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钉子户
作者:九祯 | 分类:历史 | 字数:447.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零二章 群情汹涌
可是一旦没有了王越,起点城所有的车辆,设备,机器,仪器都变的精贵起来。这些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坏一件就少一件,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在荷香对着王越絮絮叨叨的时候,王卓已经召集了政务方面的各负责人开会,以应对因王越负伤而产生的变化。
这是一个男权社会,王卓一直以来都是起点城的二号人物。
起点城是王越的资产,也是王家的资产,虽然王卓很少接触政务,但王越倒下了,王卓理所当然的要负责管理。
起点城政务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是张子筠、郭彦昌和王鹏远。
张子筠是女主人,郭彦昌算是大管家。王鹏远的地位比较超然,王越为起点城输送的物资全部都经过他的手,有些事情,郭彦昌也无权过问,而且王鹏远还掌管着起点城的金库。
除了这三位,李子雄的父亲李茂昌负责着起点城的对外贸易,贸易公司是起点城的第二大资金来源,由本时空获得的商品盈利,都是通过贸易而来的。
起点城现阶段是一个以建设为主的军政集团,所有区域内都在疯狂地搞建设。所以周延的父亲周义德的地位也比较超然,他掌管着起点城的四大建筑公司,这四大建筑公司的工人人数占到起点城工人总数的一半以上。虽然这四大建筑公司因为工人众多,已经采取独立核算的财务,但各项工作也要在总公司汇总。
王卓以前全身心扑在军队上,对政务方面关心的较少。通过与荷香的谈话,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开源节流,合理的内部调配人力和资源,以应对不可预料之事,以安顿数十万民众之心。这是王卓根据荷香的意见加上自己的想法,在政务会议上所做的开篇发言。
王卓在政务方面的存在感很低,因为他从不过问。但今天的发言,让人刮目相看,不少人感叹王家兄弟都不是平庸之辈。
“鹏远,我们起点城工人的工薪,近期是否有必要降低?”王卓首先问王鹏远道。
良好的财务状况,是政权稳定的保障,这是王越多次提到的,大明朝廷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大哥不可以!”张子筠立刻阻止道:“这次思华出了事,起点城已经人心惶惶,不能再做出降薪之举。”
王鹏远也道:“我们起点城的资金储备很充足,即使六个月内不降薪,也不会受到影响,再说我们还可以超发银圆卷嘛。另外贸易公司的盈利状况也很好,所以每个月的进项也很大。!
王卓这才放了点心,毕竟起点城的月开销已经超过了百万两大关。
李茂昌道:“我们起点城的很多厂子产品销路都很好,王大人送来的布匹等等我们还不能生产的商品存量还很大,一时间是卖不完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下道:“王大人许诺转让给王公公和谢大人的几个厂子,我建议收回许诺,毕竟这几个厂子的盈利也是很可观的。”
王越跟他谈起转让这几个厂子时,他是反对的,谁会把下蛋的母鸡送人的。不过王越的思想工作做的很好,原因也做了说明。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起点城有可能要勒紧裤腰带生活了。
这件事王卓也知道,他点头道:“这几个厂子的转让无限延期吧,也不要断然拒绝,让他们知难而退就可以了。”
如果王越好不了,这些厂子就不会转让了,起点城现在要收缩财源。
周义德提醒王卓道:“我们起点城和工部合作的材料公司,现在是我们水泥的主要来源。我们要防止朝廷跟我们翻脸之后,对我们采取不利的举动,那样会影响我们起点城的大部分建设工作。”
王卓点头道:“周叔的顾虑很有道理,现在水泥对我们起点城很重要。皇家材料公司我们在里面占股百分之六十,当然最有发言权。我明天会派一个营过去对材料公司实行军管,防止有心人蓄意破坏和干扰公司的正常工作。”
政务方面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大的方向就是万一起点城中断了现代物资来源,就要立足当前,保障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会议开了很久。
此时此刻,起点城的百姓却不断向医院和市政大楼前面的广场汇聚。
王越重伤,起点城与朝廷反目,这两条消息太惊人。原本平静幸福的生活,有可能就要中断,不由得百姓们不关心。
尤其是起点城的缔造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希望的那个人,现在生死不明,所以百姓们除了震惊,剩下的就是愤怒!
起点城的百姓们不能不愤怒,除了长久以来广播和报纸的宣传,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王越的恩情!
这次起点城与朝廷发生冲突的起因,报纸广播上前段时间也做了说明。王大人是为了筑路工人讨回公道,为了保护起点城的百姓不再受人压迫和勒索,才与朝廷发生了矛盾。
没想到朝廷竟然就下了毒手,向他们的功臣下毒手,向起点城全体百姓们的希望下毒手。
往医院汇集的百姓,被维持秩序的天策军士兵劝导离开,不能影响王大人休息,所以他们又转向广场。
广场上的人越聚越多,人们都议论纷纷,不少人甚至义愤填膺。
这时一个年老的男子声音突然大声喊起来:“老少爷们,都听我说两句。”
广场上的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一个老汉,不知什么时候搬了条凳子站在了广场中央。
“起点城的父老乡亲们,不少人可能认识我,因为我每天都带着红袖箍在城里转悠。”此人正是郭老汉,他的眼睛红红的,显然是哭过的。
“据我了解,我们这里大多数人都是穷苦人出身,很多人以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家里连十斤粮食都不一定能拿的出来!衣服更别提了,补丁摞着补丁呀!家里孩子多的,裤子都要轮流着穿。”
郭老汉说的是实情,这也是明末百姓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