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烦恼
作者:京一河 | 分类:其他 | 字数:280.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八十四章提亲
于文秀干了一阵活,额头上冒了汗珠,就停住手休息一下。
她坐在地上,用围巾擦脸上脖子里的汗,望田野。天空阴得真是很沉,灰蒙蒙压得很低,飘洒着小雪花。有的沟坎间积存了白雪。寒风肆虐,寒冷了不少。
不干活了,寒冷立刻侵袭上来,于文秀禁不住裹了裹衣服。又出汗又冷的,别感冒了啊。于文秀嘱咐自己。眼望着那阴沉的天空,一种莫明其妙的惆怅涌上心头。心情一下子变得跟这阴暗的天空一样,于文秀为前途命运发愁。
父母跟不了自己一辈子,早晚自己得单过,还得自己发愁啊。
又想起了养子陈立根,开始她不想领养这个孩子,心想不生就做个丁克家庭也不错。可是领养了孩子来有感情了,又指望和孩子共同生活一辈子。想不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不但离了婚,养子也被夺走了。人生无常,婚姻不稳定。出乎她意料。
现如今她落得个孤家寡人,想儿子见不着面,提亲的都对她别有用心。还说她不能生育,未婚男人都不愿娶她。谁愿意娶个不生孩子的媳妇啊。现实很残酷。击碎了她一切的梦想。
看着那些油腻的大叔们,盯着她的眼神,她就恨不得钻了地缝里去。生活很无奈啊!
于文秀是百般惆怅。什么爱情啊理想啊,屁,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婚姻家庭关系不好处啊。有个孩子还有个纽带,没孩子,没个抓把头啊。婚姻很脆弱,家庭很容易破碎。爱情是家庭的基础,但也不是很现实,对等条件,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比较实际一些。光靠爱情组成的家庭,没有对等的条件,往往也是悲剧。爱情与婚姻真是个迷啊。于文秀伤透了脑筋。也伤透了心!
于文秀坐在旷野上,想啊!苦闷。搞不懂爱情是什么了,婚姻家庭还是很现实的。但是她对自己的婚姻很迷茫,甚至有些恐怖。但是要不结婚成家,不能够融入社会生活啊,有很多尴尬。这种苦恼折磨着人呢!
于文秀愁肠百结,用强度的体力劳动,来驱散心中的阴霾。还好受些吧。
雪花不大不小,被寒风卷着肆虐大地,旷野里不见一个人影。天空越阴越沉,在灰蒙蒙的天地之间,于文秀劳动在那里,显得异常的渺小和无助。看着可怜。
于文秀回到家,衣服已经湿透了。有雨雪,也有汗水。父母埋怨她,下雪了还不知道回家,还小孩子呢?于文秀不言不语,躺了炕上就睡了。
父母看着女儿,替她的婚事发愁。这样下去,孩子还不憋闷出病来啊?父母决心要给孩子说门婚事。
城里的儿子儿媳妇寄来了些营养品,随包裹还带了一封信,也就是问两边的父母好,家庭好,注意营养生活。年纪大了,吃好喝好别干累活。给贺春花的娘家有一份,算于大葵孝敬老丈人和丈母娘的。
于文秀的父亲于本田说:“叫文秀给亲家送过去贺春花邮来的东西。出去走走,比在家里憋闷着强。散散心。”
于文秀的母亲出奇地和丈夫一致,说:“嗯,出去走走比在家憋闷着强。就叫文秀给亲家送东西。我给她说。”
于家和贺家两个亲家走动频繁,过年过节都有来往,关系不错。于文秀的母亲冯俊喜又给亲家带了自家种的不少东西,虽不新鲜,但算份心意吧。冯俊喜收拾好了,就叫闺女于文秀送过去。
于文秀骑着电动车,带着礼物就去了贺家庄。
到了嫂子贺春花的娘家,只有老太太严文娟一个人在家。老头贺丙琨下地里去了,贺志高还在砖厂上班,栾红英在土家营子镇上做皮活。老太太严文娟很喜欢闺女的这个小姑子,关系处得不错。于文秀进门就问老太太好,喊她“婶婶”。把嫂子贺春花邮来的东西和母亲捎给亲家的花生大枣什么的,都交给了老太太。
老太太严文娟很是高兴,收了东西。笑着对于文秀说:“文秀,你娘真是好,还给我捎东西来了。老亲家了,没那么多规矩。你爹娘还好吧?”
“婶婶,我爹娘都好。叫我代他们向你和叔叔问好。我叔叔不在家吗?”
“老头子闲不住,志高和红英两口子不叫他干活了,但他还是往地里去,拾掇些零碎活。干点活身板硬朗,我不反对。”老太太说,拿出瓜子和糖来叫于文秀吃。又说:“原来春花的儿子满囤常来走姥姥家,我看见孩子就喜。现在满囤上城里上学去了,志高的孩子也上学去了,我一个孤老太太在家还挺寂寞的呢。”
于文秀说:“满囤上小学了,我嫂子说学习还挺不错的呢。跟城里的孩子也玩成堆了,满囤是个聪明的孩子,很棒!”
严文娟老太太听了,很是喜悦。接口说:“满囤这小子从小就聪明,比他姐姐朵朵不差。用心学习,准能跟姑姑似的考上大学,做个有学问的人。”
“我看能。朵朵考上大学没问题。你有这么两个外甥外甥闺女,值得你老骄傲啊!”于文秀哄老太太高兴。
老太太严文娟自然高兴,不过谦虚地说:“文秀啊,这两个孩子都随他姑,随你啊!我们老贺家哪有个文化人呢?志高红英初中毕业。春花更是不行,小学文化程度。没一个有文化的。”
于文秀笑着说:“婶婶,别夸我了,现在也回到乡下来了,做农活哩。”
“文秀,听我家红英说你和她在土家营子镇做皮活,你学皮活还挺快的,学会了这门手艺也能挣钱。”严文娟老太太好像想起什么事,就问:“文秀,还听红英说给你说了门亲,是真是假啊。”
“婶婶,是真的。就是那个皮毛厂厂长。都五十多岁的人了,孩子都上大学了。我觉得不般配,没同意。这不是辞职回家来了。”于文秀淡然地说。
“噢,是这么回事。”严文娟老太太心中一动,她忽然想到了贺志远,有意介绍他们俩。都是大学生,能谈得来。不过她没把握,就想试探试探于文秀。老太太就说:“文秀,你人好心眼好又有文化,忒找个般配的。文秀啊,给婶说说,你想找个什么样的人呢?有合适的婶给你介绍一个。”
于文秀笑着说:“婶啊,我也拿不准。自从离婚以后我就没信心了,不知道找个啥样的好。非要说的话,就是一眼能看上的说上话来的。”
“嗯,婶懂了。要是说个熟悉的人呢?”老太太问。
“那就聊聊呗。”于文秀笑着说:“婶,不瞒你说,我也挺发愁婚事的。”
“好,文秀啊,婶记下了。给你张罗一个好男人。我们这么优秀的闺女还怕嫁不出去啊。”严文娟老太太很是兴奋。
晌午留于文秀在这里吃饭。包的饺子吃。
晚上栾红英从镇上下班回来,婆婆严文娟给她说起于文秀来过的事,一个劲夸奖于文秀这姑娘好,人好模样好还有文化。栾红英就纳闷啊,过去于文秀也来过,婆婆怎么没这么夸过呢?婆婆有心思吧。
栾红英就问:“娘,你有啥话要说啊?怎么夸起于文秀来了?”
“红英啊,于文秀是多好的一个姑娘啊,离了婚还没找婆家哩?娘想给她说一个。”婆婆严文娟笑着说,像是心里早有了人选。
栾红英一愣,说:“你问于文秀婚姻的事了?”
“嗯,随意提起的,她说还没找婆家哩。她离婚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我没问。”婆婆说。
“文秀都说啥呀?”栾红英知道给于文秀说过几门亲事,她都没同意。
“她就说有合适的给介绍一个,正发愁着呢?”婆婆说。
“她会说这?给她介绍了可不是一个了,都没成。可不是一般人就能成的。眼光高着呢。”栾红英说。
“那是你们没看透她的心思。我给她介绍一个,准成。”婆婆满怀信心的说。
“啥?你有这眼光?”儿媳栾红英不信。
“我说说你听听,这个人行吧?”婆婆很有把握
“谁?咱这乡下有谁能配得上于文秀?我看难啊!”栾红英没信心。
“贺志远呢!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光顾往远处找了,忘了咱身边的人了?当事者迷。”婆婆提醒说。
栾红英听了,一拍大腿,惊叫道:“我的那个娘啊,俺怎么没想到呢?对呀,志远哥就是最好的人选呢。他们俩还是同学哩。我嫂子豆花活着的时候,还给我说过,我志远哥的初恋对象就是于文秀。初中时就学着恋爱了,写小纸条。我豆花嫂子提起这事来,就醋意满满的,可嫉妒他们了。”
“嗯,有感情基础,能说的上来。我老太太还是有眼光吧,你年轻能跑腿,给他们介绍介绍。”婆婆严文娟又压低声音说:“儿媳妇啊,说媒也要讲究技巧,过来,婆婆教你一招。”
栾红英凑近婆婆,听了计策,暗挑大姆指,心说:姜,还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