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惠妃:生下四阿哥后独宠了
作者:橞宁 | 分类: | 字数:41.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4章 皇帝娶了皇后
诸位大臣对万岁爷的立后圣旨表示接受良好,这几年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万岁爷只爱皇贵妃一人。
而皇贵妃养育了这么多子嗣,又有那么多利国利民的功绩在身。他们觉得万岁爷立惠皇贵妃为后只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今儿个听到这道圣旨,众人都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因此根本就没人会出声反对。
静婉还是第一次看见文武百官这样跪在她面前的样子,突然有了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
康熙握住了静婉的小手,笑吟吟的对上了静婉的眼睛。
是啊,她是康熙帝的皇后。
是她的小康同学的皇后。
要说孩子里最高兴的不是胤禔这几个孩子,静婉被立为皇后那他们都是名正言顺的嫡子嫡女了。
最开心的反而是胤礽这个小太子,他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喊惠额娘为皇额娘了。
!!!
胤礽太子殿下的喜悦简直是溢于言表,他搂着胤禔的肩膀对着胤禔敬酒道,“老大啊,孤以后也可以喊皇额娘了。”
胤禔翻了个白眼,把胤礽的爪子丢开。
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当时就不该心疼这个臭弟弟!
南舒看着自家王爷傲娇的神情,好笑的给胤禔夹了些菜。
“王爷,吃些菜。”
这边康熙的生辰宴结束,康熙就牵着静婉的手慢慢的往延禧宫走。你说小七啊,被康熙直接丢给了胤禛,让胤禛带着小七睡一晚。
胤禛坐在床上和小七大眼瞪小眼,“胤祥,睡觉!”
小七撅着嘴说,“小七不要,小七睡前额娘都会给小七讲故事的!”
胤禛无奈的扶额,对上小七亮晶晶的眼睛回道:“额娘昨日给你讲了什么故事?”
“额娘说叫《爱丽丝梦游仙境》。”
胤禛“嗯”了一声,“躺好,四哥给你讲故事。”
这个故事小时候额娘也给他和永宁讲过一次,还好他记性好,如今还记得。
……
静婉现在还是有些没消化完她被封后的事情,她被康熙牵着手,脑子里还在和系统斗嘴。
很快就走到了延禧宫,静婉像是个机器人似的走进了院子。
“奴才/奴婢参见万岁爷、皇后娘娘。”
静婉抬起头看见延禧宫殿内挂满了红灯笼,这……她出延禧宫前明明还没有呀。康熙到底背着她做了多少事情。
康熙和静婉端坐在床榻上,静婉看着龙凤呈祥的喜烛。
“万岁爷,咱们不是已经......”
明明上次南巡不是已经补过一次洞房花烛夜了吗?
康熙摇了摇头,握着静婉的手说道:“不一样,那是玄烨娶了静婉,这是皇帝娶了皇后。”
静婉:???
玩还是你会玩。
不过这次倒也没有再走一遍拜天地的流程,两人喝了合卺酒后,宫人便都退出了殿内。
静婉对上康熙目光灼灼的眼神,有点害羞,但是又觉得老夫老妻了,有什么可害羞的。
于是静婉直接闭上眼,躺到了床榻上。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逗的康熙笑得不行。他俯身在静婉的嘴角亲了一口,“静婉,你终于成为我的皇后了。”
静婉睁开眼和康熙的眼睛对视了一瞬,“万岁爷......”
糟糕,小鹿要撞死了。
......
半个月后,立后的典礼在太和殿举行。静婉就知道康熙应当是准备好了一切,才把立后诏书拿了出来。
之后皇后亲诣奉先殿告祭,天地、太庙后殿则遣官祭告。至日设节案太和殿中,东西肆;左右各设案一,南北肆。
康熙皇帝御殿阅册宝,王公百官序立,正、副使立丹陛上,北乡,宣制官立殿中门左。
宣制曰:“康熙二十八年五月,册立惠皇贵妃呐喇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礼。”
于是正、副使持节前行,校尉舁册宝亭出协和门,至景运门,以册宝节授内监,奉至宫门,皇后迎受。行礼毕,内监出,还节使者,使者复命,康熙皇帝率群臣前往太皇太后、皇太后宫行礼。
一连三日下来,整个立后的礼制环节才结束。
静婉瘫在了延禧宫的软榻上,喊着双燕赶紧把凤冠给她拆了。
“双燕,本宫的脖子快要断了,你快来救救本宫。”
双燕好笑的过来,让竹苓和白芨两个丫头把娘娘扶起来拆凤冠。
“娘娘,这凤冠真好看,听梁总管说是万岁爷亲自画的图纸让内务府打造的呢。”
静婉透过铜镜看着自己头顶的凤冠,怪不得人人都想当皇后,这个凤冠简直是女人的心头爱!
就是每日看一遍她都会很满足。
关于静婉迁宫的事情,康熙在晋封静婉为贵妃的时候就提过,问静婉要不要搬去其他宫殿居住。
但是静婉觉着自己从穿来就一直居住在延禧宫,再加上几个孩子都是在延禧宫长大的。她费尽心思布置的寝殿,所有的美好回忆都在延禧宫。
于是静婉就拒绝了迁宫,康熙只好下令在去园子里避暑的时候,让内务府修缮延禧宫。
如今静婉立后,这延禧宫还是需要再修缮一遍。只是现在距离去园子里避暑还有一个月,于是康熙就让人送了好些东西来延禧宫,都是皇后规格的摆件、华服、首饰。
钦天监最近也是忙的不行,不仅要算立后大典的吉日和吉时,还要
合太子爷和未来太子妃的八字,合完八字就要开始算太子爷大婚的吉日了。
万岁爷的意思,太子爷如今已16(虚岁)了,就放在未来两年里完婚。
钦天监端上了五六个未来两年的吉日来了乾清宫,正好静婉这时候在乾清宫伴驾。说是伴驾其实是被康熙“绑”过来,陪他一起批奏折。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立后康熙就越来越粘着她。像是恨不得一刻也不离开一样。
康熙让静婉看看哪个日子合适,静婉挑来挑去,就挑了两个后年的日子。于是康熙就拍板,把太子的大婚定在后年四月,也就是康熙三十年的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