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美好生活开始
作者:飞扬的木鱼 | 分类:都市 | 字数:238.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16章 ,再提流水线
有了自己领导的背书,卢部长感觉把姜言调过来的事情已经十拿九稳,他自己在办公室里面想了想还是决定去参加庆功宴,
卢部长来庆功宴,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来看看姜言同志,长什么样子,顺道和刷刷好感度!毕竟要调过来了不是,适当放一下自己的善意也是相当的有必要。
对于卢部长的到来众人自是欣喜万分,尤其是他敬酒的时候,所有人纷纷举杯和卢部长碰杯!
姜言自然是重点照顾对象,卢部长兴致很高,前后和姜言碰了好几杯,不过姜言是来者不拒,多少他都喝得下。
原本就对姜言这个眉清目秀、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就有好感,见姜言喝酒也是非常的豪爽,而且貌似酒量惊人,没看姜言这左一杯、右一杯的,还是依然面不改色的,没有一点的醉意!
这下,行伍出身的卢部长对姜言的印象就更佳了。
他们认为,这能喝酒、酒量大、而且酒品好的人,做事一定不会差!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庆功宴,在众人的杯光交错中,渐渐落下了帷幕。
酒宴结束之后,基地专门派车把今天接来的这些专家们,一一送回了家。
专家们大都是三个人,或者四个人坐一辆车。
而姜言不一样,基地专门派了一辆专车,把他给安全送到了盛京飞机厂。这有点看人下菜碟的意思。
“姜工,这个是我们基地的一点心意。”下车之后,送家里来的司机从后备箱里面拿出来一袋米,还有一些肉等东西递给姜言。
“这,所有去的专家们都有吗?”姜言看着东西问了一句。
“都有,都有。”司机赶紧开口解释。
听到所有的专家都有,姜言示意了一下跟着自己的小魏,小魏接过来司机手里面的东西,跟着姜言一起回到了家里。
不过姜言哪里知道,这说是都有,不过分量少了不少,拿着专家一个人也不过五斤大米和两斤腊肉而已。
就姜言这,大米足足有三十斤,更不要提两个腊好的狍子腿了,这一个腿可是有小五斤,还有一些本地的粮票之类的东西,这一趟收获还是相当的大。
“小魏,这些你拿回去给小巩一起吃。”姜言把一半的东西分给小魏。
“谢谢,领导。”小魏知道姜言的脾气,没有推辞直接就接过来了姜言递过来的东西,并道谢一声。
姜言到家里已经差不多12点,看了一眼已经睡熟的蒋思瑞,梳洗了一下之后,就上床抱着她,沉沉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姜言照常上班,继续忙活改进战6飞机的事情,不过改进战6飞机已经到了尾声。
现在的战6飞机由于用了很多新型的合金,成功的把机身的重量给减轻了一些,有了这些减轻的总重量,在徐总的带领下,增加了飞机自身油箱的面积,使得航程又增加了三分之一,机翼也重新计算改进,可以说现在的战5飞机几乎已经完全改掉了毛熊版本的诸多毛病,比原版的还要好上很多。
不过这一次改进最重要的就是锻炼了一大批的航空人才,奠定了我国航空的基础。下午刚一上班,小巩就来通知姜言开会。姜言也只好收拾一下来到了会议室里面。
“现在制约我们的就是生产能力的问题,高级工人太少了,使得生产的零件很难满足需求”会议上徐总有点无奈的开了口。
“对呀!高级工人培养的太不容易了。”盛京飞机厂的马厂长也开了口,脸上也是无奈。
“我们生产发动机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叶片的生产几乎都需要高级工人,而且最少是七级工,我们整个工厂七级工业只有不到一百人,每个月保证二十台发动机的产能是我们工人加班加点做出来的活。”盛京飞机发动机厂谭厂长道。
“姜言同志,听说你们研究所生产出来数控机床,能不能生产六级工以上的零件。”徐总突然开口问姜言。
听到徐总问,姜言摇了摇头。“暂时只能生产4级工件,最多五级。”
没有电脑,姜言生产出来的这个数控机床就是一个笑话,中低端的零件还行,高级的零件几乎生产不了,严格来说姜言的这个数控机床也就是一个半成品而已,这东西还是需要后期不断地改进,姜言相信只要能够给出来他时间,他一定能够做出来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控机床,不过显然,现在姜言缺的就是时间。
“咱们为什么不用流水线生产。”姜言突然开口问了一句。
流水线这个很早姜言就提出来,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大规模的推广,现在流水线也只是在生产电风扇以及汽车摩托车的工厂进行小范围的推广。
姜言曾经计算过,如果采用了流水线模式进行生产的话,整体的生产效率和产能,至少可以提升一倍以上。
而且还可以降低对高级技工,过高的依赖程度,可以让更多的低级技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可以在不增加人力的情况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能,又能节约成本,这对工厂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工厂里的各个领导,也会得到相应的功劳,厂领导们,是一定会支持搞流水线的。
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国家没有大量的推广,这里面的情况姜言也是相当的清楚,应因为在这个时代的种家搞流水线,会激起内部矛盾。
首先,现在的中家,是计划经济时代,也就是吃大锅饭的时代,这个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
这大锅饭,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工厂吃国家的“大锅饭”即工厂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企业工资总额与经营效果脱节;
二是职工吃工厂的“大锅饭”,即在工厂内部,职工无论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不会影响个人工资分配,工资分配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
搞了这个流水线作业之后,虽然工厂的效率和产能增加了,但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可能随之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可没随着增加。
这流水线一搞,用人成本减少,工厂每年的招工名额,随之就会减少,而那些在厂里的临时工,想要转正的机会,就更少了,这对于大规模培养工人相当的不利。
更加重要的就是由于流水线的岗位固定,相应岗位的工人,就很难学到其它的技术,不利于技工等级的提升,搞不好的话,容易形成高等级技工的青黄不接!
姜言推测也就是因为现在推广流水线这弊大于利,所以国家才没有大规模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