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石器时代
作者:射天虎 | 分类:历史 | 字数:46.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九章 运输扩充
华部落的扩张,实际上是快速的。短短五年,就由一个不足百人的小氏族,发展成为超过万人的大部落。这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活动区域相对扩大,并且在一定距离内来往比较频繁。
运输的方式和人员也不断的扩充,到华氏四年的年底,部落已经有一支一百多人的运输队。当繁忙时,临时运输队曾有五百多人。
“在梅河,船和竹排顺水时每天能走七十里,逆水时能走六十里。”叶汇报道,物资分配调运由她负责,“路修好之后,运输队在南梅河路上,到达锡村步行要三天,马车牛车两天。”
“老虎湾到百里村之间还应该有个据点,运输队很难保持最快速度,中途需要过夜一晚上。”她接着补充道。
锡村通往华村是目前最主要的运输通道,主要是锡矿的运输。沿途又有百里村的木材、煤村的煤和神马谷的两种重要物资:铜和盐。
梅河能够通航的季节还方便些,冬天就困难了许多,时间也需要更多。毕竟正式的运输已经不能像开始探险的时候那样,为了赶时间就昼夜赶路,也不必像查看熊山那样用二十天。
明年开始,通往华谷外的运输也要繁忙起来。不论是送物品到莲部落还是到大荒原,都将比过去频繁许多。
要顺利的完成这些任务,运输队面临的难题就必须得到解决。今年运量不足的问题就比较突出,特别是一旦需要大量的调运时,就会耽误日常的事儿。
修路的时候,几千人的运送就集中了部落里所有的竹排和船。这还不够,叶紧急的制作了些新竹排才勉强完成任务。
当人送过去之后,他们所需的工具、粮食等补给成为了运输队的主要运送任务。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竹排从华村出发。
在修建百里村和后来修煤村的时候,那边就差点断粮。幸亏南梅村和锡村都有收获,不然筑路队可能就挨饿了。只不过由于石磨没有运到,他们吃了两天的水煮麦粒。
“现在水路和陆路都是由两个运输队分别负责,我在村里分配任务。”叶说,“由于据点不近,百里村常常出现船到了,车队没来的情况。”
“把两个运输队合并吧,选出一个得力的队长管这事情。”石路决定道,“华谷以外的运输,也包括进来,不再由军队来承担。和只需要负责沿途安全就行。”
除了合并之外,石路还决定扩大运输队,正式定名为运输组。人数扩充到三百人,船也要增加一些,同时运输组里也要分成几个队。
陆地上,分为两个小队,轮流的在南梅河路和华村劳作。其中在华村的小队要负责把煤炭运送到老虎湾和神马谷,运回华村的由船负责。毕竟运煤的任务不是每天都有,他们也来得及。
水运的部分,成立船队负责。船队分为三个队。平日三个队就在百里村到华谷外的云梦泽范围内执行任务。有了外出运送交换物品时,抽调一个队执行。
来往调度的方式就用过去在羚羊谷打猎时的方法,几个队来回的接力。这样就能够防止叶所说的衔接不上的问题,提高效率。
冬天的时候,运输组的所有人都将放弃车和船,采用雪橇的方式来回奔波。等叶计算出需要多少雪橇之后,就由木匠作坊去完成。
马车也需要改进。一开始的时候由于道路的限制,石路选择的是两轮的马车。如今主要的通道都修过一次,四轮马车可以使用了。
铜的大量使用,马车也能进一步的改进,有些木板轮可以淘汰掉。当使用了大量的四轮马车或者牛车的时候,牲畜就不必承重,可以拉动更多的货物。
独轮车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运输工具。部落里每一个组都在大量的使用这种方便的工具,运输组也不例外。陆果提出,由于运输组用的需要走更多的路,希望石路批准在这些车上使用骨胶,石路同意了。
船和竹排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并不是造不出来,只是长期泡在水里,容易坏。竹排还好说,制作很简单。船就难办了,时间一长,底部经常出现木材腐烂的现象,有时候还严重漏水。
石路一开始就知道这是因为缺少防水的材料造成的,这时空他没地儿去找桐油和油漆。之前用的动物油脂不大管用,相反这东西吸引了一些河里的不知名虫子来啃食。
“羽部落那种奇怪的藤条的浆,是不是能用来涂在船上呢?”陆葱听到这个难题时突然说。
“对啊!既然能粘合羽毛,木板应该不成问题。”石路说道。
“可是族长啊,你忘记了吗?做羽衣时,红鸟是脱光了然后涂上那汁液才能粘牢羽毛的。造船时怎么办?”梦提醒道。
“先把那东西弄来,研究下再说吧!”石路一时都忘了这事儿,至今也想不通为何非得涂在身上不可。
由于运输组里要使用大量的牲畜,包括马、牛和鹿,因此沿途的各个村里,陆果还要安排好这些动物的圈舍和饲料。
梅河盆地明年就将逐步的开发,因此石路决定在离着神马谷四十里的地方新建一个村子,作为开发的据点和运输的中转站。今后来往于百里村和华村的人就可以在那里休息,同时也得到必要的补给。
叶在运输组的问题上提出了最后一个难题,那就是会操作竹排和驾船的人,不太多。这也是每次运输特别累人的原因。
和手下的那些士兵,倒是基本都会操纵竹排和船帆,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他们几乎天天都练,这是石路定下的要求。
现在运输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后来加入的族人。不管是来自大荒原,还是南方,会游泳的不少,驾船的就没有。
“水鹿,培训水手的事就由教育组负责,你需要的人员和船只,找陆果以及和要。”石路嘱咐道。
虽然水鹿不会驾船,不过石路希望把所有培训教育的事情就让教育组管理,这次也算是打下基础。
安排好运输队伍的事情之后,桑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就是各村的常驻的人的问题:“为何不在那些村里建个人住房,然后就让部分家庭长居在那里呢?”
之前石路没有这么安排,是因为华村相对较好,族人都希望住在这里。那些据点的人通常都是轮流派驻的,这样也有利于管理。
不过随着人口的增加,未来华村肯定住不下太多人。新建的村除了提供华村所需的物资之外,也得起到分散人口的作用。在石路心目中,未来还要建新城呢,迟早会有部分族人要迁居。
一旦迁居的话,那里的管理人员就不大适合采用指派的方式了,最好是通过推举。这样既能保持传统,让族人放心的生活,也能减轻华村的负担。
“这是迟早的事情,不过暂时还不行。新的据点开发的还不够,族人愿意在那常住的不多。”石路说。
目前华部落依然是原始的公有制状态,如果现在就把那里变成他心目中的村的样子,会带来许多不便。
分配就是一个难题。部落里的活,大部分都集中在华村周围,族人到了那里定居之后,显然不适合再参加华村的分配。他们只能按照所在的村的收获来分,到时候就没有人愿意去别的地方居住。
只有等到私有制进一步的发展,部落内部的交易也正式建立起来之后,不论居住在哪儿,族人都能凭借自己的收获换取所需的东西。那个时候,定居就相对容易。
现在部落里的人还都习惯依赖于分配制度,轮流的派驻出去,大家都相对公平。各个据点所需的物资也能够由部落调配,这也算是原始的计划经济。
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石路愿意通过渐进的方式改变,而不想用强制的手法管理族人。原始的传统中,除非是族人都同意,否则族长是不能强迫自己的族人的。
这里的认知基础还停留在游猎时代,族长的无限权力并不包括对付自己的族人。只有对外和生产时,族长才有不受干涉的指挥权。
经过几天不停的讨论,石路基本上把所要了解都搞清楚了。剩下的事儿虽然重要,但已经不必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于是他结束了会议。
结束之后,巫又举行了祭祀,并且按照石路的要求,把一些制度和法律都向神灵和祖先祭告一次,各组长也都在神庙里向图腾和长老们宣誓。
石路自己看了觉着有些怪异,不过只要能够让族人认可,他也认了。宣誓完毕后,石路又把代表权力的长矛和铜板发给所有的人。
发给长老和组长队长的信物,都是石路提前准备好的。在做好之后,一直就放在神庙里,经过祭祀之后,才正式的启用。
这样就解决了一开始长老们担心的问题,以后只要见到信物,族人就得听从指挥。他也不担心遗失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信物上都会刻上组长的名字,就算是换了人,也只是在其名字下刻上新的人名。
这样,今后只要一看长矛和铜板,就知道谁曾经负责过什么事情。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桑那里的人事资料。这年头写字太难,会的人依然不多。所以,一些传统的信物依然需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