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小地主
作者:滚滚爱吃甘蔗 | 分类: | 字数:4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4章 元正前的忙碌
“噔~噔……请宿主签到!”
“签到!”
“噔,恭喜宿主获得大唐版的字典《新唐字典》十本,获得《拼音教学》十本!”
系统空间出现了一本二寸厚,七寸宽,长十寸的字典,比前世看到的牛津字典大多了,也很厚。
什么踏马踏马的叫惊喜?这就是惊喜。
杨卿翻阅起来了《拼音教学》,不错!和前世拼音一样。声母二十一个,韵母三十七个,均有最熟悉的唐字标记怎么读。拼音字母表一目了然,学了这表就没不认识的字了。十种最基本的笔画有横、 竖、左弯竖、右弯竖、竖左弯、竖右弯、左半圆、右半圆、左斜、右斜。
放下小册子,杨卿拿起沉甸甸的字典,放到案几上,打开看,前面附有拼音教学小册子上的全部内容,接下来是部首偏旁目录,按照十笔画顺序,简单到复杂偏旁标注了字的索引。
杨卿随便翻了个字,读音,声调,释义,典故,例句都有。不同的意思有不同的典故和例句,且至少有三条。
这字典都能代替四书五经了,太强大了,系统出品必属精品,诚不我欺啊!
刘能带了二十几个部曲押着物资去蓝田了,近期杨家通过长安牙行买了长安富商窦乂的蓝田私宅和秦岭山庄,官衙手续已妥,今日就是提前接收,转移物资和打理,杨台元正后就直接上任入住了。
窦乂,长安首富,种树起家,后来发展到百业。全国都有他家店铺,粮食交易占长安一半。
私宅位于蓝田县县城,靠近骊山,周围山清水秀。山庄位于蓝田县治所正南边的秦岭山麓脚下,就是后世的黄沟村,距离县衙六公里。
唐时蓝田人口不过三千余,县城治所主要就是把守关隘。
部分平民还是分散西边台原生活,免了水灾。干旱时欠收,农人进山采药打猎。以孟,狄,张,高族群为主,有五十户,人口不到两百。当时生产力限制,各族分散河流边小区域从事农业,大部分区域是蛮荒之地,草林中野兽时常出没。
东边丘陵地带以家族为村落,唐,郭,杜,阎,王,白,樊,魏,贺和罗家等为主,有一百余户,人口不到两百有余。
蓝田县大部分人口在县治的狭长平原地带,灞河主流经过,经过秦到唐河道疏通,这里物产丰富,人口占了蓝田六成,一千人,其中县城人口一千四百多人。
山庄囊括山地,辋川河支流,湖泊和周围荒地,荒地东临灞河南北支流,总面积一万五千余亩。
“啊……”
杨卿起身打了个哈欠,出门来到了院子。
院子里的雪早被清除了,杨卿出了走廊,沿着青砖小径来到石栏杆前。小池塘结了冰,冰上直立着干枯发黑的荷杆,冰面散落着枯叶。
杨卿抓着石栏杆爬了上去,准备去里面刘冰,后面传来小梅惊叫。
“公子,冰面没冻结实呢,掉下去会死的。”
小梅打着哈欠,搓着双手,小脚步子跑了过来,头上的发髻摇摆着。
“没事,我抓着杆子试试,不行就出来。”
小梅过来紧张的抓着杨卿手腕,杨卿伸脚跟不着冰面,尴尬了。
“咳,冰不解释,你陪我去庖屋看看去。”
杨卿出了池子,兴高采烈地看到庖屋,一群人在忙活着。
案板上的笼屉里是包好的饺子,杨卿很好奇,唐朝就有饺子了?
笼子上散发着热气和饺子香,杨卿右手拿起饺子嗅了嗅,羊肉的,一口咬下去,唇齿留香。
“饺子真好吃!”
“嘻嘻,公子,这是牢丸”小梅被杨卿奇怪的叫法逗的直笑。
“管它呢,就是饺子”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是别人,杨卿抓起一只饺子塞到小梅嘴里。
水缸上摆着一个大簸箕,上面是满满当当的馒头和包子,杨卿指着问小梅:“这是什么?”
小梅惊了,公子那次大病后难道失忆了,她也不敢问,就笑道:“公子,这是蒸饼,这花花的是圆薄饼,里面是菜或肉。”
前世过年和现在差不多,一名仆人在煎豆腐片,杨卿好奇询问煎豆腐干嘛,原是做不托(也叫汤饼,即现在的臊子面)的配料。
杨卿拿起两个菜包子,一个递给小梅,一个自己吃了起来:“小梅,小雪干嘛去了?”
小梅小口啃着包子,幸灾乐祸道:“她呀,在剪纸呢。元正快到了,要贴窗户用。”
虽从魏淑玉哪里听了些,多问问总没坏处:“小梅,元正长安人家都要准备那些物什?”
小梅左手抓着包子,秀眉微皱,抬头思索,数右手指道:“公子,这可太多了,农夫家撩火有自家的秸秆,长安平民家就是松枝或其它常见的,像富贵人家就得桂枝和檀木了。公子从魏家拿回来的三汤也是必须的,只是不够。
请人写春贴,拜年贴,我们家老爷自己写好了。
买驱傩面具和爆竹(爆竹隋就有了,里面是硝石为主,孙思邈发现黑火药,玄宗就有各种颜色的演化了),砍桃枝。
准备的吃食很多,有蝎饼、阿韩特饼、凡当饼、 胡麻饼、双拌方破饼、春饼、赍字五色饼、五福饼、丸饼,水中牢丸(水饺),馈春盘(又叫五辛盘),胶牙饧(麦芽糖),桂花糕,水晶龙凤糕、花折鹅糕、糯米糕、奶酪樱桃,芸(油菜嫩苗),葵菜湥ǘ苋菜)、韭菜湣⑥(藠头)、芸(油菜)、芦菔(萝卜)、菘(白菜),柑橘,枣,栗子,梅子,火宫柿子,假花果,奶酪,奶酒……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其它的公子可以问问其他人。”
唐人每家条件略有不同,准备的也大同小异。
无论何时,过年准备的东西都很多,尤其富贵人家。
“小梅,随我来”杨卿走出庖屋,其他新来的人松了一口气,有杨卿在现场,他们总是很紧张。
一位烧火的仆人如临大赦,松了一口气:“公子人太好了,不会动不动大骂,各种刁难。”
拿盘子的女婢小心说道:“你这乌鸦嘴,哪天被盯上了,就不会这么说了。”
烧火的不以为意:“我看人很准的,公子面有紫气,一看就是做大事的,怎会为难我等奴仆。”
“阿弥陀佛,但愿你说的准”韩三娘低声祈祷,她在苏家不是被打就是被骂,苏家人从没对下人有过好脸色。
薛洋了解公子,对众人说道:“自我来杨家,没挨过打,做错了事只是训一顿。只要你们不犯错就没事,公子人很大方,时不时给下人赏钱,元正大家的赏钱跑不了了。”
新来的个个面露喜色,老人则不出声。新来的小伙子拉着旁边的老人问询问。
老人见小伙机灵,笑着拍着他的肩膀笑问:“这几天伙食如何,住的如何,可有打骂?”
小伙眼睛亮了,笑嘻嘻地说道:“俺吃得好,吃得饱,住的暖,也没被打骂。赏钱不指望,只想有个安身之处就好了,别的俺不敢奢求。”
“小孙,你带几个人准备晚饭,其他人继续准备元正食物。”
薛洋有条不紊地指挥,庖屋的人分成两拨忙碌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