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四十年的时代
作者:乔阁玉红 | 分类:都市 | 字数:8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7章收割玉米(二)
焦海燕在房间拾倒着碗筷,身上扎着围裙。
焦桂花在忙着照顾孩子,在床上给婴儿布袋里灌沙土,灌了两个孩子的土布袋。
李二麻子走到床边,他弯腰伸手想去给孩子换布袋。
“二辉!你不行,孩子满月后再用你换布袋。”焦桂花指着孩子的身体:“我就不行,只有海燕姐行,人家右手和孩子头、颈椎部平行,这时候的孩子最容易伤脊椎。你多点农活就行了。”
焦海燕把碗筷收拾到厨房,来到床前,挽起袖子,胳膊和手掌同时用上:“思琪!换布袋了,来大小伙子!让姨给你换布袋。”她伸过手掌,在孩子头部,缓慢地移孩颈椎部,张开五指,孩子头部在她胳膊上。平行着,左手托着孩子屁股和后背处,把孩子装入新沙土袋里。
李二麻子:“玉林!你拿着水桶,下午再喝口水吗?省得再回来。”
“下午割完玉米!我们就摘棉花。”王会明掐着腰:“我感觉到明天晚上和后天准下雨。”
吃完中午饭,李二麻子骑着自行车,载着王会明到玉米地里。
秋天的阳光是温和柔情的扶摸王会明的肩头,他脱下外面的厚褂子,穿着薄薄地衬衫衣服,弯着腰攥着镰刀去割玉米。
“会明哥!先抽一支烟再说。”李二麻子递上一支烟,给王会明点上烟:“别人还没有割玉米呢?咱家的玉米割的早。”
“不是咱家的玉米割的早。”王会明抽着烟,割着玉米:“而是咱们种玉米极时,早种一天玉米,能早熟几天。人都是在收麦时,想休息一会再下玉米种,等别人下玉米种,咱家的玉米种发芽开始出土了。这就是收麦那几天拼命忙的原因。”
李二麻子扶摸脑袋笑着:“我光顾着碾麦子和收割小麦挣钱了。没顾上玉米下种事。桂花老是让我给你学学那股忙劲。”
王玉林和王秀芹骑着自行车赶到玉米地头,他们放下自行车,各自拿着镰刀去割剩下的八行玉米,姊妹俩个各忙着四行玉米前行。
“玉林!你们开始这么干活不适应。”李二麻子扭头看了一眼他俩:“你们随便干就可以了。你们是学生身子。”
“姨夫!我没有那么骄气。”王玉林弯腰割着玉米:“我爹在割玉米,我干少了不行。我看到他一瘸一拐的干活,供着我们兄妹上学,不容易。”
“知道不容易就行。”王会明割着玉米:“当父母的不求你多有能耐,一生够吃穿过日子就行。等以后成了家,有心回来看看我和你妈就行,过年节在一起聚聚就可以了。”
王秀芹割着玉米,把玉米棵放到玉米铺上:“爹!看你说的,好像我们不听话似的,我们长到八十在你面前永远是孩子。哪有孩子不孝顺父母的。”
李二麻子割着玉米棵向前行着,他割的最快,脸上冒出汗珠,顺着鼻子尖往下流滴着。
王秀芹也加快速度,她的动作和手头是焦海燕的基因,她紧紧跟随在李二麻子身后。
淘气宝王成在地里追着蚂蚱跑,他看到蚂蚱落下的地方,他慢慢地捧着双手向蚂蚱捂去。
小小的蚂蚱在他手心里挣扎着,又是一阵又一阵的狂蹬乱咬,但被他小手捏着,穿到一根枝条上,小小蚂蚱做最后的挣扎也无用。
旁边的小狗崽摇着尾巴跟在王成身后,它张着嘴去叼王成的枝条上的蚂蚱。
小狗崽望着王成腰间,挂着高高的蚂蚱,在左右抬头看着王成叫着,
前爪在扒着地上的草,一窜一跳地围着王成的两腿跑着。
小狗崽看着王成向草丛里的蚂蚱扑上去,它在旁边也学着王成的动作向前扑着。
几只蝴蝶在玉米田飞来飞去,小狗崽抬头看着五颜六色的蝴蝶,它抬起前爪向蝴蝶扑上去,一扑就把蝴蝶虾跑了,又抬起头望着飞去的蝴蝶追着。
王会明扭头看了一眼捉蚂蚱的王成,又扭回头去割他的玉米:“王成!你慢点,玩不要紧,别让玉米根榨头把你的腿扎了。小心别摔倒了。”
王玉林割着玉米棵,直起腰:“你看看你像个野孩子,逮那玩意干嘛用呢?回家做做作业。天天知道玩。”
王成用眼睛白了王玉林一眼:“割你的玉米就是了,休芹姐、姨夫、爹都割到你前面去了。自己落后了,还好意思来说我。”
王玉林张张嘴没有吭声, 他弯腰去割自己的玉米。
割到地头的李二麻子,又割着王会明这五行玉米棵过来。
“姨夫!你手头真快。”王秀芹弯腰割玉米:“我紧赶还是没有追上你,你又割着我爹那几行玉米回来了。割完玉米,你打鱼去吗?”
李二麻子弯腰割着玉米:“打鱼也得等到最后回家时,打几网鱼就够吃的,小鲜鱼摘好了,放上盐料半小时就可以炸了。酥酥地吃在嘴里就是好吃。”
“那样的小鲜鱼才好吃。”王秀芹抬头看着玉米地头:“我再有五六米也割到地头了。”
“你们都考上学,以后姨夫打了鱼给你们送到城里去。”李二麻子擦了一把汗:“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旱了不能收成,涝了和让冰雹砸了棵粒不收,但大学教授天天喊着改造农村种植模式,再改变种植模式也网土里埋种生长。”
王会明在七八米远的地方,他直起腰,伸手捶捶自己的腰和腿:“正儿八经的农业专家,是在农村种田出来的,知道育种、施肥、灌溉、收割等种田实际体验生活,农业专家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搞出来的农业专家。”
王玉林扭脸看着父亲:“爹!实际和实践是成正比的。”
李二麻子割着玉米棵,和王会明的割着玉米棵对接了:“会明哥!咱摘摘棉花,你我明天下午就出发,在县城装上磷肥和化肥运回来,咱晚上在公路上运回来。晚上运回来,村里人不知道。免得别人说三道四的。”
王会明拿着镰刀:“我看行。等晚上到家,咱们再商量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