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地球连诸天
作者:乱迷眼 | 分类:玄幻 | 字数:337.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百二十三章 最不像香江的东方之珠
邵伟杰连这部机甲的武器系统都不打算放过,“等离子**炮”比他前面用的“粒子激光枪”威力大得多。
因为邵伟杰用的不过是升级版的“激光”技术,至于“粒子”,是他为了叫着有逼格自己加的。
极乐空间的武器系统确实较这个世界更为薄弱,毕竟两个世界对战的敌人都不同。一个无非是在地球上小打小闹,一个可是要对抗另一个星际殖民水平的文明。
武器弱了,估计连人家怪兽的防都破不了。
哒哒哒……
直升机翅膀转动的声音传来。
应该是米军机甲基地来人了。
邵伟杰思考了一下,现在不是出现的时候,离最后的大决战还有五年,过早的暴露势必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而且怪兽文明具有制造虫洞的科技,谁知道他们能不能也突破次元壁连接到华国。
危险性太大,邵伟杰可不敢去赌,除非他的实力增长到能够单挑五级怪兽的水平。
他一个闪身再次出现在罗利身边,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将罗利的头盔也扒走,因为神经连接还需要其中的数据中转凝胶,万一里面还有残留呢。
当邵伟杰干完一切躲进海里时,几架直升机才堪堪降落。
邵伟杰没去管他们接下来是干嘛,也不担心那个男人和小孩会暴露他,反正他现在准备撤票,哪管得了这么多。
他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世界采集到的信息反馈回去,让国内做好准备。
纵观整部“环太平洋”电影,对于邵伟杰来说,明面上是一部科幻怪兽电影,但他总觉得这更像是一部“环境保护电影”!
电影的主旨是在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让臭氧枯竭、一氧化碳升高、水源污染,不然就会有怪兽来攻击!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去下载一些关于怪兽、机甲的资料。
在这个世界,已经成为泾渭分明的世界,陆地由人类暂时拥有,海洋早已成了怪兽的地盘。
人类只得在海岸线建立防线,阻挡怪兽的步伐。
这些暂时都与他无关,他现在想做的就是赶紧回去,在本世界的罅隙口先布置一大片高浓度的氧气罩,先不说别的,能骗一阵也是好的。
邵伟杰离开流浪者躺尸的地方后,找了个有网络的地方,开始下载网上关于怪兽、机甲猎人的一切信息。
完全不用担心网上找不到关于机甲与怪兽的资料。
也不知这个世界的上层是出于什么考虑,简直是将机甲驾驶员当明星培养,他们经常出没于各大电视节目,在**的大肆宣传下,每一种机甲跟驾驶员的资料详细到令人发指。
机甲猎人不但是环太平洋联合军防部队防御怪兽的有力防线,同时也是他们树立民众信心的英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不仅战胜怪兽同是也在安抚普通民众的情绪。
他们的地位牢固稳定,直到被称为“生命之墙”,抵御怪兽入侵而建造的海岸防御城墙所替代。
各种关于机甲与怪事战斗的数据也下载了不少,特别是第一次怪兽入侵与最近一次怪兽入侵的视频对比。
而且是全英文,邵伟杰觉得带回去更有说服力。
很明显,这些怪兽在进化,从最开始机甲猎人出现,能轻松手刃怪兽,到近几年越打越艰难。
邵伟杰权衡了一下实力,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去考察一下怪兽的防御力。
可惜昨天遇到“刀锋头”的时候忘了测试,现在多半已经被官方看管了。
这里不行,那他就换个地方!
正好原剧中有个地方有个人不仅能提供给他数据,还对未来的决战有帮助,将他的势力收服,对邵伟杰布局这个世界也有很大作用。
先驱文明的虫洞只对拥有怪兽基因生物放行,虽说他完全可以模仿怪兽基因或者直接找具怪兽尸体钻进去通过,甚至他能够轻松将虫洞缺口炸掉,但未来实力增加再回来时,找不先驱文明就有点可惜了。
有一个可以批量制造怪兽大军的文明,而且还是全权听命于类似蜂巢思维掌控的文明,对今后征战其他世界肯定能提供诸多便利。
现在的第一时空研究所,最擅长的事就是魔改科技,用极乐空间的机器人技术对怪兽升级,制造出大量的机械怪兽,或者给怪兽加装火力,那画面简直不要太美。
此次连接的不是他心心恋恋的仙侠世界,就已经很不满意,再不带点好东西回去,可不就白来了。
……
香江,平民区。
天空下着朦胧的细雨,给这座最不像东方的东方城市笼罩了一层薄纱。
不知是这世界人口本就如此密集,还是受怪兽影响,人类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压迫。
“平民区”这种不可能用来形容东方大国城市的词语,居然在这个世界出现。
出现这种情况很明显是导演的锅,只能说导演先生很不了解咱们东方的国情!
细雨并未阻碍人们出行的脚步,街道上的行人出乎意料的多。
怪兽的入侵不仅压制着人们的生存空间,同样也在影响这世界人类的方方面面。
许多在沿海靠打渔为生的船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无数靠船运挣钱的公司也不得不关门歇业。
香江本就不大,沿海及岛屿居住的人撤离后,靠近内陆的地区显得更加拥挤。
在整片人口极为密集的地区,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区区细雨又怎能阻碍他们的脚步。
虽然都是2020年了,但阴暗的街道、打着擦边球的霓虹色店铺、破旧斑驳的楼房,就连老式的三轮车依然在这片区域活跃。
高楼大厦与陈旧屋村同立、科技与落后共存、整洁与脏乱并在,无不在昭示着这座城市的违和感。
老式三轮车前面是一个饱经沧桑的中年男人,他身后的小车厢不大,一般只能坐下两个成年人,但乘坐他车的人基本上会选择挤一挤坐进三到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