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发财就要简单粗暴
作者:至尊至璀 | 分类: | 字数:52.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11章 大明首富不好当23
一路磕磕绊绊的,沈毓锦一行人来到了天子脚下,大明朝的国都金陵城。
沈毓锦已经快被骡子车给晃晕了,沈荣赶紧找了家客栈,先安顿下来,在镖局的指点下住在了保升客栈。老字号口碑好房间大。
在客栈里开了两间上房,两间中房。沈毓锦和沈荣住上房单间,管家同喜同贺住一间中房,张婶自己住一间中房。
沈荣真是一个狠人,简单在客栈吃了一顿饭之后,就去了伢行,不抓紧可不行金陵的房子那一贯都是香饽饽,不抓紧毛都不剩一根。
沈毓锦也跟着去了,毕竟不能看老爹一个人挨累他也想看看金陵房子的行情。
留下同喜和张婶在客栈里看着家当,沈荣带着儿子管家同贺一起来到金陵的老字号伢行。
古代的服务业那可真做到了宾至如归,一进门伢行经济那就点头哈腰的打招呼:“几位爷有啥需求,我们是金陵老字号伢行,指定包您满意!”
沈荣点点头:“想看一看宅子,犬子参加这届会试,我想给他在金陵置办点产业。”
伢行经济一看来了大客户,那眼睛都眯成一条缝了:“哎呦爷您算是找对人了,正好前几天刘大人告老还乡了。
他那宅子就空出来了,顶顶好的地段离贡院也不远。就是宅子大了些,要价也高了一些。不过刘大人那宅子收拾的干净利索,家具也都带着。
爷我们这边房源还是很多的,要不小的伺候着您几位跟小的来看一看房子。小的嘴说为虚您几位眼见为实。”
经济带着他们赶着骡车来到刘大人的宅子,地段没得说宅子是四进的,还带了花园一个小跨院。家具好的都带走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粗苯的家具。
都是些老榆木之类的家具,院子里也有水井旁边的邻居也是非富即贵。就是要价有点高便搁置在这了。五千两的价格属实有点天价了。
明朝官员的薪水才多少,虽说沈家现在是个伯爵,可也不想出这风头。
沈毓锦宁可在市中心买套小宅子,也不准备做出头的欑子。
房产经纪砸吧砸吧嘴,刘大人真是棺材里伸手死都要钱,这宅子压手里好久了也没谁买。谁家钱不是辛苦攒出来的,又有谁肯买这虚热闹。
伢人又带着他们看了其他几套宅子,不是地段不好就是房子太破。伢人好像呼啦一下想起来一套房子,这套房子是陈翰林家的宅子。
老翰林攒了一辈子积攒下这么一套宅子,只是后世子孙无德老爷子去了以后这些子孙就闹着要分家,现在刚把房子腾出来准备回乡过日子了。
一共七十二间房子还有一个占三亩地大小的园子。房子是好房子就是不知道出不出幺蛾子。
经济带着沈家去看房,这套房子无论从地段还是质量上都没问题。经纪也没瞒着把卖房人的情况全说了。
经济和卖家一顿沟通,那一大家子要价三千两,经过极限的讨价还价,最后以两千四百两成交。
这一家人也折腾够了,都想拿着钱去乡下做个富家翁,金陵城物价太高吃老本他们是真的吃不消了。
沈毓锦看上这个宅子的原因是因为,这地方花园子不小,以后也可以扩建。
签了契约,付了伢行的费用,又在伢行的带领下去了衙门办了红契。沈家在金陵就有了一套宅子。
翰林一家虽然闹腾可是这房子保养的可真不错。房子用料实在,看着也宽敞。周围住的也都是读书人家。
沈荣拿着家里的拜帖,让管家给左邻右舍都送去了礼物。这年头就这样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哪怕是个农夫你是宰相,你这宰相的威风也耍不到邻居家去。
相反的人情往来宰相还要去邻居家随礼,人情世故这件事国人做的一直很好。
由于家里沈毓锦要备考,装修房子的事就只等等以后再办了。
这么大个宅子沈荣也是又去伢行买了十六个下人,咋也得把门户撑起来。
沈毓锦开始了闭门不出的生活,这个时候的大明还没有开始党争,一切都是朱元璋说了算,现在的沈毓锦只要打磨揣测好朱元璋的喜好就行。
会试如果赢了那就是一飞冲天,沈毓锦的婚事也会大有可为,沈富那么想抱重孙子都没给沈毓锦房里放一个丫鬟。
这么多年下来,他也摸清了贵族的想法,他有闺女也不想嫁一个房里一堆妾室的人家。
所以现在沈家小辈好像集体在好转,家里也没有长的好看的丫鬟,平时累的半死哪有空出去扯淡。
沈富在默默的为孙子的婚姻加码,一定要给沈家找来真正的大家闺秀做长孙媳妇,沈家可太缺一个拿得出手的宗妇了。
只是打铁还须自身硬,沈毓锦要是想找高门嫡女就必须要有拿的出手的功名。
和秋闱相比春闱就是冰火两重天,二月的金陵还真是不太暖和,晚上更是湿冷考生又不允许穿棉,只能多穿些单衣。
这一点沈家早有准备,用厚呢子料做了一件长衫一件斗篷。晚上睡觉的时候斗篷还能盖在身上。
沈毓锦在二月初九经过严格的检查踏入了贡院的大门,人品大爆发,分到了西北角缺两块瓦片的号房,好在就是下雨浇不到卷子。
坏处就是晚上更冷了,真是一场煎熬啊!
打开考题沈毓锦不禁感慨,太祖喜欢实事最讨厌溜须拍马。真是一道好题!只见试卷上写着:
“昔列圣之相继,大一统而驭宇,立纲陈纪,礼乐昭明,当垂衣以治,何自弗宁?少壮尽行,内骚华夏,外戍八荒。牝马胎驹于行伍,旌旗连岁于边陲,此果好杀而有此欤?抑蛮貊欲窥而若是欤!观之往事,亦甚艰矣!今欲罢,乘机绝远戍,垂衣以治,又恐蛮貊生齿之繁,不数十年后为中国患!当此之际,似乎失今可乘之机,岂不为限。今兴止未判,其于乘机绝,孰可孰不可?尔诸文士论之以妥内外,朕将亲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