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蓬州还魂

作者:岸易通易岸 | 分类:都市 | 字数:98.8万

第一百七十八章 回头

书名:蓬州还魂 作者:岸易通易岸 字数:2221 更新时间:2024-11-25 22:19:25

在毕业之后的这些日子里,朱友康每天上山挖石头,和过去一样,按照抡锤打炮眼——装炮点火爆破——破开石块——搬运出坑——清理石坑——继续抡锤打炮眼,这样一个循环过程,不停的出石块。

父亲算计着,再有十多天的劳动,这些挖出来的石块估计就够用了。他们早起晚归,抓的更紧了。

因为相差不多了,所以就没有再去求助侄子们帮忙,倒是女婿赵大友每天很早就上山了。他们三人,两人打炮眼,一人做杂活儿。

夏季和冬季不同,三个人一天身上都是汗流浃背的,为了补充水分,他们每天都会抬着一捅水山上。

在农历六月十一日这一天,朱书堂宣布盖房子的石头已经够用了,全部人员立刻撤离了南岗。开始琢磨着准备盖房用的其它物料。

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准备,因为老支书下台之前,就曾经规划过新农村建设。

在台下的十几年里,村里的情况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房屋设计也有所变化。所以,这次上台后,在完成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之后,老支书梁鸿信的又一次精心设计安排了南丘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总体设计是:第一期占村北岗坡地200亩,分五排,每排35户,共计175户。所以,房基地很快就划定了。这次调整了方案之后,就在老朱宣布石头够用的第二天,大队开始允许有盖房需求的合格的农户,开会安排房屋位置。

朱友康就安排在前面第三排最东头一户。因为这里是沟沟坎坎的地形,东边又紧挨着一条南北走向的道路,所以,每一排,赶在这个位置都增加了一丈五尺的房基地长度。相当于又增加了两间房子的地方。

在征得大队同意之后,又多付了长出来的钱,这一丈五尺算是归了自己。一块办理的是所有在这个位置上的每排一户,一共有五户。

这样一来,按照原来房基地长四丈五尺、宽五仗的设计预算,朱书堂又要多准备两间房屋的物料了。于是,只好再次上山多挖一些石料。一直挖到六月二十一,就算差不多了。其它比如梁、檩条、椽子、门窗等物料都要多做两间房子的准备。

而且还要在盖房子之前,先在院子里打一口水井,这样,盖房子的时候才了可以用水方便,不至于窝工误事。

又是他们三个人,开始在院子里打井。就在这时,朱友康的姐姐生了一个男孩,忙的赵大友只顾着照看孩子和朱友康的姐姐,因为赵大友的母亲早几年已经走了,家里又没有别人,朱友康的母亲丽芝只好跑过去帮忙伺候闺女。

打井看来就要黄了。朱友康是一个从来不认输的人。他就是一个人也要干下去。

于是,刚开始打的洞比较浅,他和父亲两人打井。在父亲忙于其它事务的时候,比如,两个妹妹编制苇箔把芦苇用完了,他的父亲就要骑着自行车到外村去购买。这个时候,他就一个人干。

一个人打井很麻烦,除了要挖土,还要把挖出的沙土提上来。朱友康一个人,一天下来,不知道上下多上趟。况且,光打井就累得他够呛,何况还要上下井呢。

因为井下不是一般的沙土,而是坚硬的片麻岩之类的土石,有时候,一天下来连二尺都打不下去。

打井的时候几乎还都是一片荒地,到处都是茅草杂物,每一次下去,总会有一些异物砸下去,遇上刮大风的时候,还会砸伤人。为此,朱友康的头上、背上挨了不少的打砸。

在这口水井打下去有两仗多深的时候,也就是阳历8月13日,农历的七月十四日,朱友康接到了新州市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通知书规定,需要考生在阳历9月4日和5日到学校报到,报到之前要办理好团组织关系、户口迁移和粮油供应关系,并且在最后特别强调,无故超越报到日期七日者,取消录取资格。

朱友康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并没有急于按照通知书上面的要求去办理各种手续。

朱友康任性地仍然坚持要上高中,并且偷偷地去了蓬州中学,因为蓬州中学那里的领导、同学和班主任都等着他去上高中呢。

他的到来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欢迎。

可是,父母天天像猫捣心一样寝食难安,希望他能早日回心转意。眼看师范学校的通知就要过期了,朱友康的父母感觉实在不能再拖了,再这样犹豫不决,就耽搁师范学校录取了。

最近几天,经老伙计老冯头,朱友康的干爹老冯等人的劝说,特别是老支书梁鸿信,那天在他耳边亲授秘笈,书堂和老伴商量决定,8月21去学校把朱友康接回家。

父母查了查日历,因为8月21这一天是星期五,又是蓬山中学放假的日子。

于是,父母拿定主意,暗下决心,决定委派自己的亲侄子朱友兵和大女婿赵大友,去县城中学把朱友康接回来。

朱友兵的同学是这所中学的老师,说话方便,赵大友的老师已经是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一定影响力。

所以,朱友康的父母也是精明人,经过算计和挑选,把他们俩叫在一起,按照姐夫老支书耳语的秘籍原汁原味地说给他俩听,并一再叮嘱,事不宜迟,必须办好。

就这样,朱友康跟在堂哥朱友兵,姐夫赵大友后边,垂头丧气地从蓬山中学回来了。

路上,一个是堂哥,一个是姐夫,你一言我一语的,其实都是针对朱友康他一个人说的,什么“过了这个村没有这个店”、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等等。

朱友康听得已经不耐烦了,心情很糟糕,但是很冷静,他担心这样的一回一去,恐怕这一辈子都和上大学无缘了。

三年后,相当一部分同学就会迈进大学的校园,就会在富丽堂皇的大学里,读书学习,运动散步,手拉手,肩并肩一起谈理想,谈追求,谈恋爱,谈世界,谈未来,那可是自己的理想与抱负,那可是自己的美好追求与向往!

而自己在三年之后,恐怕会钻进山区某一个小学校,去和一群天真幼稚,衣帽不整,脏手脏脸不懂事娃娃们整天呆在一起。

说不准还经常没水没电,没油没面的,白天还好,说不定晚上又是黑灯瞎火的,那样的日子可怎么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