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09:合成系男神

作者:辛老板 | 分类:都市 | 字数:237.1万

第四百五十五章 自己制造自己?不好开的先河!

书名:重生09:合成系男神 作者:辛老板 字数:2439 更新时间:2024-10-20 01:31:39

蓉城,919厂。

全球各地的变化,周瑞自然无法知晓,但哪怕用他钛合金的前列腺想,也能猜到,外面定会被搅的风云涌动。

大洋彼岸的反应最为重要,但不是唯一,很多作战指挥权都没有的小丑,却也喜欢操着全球的心。

世界上第二个拥有五代机的国家。

这次组织的公开亮相,是真的戳到某些人的肺管子上了。

不.都快戳到十二指肠上了。

也差不多可以从这一刻开始.一家独大的局面,开始潜移默化。

朝着两强相争发展了.

泱妈的节目结束了,但余波和讨论却远远没有停止。

不过此时此刻,919厂的食堂里,还是主打一个喜庆氛围,这里布置了一下,受邀的社会各界人士正在聚餐。

为了接待多达200人的访客,这里布置成了自助餐的模样,长条桌摆出了一个巨大的l型,十几个菜品一一排布,观众们取餐后自由就座。

当然,大家很自然的人以群分,比如周瑞身边都是科研界的人,商界的凑在一起,老兵们又是单独一桌,有专人照料。

唯一可惜的是王德他们无法参加,哪些人是具体参与“威龙”项目的,目前还不能公开。

周瑞无意在此交际,就着食堂大师傅的回锅肉先炫了一碗米饭,一段时间没吃,有点想念919厂大师傅的手艺了。

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快就有人凑了过来,想要交个朋友。

“你好周总,我在新闻上经常看到您的消息。”

来自港岛的霍家长子,笑的很和善。

周瑞握了握手,客套了一下。

“我是‘灵鸟系列’的忠实用户,普通版和专业版都有”

这位算是半个摄影爱好者,倒是名正言顺的找到了话题。

这种陌生交谈,分寸拿捏的很重要,聊了一会儿见周瑞似乎并没有深交的想法,也就不再纠缠,今天能混个脸熟已经很好了。

当杨如彬和林广荣走过来的时候,这位很知趣的离开了。

周瑞对林广荣说道:“林主任,之前提的事情,您看能成么?”

林广荣笑眯眯道:“能成,周总都发话了,怎么不能成!本身复瑞就是原型机组的一份子,回去看看也是应该的。”

周瑞提醒道:“还有个老同志。”

“放心,手机不带进去就行了。”

周瑞干脆去了米三那一桌,将老同志请了过来一起吃饭。

米三过来,杨如彬和林广荣都赶紧起身握手问好。

“米老前辈,您好您好。”

米三笑眯眯的摆摆手:“我一个老家伙,没给组织上添麻烦吧。”

“哪里的话.您到时候和我们一起去就好了,也让您看看咱们现在的变化。”

一些商界人士,看到这边如此融洽,对周瑞能来这里的原因越发的好奇

聚餐后,今天邀请来的观众,就该一车车离开了,919厂短暂的展示了自己的一内内的风采,但更多的秘密,不是普通人能知道的。

周瑞带着米三,和复瑞全体,来到了机库,王德他们也在此等候了。

经过重重审核,上交了全部电子设备之后,一行人走进了原来一起奋斗过的03厂房。

比起之前,这里变化很大,原先由于技术和工艺还没固定,一切都是以手搓和调配为主,那时厂房内大而空旷,只有一个集中的工作区域,需要什么再把什么拉过来用。

而现在,这里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线,大量设备根据严格的规划,摆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厂房还加装了相当于二楼的观察台,一排排龙门吊用来转移重型设备。

一眼望过去,一排排的设备排出了数百米,颇为壮观。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两架尚未完成蒙皮的框架了。

这里,已经是一个高端且震撼的工厂了。

今天没有工人在忙碌,只有访客。

周瑞、俞树、柴连俊、包括韩子茵,漫步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感慨着变化巨大,回忆着过往的记忆。

米三脸上笑眯眯的,不住的点头。

他其实看不出太多门道,但这里给他的感觉,就是“厉害”。

王德边走边为周瑞介绍道:“整个产线是脉动式布局,很多流程都是根据咱俩当初琢磨出来的工艺定的,一条线一年的产量在10-15架左右。”

米三听了一耳朵,惊讶道:“一年才10架啊这么困难么。”

王德对这种老同志很敬重,立马解释道:“一条线一年10架,919厂最多可以组四条线,已经够可以的了.”

当然,这是理论值,今年蓉飞只打算把那两架完成,凑个四架就不错了。

目前还只有一条产线,因为设备好搞,能够参与的顶尖技术人员不好找,产线还在老带新的阶段,王德等原型机组的老人,带下面的新工程师,培养出一批后,这批人再带更多的人。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米三不会对自己不懂的事情指手画脚,点点头鼓励道:“慢慢来吧。”

王德眨了眨眼其实不慢了.这又不是造车

蓉飞明年的计划是保20争30,三年左右时间才能拉满40架。

对比起对面的f22/f35,首批产量已然相当高了。

要知道,在高精尖领域,最典型的就是航空、航天领域,还没有办法排除掉“人”的制约。

太多工作需要一双灵巧的手,一个顶级的工程师大脑,和无数人员的“经验”、“细心”。

周瑞看到这条复杂的产线,心里很自然的冒出来了“能否用机械智能提高效率”的想法。

但仔细思索后,还是摇了摇头。

材料自动化,组装人工化,是目前航空航天领域的现状。

那些只能“人”完成的工作,精度要求太高了。

不是机械智能有极限,而是承载机械智能的硬件目前还达不到。

产线中个别粗浅工序,也许可以用“机械智能”助力,但这部分工作并不是制约产量的那块“短板”,不需要多此一举。

周瑞不由得回忆起自己触发“天之启示”时,看到的画面。

那是系统根据他的认知和记忆,为他揭示、模拟的“机械智能”相关的信息。

其中有一段画面,就是歼20拥有大量伴飞的“超大型超音速固定翼僚机”。

每一架都十几米的长度,超音速,配备毕方单发动机、四象隐身技术、机械智能,成群结队的追随着威龙,奔赴战场。

画面里那些家伙,看上去可是相当凶猛致命。

如果是无人机那么设计方案就多种多样了,制造难度也大大下降了,而且精度要求也没那么高了

如果是这样的设备,.让“机械智能”自己生产自己倒是有可能。

等等

自己生产自己会不会开了一个不好的先河啊.

周瑞想要暂时将这个想法抛开,但脑子里却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可行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