侯君集出兵收拾了他们,他们才知道老实了。
不过这些都是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有些玩笑的是,这份奏表被大司农陈寿德看到了,陈寿德不想去大朝会,一大群牛鬼蛇神在那吵来吵去的。
就来鸿胪寺聊天喝茶来了。
他现在非常不喜欢欧阳询那个大言不惭的脸面,加上他现在做的也不是喷子的事情了,就眼不见为净了。
好好的做他的大司农,好好关好和粮食有关系的事情,想找一点高产量的种子,把大唐的农作物给提上去了。
就来鸿胪寺找一把手崔正琮喝茶了。
一口茶下嘴了以后不要太舒服,陈寿德对崔正琮,夸道:“老崔,这次你们清河崔氏捐赠粮食的这个有你的表态?”
“这个跟我有什么关系?”
崔正琮的眉头不由得紧皱起来,“尽管我是出身清河崔氏,也是家族举荐入的试图,但是我一直都知道什么叫做忠君忠国,从我入仕,就没参与过家族事务,否则陛下还能让我担任鸿胪寺卿吗?”
“那就怪了,你说崔济这次怎么也舍得捐粮了?”
正在老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一个鸿胪寺的小官跑了过来道:“大司农大人不好了,程处亮在朝廷上直接对欧阳学士动手了,房相叫小的赶紧来找您,威震一下程处亮,不然怕是程家要惹上人命官司了啊。”
下午的朝会很直接。
李二现在就让他们讨论一个问题,究竟是和亲还是不和亲。当然了在李二的心理,他是不想也不愿意和亲的,和亲就表示自己害怕了他们了,还会让他们得寸进尺的哪呢,这不是一代明君,更不是李二的所作所为。
在华夏历史上,最牛器的不是唐朝和汉朝,二十明朝,这事真正的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的朝代,不管到了哪一代子孙,老朱家的骨气一直都在骨子里呢,不管是皇帝死了,还是被俘虏了,就是怎么都不低头,你抓了皇帝?那好,我们重新拥立一个,你那个就不值钱了。
即使是到了明末的时候,还要分出几路大军,一边对付李自成那些农民起义,一边对付关外的满清,反正不管是到了什么地步,我老朱家的女人就是一个都不能往你们那送,要打就打,哪怕是输了,想要人想要钱想要地,就是不行。
但是大唐也是比较豪横的了,记载上说的和亲倒是没几次,但是史书上记载和亲最多的还是汉朝的时候。
唐朝和亲的这些也不是李二自己的女儿,都是宗室们的女儿,还是为了要打高句丽,防止多方出兵。
即使是文成公主,那也是李唐的宗室而已,算不得上是李二的亲闺女。
和亲自然也有和亲的红利可吃,但是是也可耻,只不过李二的可耻程度没那么的深,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平安,况且和亲的也还不是自己的亲女儿。
但是有了江云卿的一番话以后,现在李二就是一个宗室女也不愿意和亲给他们了,但是这个东西也一向都是弊大于利的。
其他的不算,就算文成公主进藏的这个时候,去的也不只有她一个人,还有好几千人随行的呢,但是很多教科书只会跟你说那是融合和交流。
但是融合和交流就是告诉那些大字不识一个还没识字的异族人,教他们读书做人,还教他们什么是礼法,什么是耕种,帮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和亲随行的还有很多能工巧匠,能快速的加速一个国家的工业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