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
作者:我是小民 | 分类: | 字数:106.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6章 亲王之心与抉择
“哈哈,名字倒不错,但这事关乎大明的官僚制度,不可轻下定论。爷爷有几个关键问题要问你,如果派jianchayuan去监管官员,那它又该听谁的命令呢?”
朱元璋笑着问道。
“这个,这个我还没仔细想过。如果直接听命于亲王,这个机构的快速响应特性就难以实现。可以让它们受地方监察员管辖,但两者应是平行的,这……”
听到皇爷爷的疑问,朱高炽立刻皱起眉头,思绪纷乱。
“你看,就像我说的,有些事情不能过于理想化。如果让jianchayuan受地方控制,他们仍会被贪腐官员慢慢侵蚀,那你建立这个机构的初衷就破灭了,对吧?”
“再说,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哪里那么容易找到?即使聚集起来,他们也很难服从重要管制。况且jianchayuan的职能与督察院有重叠,一旦并存,冲突在所难免。炽儿,你还太年轻了。”
朱元璋边说边轻拍大腿,丰富的阅历使他洞察一切。
原本完整的计划在皇爷爷的剖析下显得一文不值,朱高炽的脸色微红,他也明白,大明有自己的社会架构,要把自己的设想融入其中,还需不断改进和努力。
然而,这仍然是个不错的主意,只是不太切合实际。
对朱高炽来说,jianchayuan是他最初的概念,代表着一个社会发展的方向。接下来,他只需沿着这个方向,不断改变大明社会。
“不过,炽儿,你的想法并非全无价值。比如用法律强化对地方的约束,我认为非常可行。”
看到孙子沮丧的表情,朱元璋连忙安慰道。
“大理寺里有个特别的机构,他们不同于锦衣卫,专为执行大明律法而训练。我打算把这个机构深入到地方,一旦有官员违法,他们就会出面,依法给予惩罚,这样或许能对地方贪腐起到一些抑制作用。” “唉,爷爷我前半生,杀人太多了!”
说到这儿,老者感慨起来。
“虽然杀人是最直接的手段,但用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
“炽儿,作为亲王,必须懂得抉择。面对贪腐二字,绝不能有一丝宽容,你明白吗?”
“孙儿理解!”
朱高炽微微颔首,祖父的建议确实有其道理,但法规毕竟只是约束,官场的腐败并不会因一两条法令而改变。
“等到孙儿即位,必定将天下黎民放在首位,亲身示范,让全天下的官员以孙儿为楷模。”
“嗯,很好!”
朱元璋点头,满心欣慰地说。
“如果连帝王者都不能树立好榜样,更别提天下的官员了。对了,刚才咱进书房时,见你眉头紧锁,难道有什么烦心事?”
“祖父,奏折上说,北方长城需要修缮,但缺乏民工,孙儿正在为此事征调民工和调配资金而烦恼呢。”
朱高炽翻过奏折,露出后面关于长城修缮的内容。
“哦?炽儿,你怎么想的,长城是否应该修缮?”
“孙儿以为,长城是否值得修缮,关键在于它能给中原带来多大的益处。征调民工送往北方会消耗大量资源,一座长城是否值得这样的付出。”
“在爷爷来之前,我已经做了一些考虑。”
朱高炽说着,取来一张干净的纸,笔尖蘸满墨水,开始书写。
“假设这条线是长城,修缮后,外可抵御蒙古人的侵袭,内可安定民心,但投入的金银却难以估算。”
“说得对,但长城关乎国家稳定,不能不修。”
朱元璋也拿起笔,在金银数字上添了个加号。
“国家稳定方能发展,江山社稷更是首要,百姓们都在看着咱,炽儿,我大概理解你的忧虑了。作为君主,不仅要懂得选择,更要懂得取舍,关键时刻要有决心。”
这三个词掷地有声,老爷子的声音渐趋庄重。“炽儿,你好好想想,如果不修长城,边境就难以安宁,百姓也无法安心耕种。”
“征调民工短期内确实会耗费国库,但从长远看,好处是巨大的。我们要学会从长远角度考虑。”
“孙儿明白了!”
朱高炽缓缓点头,祖父说得对,修复长城本身就是个典型的取舍问题,他之前把它看得过于复杂了。
而且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十全十美的事情,既要保护人民,又要保持边境稳定,根本不可能。
“炽儿,咱大明一向重视去边境修建防御的民工,我明白你的担忧。如果想减轻这些家庭的负担,我们可以用其他方式。”
“比如,免除这些家庭的赋税,每月给予一定的补偿。大明并不缺人力,再用国家大义来激励,也许百姓们会自愿报名的。”
朱元璋深知百姓的分量,汉人骨子里就热爱国家,他们会理解这一切都是为了北方的稳定。
“皇爷爷,我有个想法。”
朱高炽似乎受到启发。
“请说吧!”
对于民夫的补偿确实不可或缺,但我们不能视之为施舍。民夫们为大明辛勤劳作,理论上,大明应当支付他们工资。如果我们告知民夫这是他们的劳动报酬,必然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如此一来,还能加速工程的完成!”
“祖父您确实年迈了,许多事情已不及我想得深远,我同意这个提议。”
朱元璋摩挲着下巴,满脸喜悦。
原本民夫为国效力是职责所在,本应无偿,但如果能用些许工资激励他们,提前完成长城修复,他作为皇帝,自然乐见其成。
“好了,早朝即将开始,我们该好好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