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万年醒来变成得道高人
作者:卡托拉 | 分类: | 字数:48.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0章 头昏脑胀
在繁华的都市里,他已经三天没吃饭,饥饿让他头昏脑胀。
他随手拿起一块石头,不料竟把那个人砸倒了,更出乎意料的是,那人竟然因此丧命,而他也顺手夺过了那块沾血的干粮。
“那时候我真的很害怕……”
狗儿轻声嘀咕:“我也没想到,会,会把他砸死……”
陈长生闻言,回答说:“既然如此,你应该拿着干粮,为何还会挨饿呢?”
狗儿张嘴欲言,又道:“我要离开时,遇到了一位快要饿死的老人。”
陈长生听完愣了一下,随后狗儿继续说:“我把那块干粮给了他。”
他低着头,接着说:“其实我自己也想不通,明明我很看重那块干粮,但看到那位气息奄奄的老人,我还是无法忍住。”
狗儿自嘲地笑了,接着说:“围观的人都说我傻,后来又说我有毛病,我也觉得自己有问题。”
他的眼神始终聚焦在火堆上,看着火焰摇曳,心中的思绪也一片混乱。
陈长生叹了口气,说道:“人心最是复杂,就像搁浅在岸边的鱼。”
狗儿一愣,“鱼?”
陈长生接着说:“如果是一条活鱼,看见的人第一个念头可能是吃掉它,但如果是死鱼,很多人又会产生怜悯,想救它。”
“然后把看似死亡的鱼扔回水里,谁知那鱼又活了过来,那一刻,放生的人可能会有些后悔,但转念一想,又当作做了一件善事来安慰自己。”
陈长生看着他,说:“无论是想吃鱼的还是想救鱼的,他们都没有错,只是‘慈悲’二字在玩弄人心罢了。”
狗儿听着这些话,思考了很久,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明白。
“这个……”
狗儿眨着眼睛问:“有关系吗?”
陈长生微笑道:“当然有关系。其实你很清楚那块干粮对你的重要性,即使误杀了人你只是害怕,并不后悔,但转眼间,你又把干粮送出去了。”
“或许在你看来,那一刻的善举比你自己的生死更重要,但这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狗儿低头沉思。
没错,如果今天他没被这位大人救下,没有那条烤鱼,或许现在的他已经冰冷地躺在地上。
“下次不会了。”狗儿说。
陈长生笑着问:“是吗?”
狗儿听他这么说,立刻补充道:“一个一起搬石头的大叔告诉我,只有够狠够聪明,才能在这座城市活得长久,我不想死,就得做个聪明人。”
陈长生微微点头,说:“那陈某就祝你能成为聪明人。”
“谢谢。”
狗儿道了声谢,然后问:“对了,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你今天救了我的命,我,我该怎么报答你?”
陈长生说:“只是一口水和一条鱼,不算救命之恩。如果你真心感激,就跟我说说那个建筑工地吧。”
“这个啊……”
狗儿想了想,说:“我是听他们说的,听说每个建筑工地建成时都要牺牲很多很多人的生命,可能是因为太难修建了。我回头去问问他们,如果知道什么,我会跑来告诉你。”
陈长生点头同意:“好啊。”
狗儿把这份救命之恩铭记于心。
因为第二天还要工作,他没有在原地多停留,回去后倒头就睡。
如今除了每天做工,他就四处打听这座建筑工地的事。
或许是因为那次误杀人的事情,再也没人敢抢他的干粮,狗儿不必再躲躲藏藏地吃,也不用担心被人抢走。
这确实是个好消息。
过了几天,那位被他救下的老人还是不堪劳累,在工地上去世了。
狗儿看了一眼,心中五味杂陈。
不知不觉,他的心态似乎变了。
他看着那些在建筑工地底下接连死去的人,心中不禁问自己。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有更多的干粮,少做一些工作,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丧命。
然而周围的人只是冷漠地看着那些倒下的人,视为常态。
半个月后,下班的狗儿再次来到树林中的湖泊找到了那个人。
“我打听到一些消息。”
“他们说,建筑工地是位大人物下令建造的,被选中的天之骄子也会受到那位大人的青睐,而且天之骄子不仅可以免受灾难,还能变得非常厉害,之后好像会被送到某个地方,具体是哪里就不知道了。”
“送到一个地方……”
陈长生摸着下巴,他看着远处高耸的建筑工地,总觉得这些建筑和亡魂一样有些诡异,就像祭祀祈雨一般。
但如果要弄清楚原因,恐怕只有亲眼目睹才能明白。
狗儿说:“嗯,而且不止一个建筑工地,有很多个,我听说有些是从别的建筑工地来的。”
陈长生问:“还有别的吗?”
狗儿摇头,说:“没了,我问了好多人,也就问出这些来。”
陈长生看着他,说:“辛苦了。”
“不客气,不客气,你救了我的命。”
狗儿显得有些尴尬。
陈长生特意烤了一条鱼款待他。
这次狗儿没有像上次那样狼吞虎咽,他边吃边想,有些出神。
陈长生问道:“这样出神,是不是遇到了难题?”
狗儿抬头,说:“是有些事情想不通。”
“说说看?”陈长生看着他。
狗儿开口道:“待得时间越长,见到的事情就越多,建筑工地上仅仅几天就来了三批人,但似乎人数并没有增多,很多人已经死了……”
“来这里的人大多数只是为了吃口饭,但这样的重活最终都会把人累死,饿死。大部分人是被抓来的,但这里从不设防,想走就能走,可即便如此,走的人却寥寥无几。”
“很多人都像失去了灵魂,每天就是做工领干粮,吃完就睡觉,眼神空洞洞的,让人害怕。”
“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
“如果社会好一点,这些人也不至于来到这里,或者说多发一块干粮,也许他们就不会这样绝望地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