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鉴宝秘术

作者:北域神灯 | 分类:都市 | 字数:3.2千万

第四六四二章 血玉笔架

书名:鉴宝秘术 作者:北域神灯 字数:2157 更新时间:2024-11-25 22:20:33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返回书页

整个笔架显得古朴而又轻盈,大气而又不失调皮,把玩起来,简直让人爱不释手。

如此赏心悦目的笔架,放在书房里,当然另有一番奇妙的韵味,古人的匠心独具实在让人为之惊叹。

玉镶铜工艺在我国很早便已经出现,在商周的青铜器上,便已经镶嵌有玉石。

而有证可考的,是洛州三门峡虢国墓中出土的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剑柄,其便使用美玉镶嵌。

不过,玉镶嵌工艺真正的发展则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最先出现的应该是螺钿工艺,即用贝壳进行镶嵌形成花鸟虫鱼图案的工艺。

当螺钿工艺成熟之后,便兴起了更为名贵的八宝嵌,即用珍珠玛瑙、琥珀砗磲、金银玉石等比贝壳更要贵重的物品进行镶嵌,玉镶铜其实也是八宝嵌的一种,只不过是把玉石镶嵌在铜胎上而已。

八宝嵌工艺由于用料精贵,工艺复杂,制作而成的物件又有超凡脱俗、雍容华贵之美而受到明清达官贵人的喜爱。

清初的名士王世祯在其著作《分甘馀话》中便曾记述:“顷闻京师鬻一紫檀椅,制度精绝,亦以珠玉等诸宝为饰。一方伯之子欲以百二十金购之。”

把珠玉镶嵌在紫檀椅上,这便是八宝嵌工艺,能值一百二十金,当真是价值不菲了。

在清初时如此,如果是在现今,那自然更加价值连城。

这件镶玉笔架自然不能和八宝嵌紫檀椅同日而语,不过以其制作的精巧、构思之巧妙,也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物了。

但现在问题是,这件笔架上,竟然有着浓浓的血腥味,上面的血迹,看起来竟然仿佛已经存在很久了,使得笔架上的玉,变得血红一片。

成为了十分罕见的血玉。

张天元将这血玉笔架拿在手中,感触着其中润滑的玉石,不由有些感慨。

看起来想要布置这样强大的害人的风水杀阵,还真是得承受不小的成本啊。

光是这个笔架,少说也得十来万人民币呢。

放到阿三国,可就是一百多万的卢比啊。

虽然对张天元这样的人来说,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

将这玉笔架拿在手里,张天元走出了困魔阵。

而后将那玉笔架放在了供桌之上,周围贴上灵符,又以红烛困住。

做了这样的准备,他依然不放心,开口对展飞道:“展飞,待会儿我要施法,这玉笔架可能要飞回其主人手中。

如果我压制得住,你便什么都不要做。

如果不行,你一定要把这笔架给我留下来。

只有通过它,才能寻到那幕后主使所在之地。”

“张哥,你放心,我听你的。”

展飞当过兵,自然明白令行禁止的道理,所以多余的废话,张天元并不打算再说。

“准备好了吧?”

“好了!”

“那就开始!”

张天元口中喃喃自语,而后突然踏出罡步,那右脚仿佛有千斤巨力一般,重重踩在了地面之上。

一道灵符开始燃烧。

就在此时,那玉笔架突然间就狂躁了起来,竟然好像动了一下似得。

那东西可是死物啊,怎么会动?

展飞和柳若寒都以为自己看到的是错觉,一开始也没怎么在意。

可当张天元踏出第二步的时候,第二张灵符燃烧。

那玉笔架居然凌空飞了起来。

只是飞到半空,就被灵符释放出的火焰组成的绳索给缠住了,死死往下拽着。

“你们两个先不要动,记住了,除非这玉笔架脱离控制,不然不要做任何事情。”

不懂行的人如果参与进这施法,必然会引起一些未知的变化。

张天元可不怎么喜欢未知。

他喜欢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

那样,他心里头才更有谱儿。

紧接着,他猛然踏出了第三步。

就在此时,距离达利特移民村不远的一处荒州之上,一个茅屋之中,一人猛然间张开了双眼。

眼睛之中投射出锐利的光芒。

看向了达利特移民村的方向。

他迅速从桌上的盒子里取出了一支笔。

这笔仿佛被鲜血洗过一般,透着浓浓的血腥气,倒是仿佛与某个笔架是一体的。

而这一刻,张天元的脑海中也浮现出了一个大河中心的荒州。

周围并没有任何道路,唯有坐船才能抵达。

这种地方,张天元的老家也有。

而且根据老一辈人讲,这样的小岛资源丰富,独天独厚。

上面不仅有又粗又高的毛竹,还有参天大树,至于动植物数不胜数。

在人们发现它之前,这里恍若隔世。

就在这弹丸小岛上却发生过很多传奇诡异的故事。

张天元以前听他外婆讲过这种小岛上发生有关精怪的事情。

对于这种地方,他十分谨慎。

俗话说的好:“山中多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在这个小岛上有一棵不知道有多少年头的柏芝树。

其树身之粗,七八个成年男人都不能抱下;其树之高犹如宝塔;其冠之茂盛,站在其下不见日光。

在这样一棵巨树下,生长着很多藤蔓和灌木,鸟雀不计其数。

人们发现这个树怪异的时候是在改开之前,当时还没有实现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在那个年代,人们都是组建成生产队,来获得工分。

听外婆说,当时村子上的生产队上养了好几头牛,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头牛的作用是多么的大,外婆说就算人不吃都要先喂饱耕牛。

所以,在村长的组织下,带了一帮人去那个江心小洲上砍蒿草给牛吃。

外婆说那时候未成年的人是半分工,女人是一分工,男人是整工。

但对于砍蒿草这类活还是女人和孩子做的比较多,男人们都去做重活。

为了给家里多挣分工钱,外婆带着几个稍大点的姨妈跟村长一起乘小木船去板石矶上砍蒿草。

一起去的人还不少,有老有小,当然也有几个用现在说是小混混,这些青年人偷懒不去干重活跑来玩的。

一队人就这样上了小洲上。

小洲上面积还挺大的,一眼是望不到边际的。

据外婆回忆,那上面基本上是荒芜的,还有不少小土包都是一些不知道年代的无名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