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面相太狠被错认为无敌战神
作者:遥领 | 分类: | 字数:107.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0章 曹操之鸿鹄壮志
此刻,对面之人答道:
“吾等乃受公孙渊大人派遣,前来向曹操大人致以慰问之意。因我家主公深感曹将军此番仙战之中功不可没,特遣我等前来致以重谢之礼。”
曹操于帐中闻此言,心中暗自发笑。即便是示好慰问,哪有深夜入人静修之地的道理?更不用提他透过法阵窥视这些人,发现他们竟个个皆身披灵甲,手持飞剑,分明一副备战之态。
然而,曹操依旧下令值守者开启大营禁制,放这些人进入。当值守修士解开封印之时,这些所谓使者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
“遵公孙渊大人之命,欲斩草除根,曹操麾下将士,随我攻入!”
为首的修士将领一声令下,其部众立刻犹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进曹操的修炼大营。
然而,当这名将领踏入营内时却发现空无一人,他当下便知已中了埋伏。
“糟糕,速撤!”
然而他刚刚下达撤退指令,早已有备而来的曹操弟子纷纷自各处帐篷内涌出。这名将领意识到他们已无退路,只得率部与曹操的修士展开激战。
虽然曹操早已预谋周详,因而在这场斗法之战一开始就占据了士气上的绝对优势。然而公孙渊虽德行有亏,武道无能,但他所统御的辽东铁骑,修为尚可,在遭逢敌方伏击之下,依然保持着镇定,顽强地与曹操一方抗衡。
此刻,曹操正于大帐之内静观战局,他对公孙渊部下的修士亦不由得暗生钦佩。他看到即使失去了将领的统一调度,这些修士也能自发组成三五或十余人的临时战斗小队,并从中推举一人作为队长。
每个小队则依照队长的指令协同作战,灵活应对。就在此刻,曹仁匆忙赶到曹操面前。
“禀报主公,公孙渊的这支修士队伍虽然还在顽抗,但他们已被我们团团包围,是否应加大攻击力度,尽早将其消灭?”
曹操听罢,摇头微笑:“这只是开胃小试而已,我们非但不应加大攻势,反而要适度控制战事进程。”
“主公的意思是,让我军与其纠缠,以此引诱背后的强敌现出踪迹?”
“正是此意,你去吧,务必万事俱备。”
曹仁领命而去,曹操心中暗赞曹仁不愧是他皇族宗亲中最为杰出的修士将领,因其极高的战术素养和敏锐洞察力。
曹鉴的初衷便是要借助这支队伍作为诱饵,诱导公孙玄前来增援,待那时再一举将其与公孙玄部众悉数歼灭。
毕竟若在这场争斗之中,公孙玄未曾亲自到场,那曹鉴即便取得了这场小规模战役的胜利,也无法称之为真正的胜者。如今他立足之地乃是在辽东,即便能赢下眼前之战,公孙玄亦不会受重创,仍有充足的底气与其展开下次对决。
如此一来,曹鉴便会陷入被动。因此刻高远仍在其背后伺机而动,步步紧逼,他的退路已然被封锁。
故曹鉴倚仗着对公孙玄为人性格的深刻理解,料定他会毅然决然地奔赴此地实施救援。
曹鉴于战场之上暗自盘算,与此同时,辽东王府之内亦是风起云涌。
公孙玄同样得到了这支队伍遭袭的消息,当他对麾下将领透露此事时,将领们纷纷发表了不同看法,分为两派。
大多数将领主张前往救援,然而以王宇为首的老将们却极力反对,他们认为曹鉴诡计多端,倘若冒然救援,必定会堕入其精心设下的陷阱。
而另一派则是年轻的将领们,他们皆愤慨不已,誓要挺身而出救出被困的同僚,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不能舍弃任何一位自家兄弟。
公孙玄生性犹豫不决,每逢关键时刻,手下的众人总会分化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各执己见。于是乎,每当此时,他往往难以作出明智的抉择,此次也不例外。
他最终采纳了年轻一派将领的意见,并非出于对王宇能力的怀疑,而是欲借此笼络并稳固年轻将领们的心。因王宇身为老将,在公孙玄尚年幼之时便已在辽东担当重任。
王宇性格耿直,加之从小看着公孙玄长大,内心深处仍把他当作一个孩童看待,因此有时言语间并未给公孙玄留下足够的颜面。
此外,王宇原本乃是先朝的老臣,并未全心全意归属公孙玄,且其在军中的地位显赫,这也使得公孙玄对他怀有一定的忌惮之心。
因此公孙玄在内部积极提拔新锐,视之为亲信将领,希冀借此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根基。
由此,双方之间渐生裂痕。尽管如此,裂痕虽久存,但双方均未挑明心意。
究其原因在于,王宇并无太大野心,加之他对辽东这片土地已满溢深情,故而面对身边年轻将领们的咄咄逼人,他选择淡然处之,不再争辩。
因此,此次公孙玄依旧未采纳王宇的谏言,然而他万万没想到,此举竟激起了王宇异常强烈的反弹。
“主公若前往救援,则辽东必遭天谴!”
听到王宇这般话语,正欲出门的公孙玄身形一顿,随后转身向王宇追问其中缘由……
"禀尊主,我等皆知曹元朗乃一方霸主,其统率之修士队伍修为必定高深,然此次却设伏诱我军深入,然而令人不解者,为何他至今未能击溃我暗袭之部众。"
"加之吾军甫遭伏击,尊主便已接获确切情报,此举是否乃曹元朗故意为之,旨在惑人以为援军临近之象?"
"盖因其深知攻克彼部,并不能为其赢得太大战略利益,故此刻他定在此静候尊主亲临,一旦尊主踏入陷阱,必将在那里遭遇挫败,因他真正的目标乃是整个辽东仙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