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2005
作者:贪杯的饺子 | 分类:都市 | 字数:192.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01章 按我的规矩来
就在詹妮弗不停调戏马凉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投资大佬正在打着Twitter的主意。
这其中,就有Twitter上一轮的投资人。
星火资本的合伙人吉恩·萨贝特和合广投资的合伙人弗莱德·威尔森,正在硅谷某个私人会所内密谋着Twitter B轮融资的事情。
“真没想到啊,那位神奇的东方小子竟然成功了。”
吉恩·萨贝特一想到Twitter最近的逆天表现,就不由地发出了一声感叹。
“谁说不是呢,早知道我就该多要点股份才对。”
莱德·威尔森也跟着抱怨起来,他当初就应该拉高估值,往死里争取更多的投资份额才是,干嘛要顾着其他投资人的脸面呢。
现在好了,眼看着Twitter的估值就要翻十几倍,自己却投了那么一点点钱,真是后悔至极。
资本逐利,身为投资人就应该金钱至上,怎么把这茬儿给忘了。
吉恩·萨贝特直接问道:“接下来咱们怎么操作?
要不要拉着马克·安德森他们一起给Twitter施加点压力,让伊万他们尽早启动B轮融资?”
之所以如此急切,就是因为越早启动融资,Twitter的估值就越低,大家就能多占点便宜。
“可千万不要那么干,人越多越坏事儿。
你可别忘了,Twitter的那位天使投资人有多硬气。
要是强行逼宫的话,说不定反倒会事与愿违。”莱德·威尔森赶忙劝阻道。
他还清楚地记得在Twitter的A轮融资那天,马凉对他们这些投资人是何等的不客气。
那般狂妄的语气,大有一副“爱投投,不投就滚”的架势。
要知道彼时的Twitter还处在蛰伏期呢,那位年轻的天使投资人就敢如此的强硬。
如今Twitter已有了腾飞之势,人家岂不是更不鸟他们这些投资人了。
一起逼宫?
那还不得把人往死里得罪,故意和钱过不去么。
吉恩·萨贝特闻言顿时发愁道:“Marlon那小子这次肯定更是油盐不进,你说咋办?”
“咱们不如找伊万那家伙再勾搭勾搭,看看能不能寻到突破口。
只要伊万能搞定所有人,给我们单独开个融资窗口,大不了私底下可以许诺一点儿好处给他嘛。”
莱德·威尔森这只老狐狸,又打起了伊万·威廉姆斯的歪主意。
吉恩·萨贝特听完立刻就来劲了:“你说我们出多高的估值合适,总不能还按照三十亿美金去报价吧?”
B轮融资三亿美金,估值三十亿美金,正是马凉在上一轮融资时初步定下的数字。
“先找伊万谈谈看嘛,如果那家伙能帮忙以二十亿美金的估值让我们投进去,咱们每人拿出1000万美金,凑齐两千万好处费给他。”
莱德·威尔森算盘打的相当精,如果能以20亿美金的估值投进去,那至少还能有5-10倍的回报。
这样一来,他们两家机构哪怕只投个三四千万美元,那投资回报也要上亿了。
给伊万出个千八百万美金的好处费,压根就不叫事儿。
吉恩·萨贝特连忙拍手称赞:“没问题,那还等什么,咱们这就去和小伊万谈谈看。”
二人一合计,一场资本局的小阴谋就商量出来了。
其实两个老家伙谋划得都是创投圈的基本操作,根本算不得什么新鲜事儿。
别说是在资本盛行的米国了,就是在创投行业刚刚起步的华夏,这种PY交易都不少见。
只不过吉恩·萨贝特和莱德·威尔森注定都打错了算盘,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如今的Twitter已经由不得伊万做主了。
换做以前,伊万·威廉姆斯还有那么点可能说服杰克·多尔西和比兹·斯通他们,一起逼宫马凉。
就算【大风资本】有一票否决权,也不是没有争取的办法。
可现在Twitter的逆天改命计划都是马凉一手操办的,其中的核心关键也全由马凉在掌控着,推特另外那三巨头又怎会听他小伊万的话呢。
所以吉恩·萨贝特和莱德·威尔森注定了要无功而返,纯纯瞎忙活一场。
……
距离硅谷万里之外的莫斯科,某栋神秘的别墅内,一位光着脑袋、身体偏瘦的老毛子男人正用俄语和搭档商讨着一个特殊的计划。
“格里戈里(Grigory),资金已经筹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咱们就该大干一场了。”
说话之人叫做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是鹅毛国创投圈这几年新晋的大佬。
年轻时的尤里本就是超级学霸,加上父母都是学术界的名人,他顺利成为了首个拿全额奖学金被沃顿商学院录取的鹅毛国学生。
从沃顿毕业后,尤里又在世界银行金融部门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最后决定重回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他利用米国名校背景进入了商业银行Bank Menatep担任高管,负责该银行的投资分支业务,真正接触到了创投圈。
1998年,Bank Menatep遭遇洗钱等一系列指控崩溃,成为自由身的尤里则开始玩起了私募股权。
他和发小格里戈里·芬格尔(Grigory Finger)创办了一家名为NetBright的风投基金,准备投资鹅毛国有潜力的互联网公司。
但NetBright成立的时机不是很好,机构成立不久后就遇到了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
NetBright的估值,一下子就直线缩水了97%。
重压之下,尤里和搭档格里戈里不得已做出决定,将NetBright和鹅毛国最大的电邮服务商Port.ru合并,成立新的社交公司Mail.ru。
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Mail.ru终于扭亏为盈,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商业公司。
而尤里·米尔纳也借此登堂入室,成为了鹅毛国商界的名人。 2005年尤里和搭档格里戈里又成立了一家新的投资公司,并将公司命名为Digital Sky Technologies(数码天空科技)。
这就是马凉前世大名鼎鼎的风投公司DST。
一个在未来几年内便成为全世界创投圈都闻名,却又对普通人秘而不宣的顶级风投基金。
DST的背景十分特殊,一向被盛传为神密的权力掮客。
因为其背靠着鹅毛国钢铁亿万富翁、世界第三富豪——阿里舍尔·乌斯马诺夫。
由此可见,DST的资金来源是多么的豪横,甚至通了天。
这也造就了DST财大气粗的投资尿性,非独角兽企业不投,估值十亿美金以下不投,只投已经在赛道胜出的头部企业。
并且可以接受创始人和核心员工提前套现,私下收购他们的股份。
最豪横的地方就是,DST甚至能对一家企业投上十几亿美金,都不需要为自己争取一个董事会的投票席位。
就是这样一家牛叉上了天的风投机构,在接下来十几年内投遍了全球互联网巨头。
多年后就有大佬评说,DST能够调动全世界所有的互联网公司。
因为DST投资的企业包括Facebook、Twitter、Airbnb、WhatsApp、Spotify、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京东、快手、小米和美团等各国的互联网巨头。
仅Facebook一笔投资,就为他们带来了约10亿美元的回报。
之所以能投得这么多巨头,与DST的投资策略不无关系,其最与众不同的是给予创始人自由,不干涉公司事务,不要董事会席位。
DST另一策略则是全球化,一个赛道多投,在全世界范围内投。
错过了Uber?
不慌,人家还可以投滴滴跟Ola。
同一个赛道的类似项目,只要是不同国度跑出来的赢家,DST就绝不会错过,玩这招通投人家可是高手。
DST这种暴发户式的投资方式,一度被无数人认为是非常荒谬的做法。
创投圈纷纷暗笑尤里·米尔纳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人傻钱多。
可后来大家才发现,沙雕的竟是自己。人家DST真正牛的地方恰恰就在于此。
DST的这套暴力投资的哲学,一般的投资人根本就学不来,也玩不了。
亏钱不怕,再贵也投得起,主打的就是一个“我全都要”。
就像是马凉前世,DST就把Facebook和Twitter全投了一遍,压根不慌哪一家会提前倒下。
不怕亏钱,那谁还玩得过他。
虽然这会儿才2008年,但DST已经蓄势待发,把目光头像了阿美利加。
尤里的打算和马凉差不多,想趁着次贷危机抄底米国硅谷。
这次蔓延至全球的经济危机使得大部分投资机构都资金紧张,投钱也是畏畏缩缩。
而DST却不同,刚刚完成募资的他们正是最豪横的时候。
第一次出手,尤里·米尔纳就把目光投向了米国的社交赛道,盯上了Facebook和Twitter。
“尤里,伱确定要这么干吗?”搭档格里戈里担心地问道。
尤里·米尔纳很是自信地点了点头:“十分确定,不管这两个网站谁会成为社交赛道的王者,反正我全都要。
要实在不行,大不了最后让这两家公司合并就好了。”
手握重资,尤里的内心从未有过今天这般强的底气,再骚的操作他都可以玩的出来。
“好吧,钱是你搞来的,你说了算。”格里戈里虽觉得不妥,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同意了。
而远在华夏的马凉,还在细心交代詹妮弗要盯着推特四巨头呢。
“你高速杰克、伊万他们,融资不用着急,再发育一段时间才更有谈判的资本。
下一轮融资,融资额度已经不是三亿美金了,咱们直接朝着五个亿努力,估值报到五十亿美金,绝对没有大问题的。”
不是马凉太过膨胀,而是瞅见Twitter如今的形势一片大好,才临时改了B轮融资的目标。
因为他还有几个杀招没放出来呢,所以很有信心敢这么喊。
“五亿美金?BOSS,我没有听错吧?”詹妮弗闻言,直接惊呼了出来。
马凉无比肯定地回应道:“没错,你就按我说的告诉推特公司。
如果他们非要提前开启融资窗口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切都必须照着我的规矩来。
TwitterB轮融资为五亿美金,出让10%的股份。
而且持股5%以下的股东不得谋求董事会席位,即便是5%以上的股东,进入董事会后也必须放弃一票否决权。
就这么定了,没得商量。”
Twitter的逆天改命计划的最后一环还没有完全扣上呢,他才不想董事会蹦出那么多阿猫阿狗过来搅和。
尤其是自己投资的那些游戏公司,接下来要和Twitter进行并购换股,这件事更是必须牢牢掌握在他手里才行。
不然的话,他马大老板费了那么多心思弄出的逆天改命计划却搞不到小钱钱,还玩个毛线啊。
“OK,您才是BOSS,您说了算.”詹妮弗乖乖听话答应了。
这会儿她根本不想有任何异议,甚至还巴不得马凉能更逆天一些呢。
因为那样一来,她自身的利益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