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贞观小地主
作者:滚滚爱吃甘蔗 | 分类: | 字数:40.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4章 农忙
水泽村南,油菜田忙得热火朝天。
一辆辆马车满载着油菜往村子里走去,空马车沿着纵横水泥路正在装油菜杆。
村民见到杨卿前来,纷纷起身打招呼,杨卿点头回应。
杨卿进入最近的油菜田里,戚飞起身将一捆油菜放在割好的一堆上面,咧着大嘴笑道。
“公子,您瞧瞧,个个颗粒饱满,真不错啊!”
戚飞捋下一绺油菜籽推到杨卿眼前,兴奋地夸赞。
“油菜大丰收,村子今年到明年的油不用愁了。”
杨卿欣喜地点头:“那是!可不是只种一年,我们要年年种。记得种密些,冬天我们就不缺蔬菜了。”
“我们都听公子的,您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戚飞摸着脑壳憨笑,旁边村民跟着附和。
“镰刀给我,我和你们一起。”
“公子您在一旁看着就行,这些粗活我们轻松搞定。”
见杨卿上前索要镰刀与他们一起,吓得戚飞后退一步。
“公子,不是额们不和您一起,只是地里脏,气味大,怕熏到了公子!”
村民们看了一眼杨卿身上的华丽外袍,齐齐笑着劝道。
杨卿回想小时候父亲见我穿着新衣下地,气得拿土疙瘩吓唬他,让回家换旧衣服,还恨铁不成钢地骂一句:“干啥子活也么个干活样子。”
想到此,杨卿鼻头一酸。
低头看了看自己衣袍,苦笑摇头脱下衣袍,露出里面体恤短裤。
“这下可以了吧!”
村民见杨卿如此,皆心里感动,也不阻止了。
杨卿将外袍叠好放在路边栗子树杈上,小跑回田里拿过戚飞镰刀。
“镰刃新磨过,锋利滴很,公子小心点。”
见杨卿姿势不对,远处村民朝杨卿摆着正确姿势,演示收割动作。
“知道咧!”
朝那名村民点头表示感谢后,杨卿猫下腰,一手扶住油菜杆,一手挥舞镰刀收割。
“怎么会?”
小时帮父母收过小麦,力不够是割不动的。
油菜杆比麦秆更粗更难,此时却比小时候更轻松。
杨卿短暂失神后,回想起太极拳,一切就通了。
镰刀一挥,所到之处,毫无滞涩,轻轻就搂住一捆。
附近人见杨卿轻松如割空气,皆震惊不已。
一想到杨卿凭空送出大型机械,就释然了。
“你们听说过蝗虫吗?”
杨卿提及蝗虫,每个人脸上露出惊恐表情,沉默点头。
蝗神来了,戚飞清楚是什么结果,目之所及寸草不生。
戚飞语气颤抖道:“公子是说蝗神会降临村子?”
杨卿纠正道:“蝗虫不是神,是害虫。”
“未成灾前腹部为草黄色或是绿色,家禽及林鸟可轻松灭除。
一旦成灾后变褐红或黑色,蝗虫变得有毒了。这时家禽与林鸟就不吃了,只能靠火烧了。
田间地头起台子生火盆,或挖沟生火,再用大网将蝗虫驱到火里烧死!”
闻听杨卿之言,村民皆一脸惊骇。
戚飞神色先是惶恐,转而变得坚毅,大声喝道:“公子说了,蝗虫是害虫,不是什么蝗神!”
在百姓心目中,蝗灾乃上天有感地方德行不修,降下灾祸以示惩罚。
李世民之前,世人皆敬畏神灵,就算蝗灾造成百姓大范围饥饿而死,也不会有胆灭蝗。
这一切全赖汉之大儒董仲舒,他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推行以“天人感应,灾异天谴”为核心的治国思想。
其对蝗灾一无所知,汉武帝问及,又不好说出不知,碍于面子便胡诌乱扯了起来。
说蝗灾爆发是因为皇帝施行有关火的政策不对,引来灾害,将一切推给了皇帝及别人。
佛教亦有类似说法,很多不良僧人还会借着蝗灾大肆敛财。
杨卿低头寻找,看到一只蚂蚱在脚下蹦哒,轻松捏在手指间,向众人展示。
“看,这就是蝗虫!”
村民好奇围了上来,蚂蚱四肢不停挣扎,扑腾着灰扑扑的翅膀。
杨卿走向远处鸭子,村民跟了上来,鸭子见到蝗虫扑闪着朝杨卿跑来。
将蝗虫丢在地上,鸭子嘎嘎欢叫着,一下就吞了。
“这下信了吧!”
“若真的是神灵,怎会被弱小家禽进食?”
“如你们不信,可将这只鸭子养在家里一段时间,看看它会不会惨死。”
“和其它害虫一样,蝗虫也有天敌。天地间生灵互克,蝗虫天敌就是家禽和鸟,这就是我要养这么多家禽的原因。”
“蝗虫烤熟或油炸透,也是一种美食。你们所敬畏惧怕之物,说不得后世有些地方专门饲养开食肆。”
杨卿的话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村民们思想上的枷锁,人人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戚飞,晚上你传话给大家,提前在田边挖好火沟,建好台子,准备好一些大网。一旦蝗灾来了,就照我说的做。”
“嗯,公子您就放心吧,交给我们,保证给您办得漂漂亮亮的。”
戚飞拍着胸脯保证道。
二狗子搭话,道:“要不要告诉庄子外面人?”
杨卿低头弯腰收割油菜,回道:“光靠我们是不行的,人多力量大。”
“田里就有不少外人,一会我去给他们说”戚飞抱着油菜殷勤应道。
约莫八岁男孩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拿着黄色野花,蹦蹦跳跳朝杨卿走来。
将花放在篮子里,取出碗和水壶,倒了一碗水递到杨卿面前。
“公子,喝口水。”
杨卿放下镰刀,蹲下身子揉了揉男孩蓬松的发髻,接过水咕咚一口蒙了。
擦了擦嘴角水渍,杨卿微笑着说道:“热不热?”
男孩穿着粗布背心,脆笑着回答。
“不热。”
“叔叔们才热,不喝水会晕倒的。”
男孩一脸认真说道,杨卿拉着男孩指着附近辛勤劳作的村民,笑道。
“真聪明!”
“地里茬子尖锐,小心点,别伤到了腿。”
见男孩裸露着脚踝,杨卿提醒道。
“去吧。”
“嗯!”
男孩收起碗,使劲点头答应。
路边停着水车,烈日下,几名小孩分散田间送水。
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杨卿想起小时候收麦子。
妈妈给钱让买啤酒,杨卿高高兴兴跑到小卖部,顺带着多买一些雪花膏。
回到田里,家人们在树下蹲成一圈喝啤酒谝闲传。
那是杨卿最美好的儿时回忆,长大后,每当工作累了,想起往事,总是唏嘘时光匆匆。
杨卿收割速度很快,一片完了就到下一片田。
太阳还未落山,田里便只剩下短短的茬子。
油菜收割用了四天,杨卿下田赶上了最后一天。
杨卿跟着牛车来到村广场,女人们正拿着棍子打油菜籽。
回来的男人上去接过棍子,女人便回家做饭去了。
一如后世农家生活。
有人拾掇空杆子装牛车,推回家当柴禾。
有人甩着木铲子扬油菜籽中的残渣,装麻袋扛走。
大唐油菜籽种的少,这些都是杨卿教的。
瞧着笨拙姿势,杨卿上前拿过木铲认真演示。
“一铲子瞧好风向,不要太高,油菜籽容易混进壳子里。太低了扬不开,就这样。”
偌大广场分了十几块,附近扬手一边认真观摩杨卿,一边照着做,果然效率高了不少了。
“瞅你瓜样,看人公子咋弄的。”
戚飞嬉笑地对田铭评头论足,田铭憋着一口气认真扬起木铲。
“这就对啦!”
“看把你能的,有本事你也来,怕是还不如我呢。”
田铭头也不回,反讥道。
杨卿将木铲还给黑娃,来到栗子树下,坐在石椅上。
一群孩子上前搭手,撑着比自己麻袋。奈何装七成就撑不到了。
倪小红上前笑呵呵,道:“哈哈哈!有叔叔们呢,这里还用不到你们。去玩吧。”
“哦,玩去了勒!”
孩子们一哄而散,有的听着知了声爬树,有得逗蚂蚁,稍小的在树下撒尿和泥玩……
“真好!”
夕阳下,杨卿瞧着生动有趣的童声稚语,脑海里满是甜蜜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