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之殇
作者:山中愚夫 | 分类:都市 | 字数:60.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2节 藏南(一)
《大山之子》——第二部 《商殇》
第92节 藏南(一)
小管家张全有已接了父亲的事权,把着整个将军府衙的内务,事儿自是繁杂,好在只是拿定大的主意,具体的经办,自有一众的僚属去张罗。
整上上午,小管家便辞了一应的公务,滞在将军府衙的内院里,陪了两位老爷爷。
两位老爷所料不差,正与藏边不靖有关。
藏南这事儿呀,缘起颇是复杂。
公元1254年,蒙古大汗忽必烈率着蒙古铁骑,纵横欧亚,所向无敌,却在咱四川的一个小小地方,合州城外的钓鱼台,受了重创,损兵折将,久攻无果,只得率军绕道南下,直入云岭之南,擒了段兴智,灭了大理国。
也在这一年,远隔万里之外的意大利国,水上之城威尼斯,一户商人世家,诞下一个男孩,名叫马可·波罗。
咱中国人,喜这小娃娃,昵称便是“小李小王”的。洋人的昵称,咱不懂,不知当称作“小马可”呢还是“小波罗”。反正,小马可或者小波罗,这娃娃,长到十七岁,便随了父亲科洛,前往中国。
辞别威尼斯,进入地中海,横渡黑海,再经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途经波斯湾出海口霍尔木兹海峡,再转乘海船。小马可一路行来,说不得的风餐露宿,劳顿困苦。历时四年,终于到达大都。
大都,那时是元朝的都城,今天这城儿,名做北京。
忽必烈大汗盛宴款待,热情挽留,这小马可,便留了下来,在朝为官共十七年,游历了中国的大部分地方。
到得1292年,蒙古大汗的公主阔阔真,与波斯王子喜结良缘,成双配对,马可·波罗受了大汗之命,护送阔阔真小公主西行。
大家知道的,老叔我虽是上过几年的学,但那读书却是一塌的糊涂;吴名这娃更没得指望,肚子里实没多少滴墨水,于这世界地理实实的两眼一抹黑。但好在曾收藏有数本的初中历史书,闲来翻翻,老叔我也算得是见多识广的了。
据我料来,波斯这个国呀,地跨欧罗巴、亚细亚、阿非利加三大洲,首都君士坦丁堡,后来改了城名,似乎叫做伊斯坦布尔,从那地图上看来,离着意大利已是不远。
马可·波罗把个蒙古小公主送到波斯王子的怀里,便算是达成了王命。嘿嘿,中国人讲究个衣锦还乡,咱现今大小也算得蒙元帝国的朝廷命官,何不趁这机会,回吾的家乡去看看?
其时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分属两个领主,为争夺霸权,掐起架来,打得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嘿嘿,这马可·波罗的运气不太好,被热那亚俘了,关在监狱。
与马可·波罗同关一室的,还有个威尼斯人,名叫鲁斯蒂谦。狱中生活甚是无聊,两个狱友便拉起话儿来,无非借着闲聊打发狱中的光阴。
马可·波罗所述的,主要便是东方的见闻了。
哇,这故事,好精彩,这国度,好神奇。鲁斯蒂谦听得着迷,便将其整理成书,书名《东方见闻录》。
《东方见闻录》?这书名,想必大家定是陌生。它有另外一个名儿,相信地球人都知道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一个神奇的东方国度。地大物博、文教昌明、富庶繁华、遍地金银。这样美丽神奇之地,自然就激发起了意大利人强烈的好奇心。短短两三个月,这游记就流行于意大利全国。又历二十余年,这书译成几十种欧洲文字,出现了119种版本,风行于全欧洲。有个名叫弗拉·毛罗的人,甚至还根据书中所叙,绘制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幅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这书,真正令西方洋人着迷的,是这神奇东方的繁华和富庶。无数航海家,便揣了无限的欲望,扬帆远航,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1498年5月20日,一个葡萄牙人达伽马,首次到达了印度。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数不清的探险家们,蜂拥而至,做起国际商贸的大生意来。
印度大陆,西亚一大块富庶之地,便被数国商人瓜分了。不久,119家英国商人,联合组成“伦敦商人东印度贸易公司”,硬生生挤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再不久,又硬生生挤走了西班牙商团和法国商团。到得1600年12月,“伦敦商人东印度贸易公司”便独占了全印度,英国女皇伊丽莎白,更是授予其垄断贸易权、训练军队权、宣战媾和权、设立法庭审判本国或殖民地居民权。简单了说,东印度公司,便是大英帝国殖民印度的代理机构。
英国人最擅长搞“平衡策略”,实行“以土治土”的政策,也就是保留或者新封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公贵族,各管一地,自己则做起了这些王公贵族的太上皇来。哈哈,这做派,是不是很像咱大清的“土司政策”?
还别说,大英帝国的这种搞法,居然很获成功。在“伦敦商人东印度贸易公司”的统治下,印度大陆,竟成了“伊丽莎白女皇皇冠上的明珠”。
“伦敦商人东印度贸易公司”,这名儿太长,叫起来有点拗口,平常里,我们简呼“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主营业务,便是广种鸦片,运销中国。
“东印度公司”的野心,可不仅仅是恒河流域,整个印支大陆都在它的目标之内。这不,数月前,占了锡金、不丹和缅甸,那蓝眼珠子便又盯上了藏南,又是勘察,又是测绘,又是演兵,又是建哨所抢地盘,更在许多的领主中煽风点火,搞风搞雨,驻藏大臣坐卧不宁,却又拿英夷莫法,只有一日数封的奏报,递到朝堂之上。
听得张全有说了个大概,老爷子问道:“朝廷可有对策?”
张全有:“嗨,朝中众臣,分作两派,吵吵得欢哩。一派主和,希望与英国加紧接触,谈判桌上分高低,兵不血刃谋得藏边安全。一派主战,只有把英人打疼了,才能谋得长久的安宁。就这么,是战是和,吵来嚷去的,老是定不得大计。”
袁其隆:“嘿嘿,船行大海,必得一人掌舵,光绪帝得拿个主见呀。”
张全有:“光绪帝呢,是坚决主战的。只是么,慈禧老佛爷,却是另外的计较。嘿嘿,母子俩意见不一,下面的臣僚,可就难办啰。”
老爷子:“呃,光绪爷不是亲政了么?”
张全有:“嘿嘿,话儿是那么个说法,不过么,战和大计,涉及国本哩,老佛爷岂会不管?”
袁其隆:“这事儿可难办了。唉,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呀。不战不和,就这么拖下去,后患无穷呀。”
“开初么,主和派,嗯,就是老佛爷,占了上风,便派了驻藏大臣升泰,前往加尔各达,与印度总督兰斯顿会谈。几轮下来,弄出个初步协议来。”张全有从袖中摸出一份文稿,“呃,便是这份《中英会议藏印条约》。”
略略一看,条约共八款,中心要旨么,哲孟雄(今锡金)归英国保护,中国与哲孟雄的边界,以咱利山一带山顶为界。照了这个条约,缅甸、布丹、锡金诸边各藩属国,全都被划入了英国的殖民范围,大清朝完全失去了对这些地方的管控。
慈禧也知,这个条约,对中国极是不利,态度便有了些松动。老佛爷这一松动,便有诸多的朝臣也跟了松动起来,主战的一派占得些许的上风,但总也有一些的老臣早被洋人打断了脊梁,谈起洋战便腿软,“以夷制夷”的老生常谈起来,搬了列强诸国来说和,欲要“化干戈为玉帛”。因此么,战耶,和耶,终日在朝堂上嚷嚷吵吵,却终没个定论。
老爷子:“越是怕事儿,便越受人欺负。嘿嘿,不凭了战场上的硬手段,单靠朝堂上磨嘴皮子,英夷便不欺你了?”
张全有:“所以么,找爷爷来,便是共谋这事。”
老爷子:“但凭差遣。”
张全有:“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打仗,说到底打的是后勤。不知老爷爷愿否担起这千钧的重担?”
“小子,说啥呢?这是外战,是打英夷。保得藏南,便是保得全藏;保得西藏,便是保得西南。”老爷子把胸口拍得啪啪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三河老于家,世受国恩,敢不从命?”
张全有:“这活儿,棘手哩。”
袁老爷子:“敢问,此次与英夷对战藏南,派出多少人马?”
张全有:“此是机密,按理儿不当说的。我将军府拟有计划,以五屯驻军为主,成都、康定等处再抽一些精锐,加上原驻藏地的八旗和绿营,当在六万上下。”
于老爷子:“嗬嗬,不就六万人马么?想当年洪匪为乱,朝廷几十万大军的人吃马嚼,咱也未误得军机的,何况区区的六万兵马哟?”
张全有直摇头:“不可比,不可比。”
袁其隆一脸的疑惑:“怎的?”
张全有:“此有两点,须是注意。其一,这藏南之地山高谷深,积雪终年,道路崎岖,骡马难行,不少的地方须得靠了人力,肩挑人扛,后勤供给的难度极大,前方一兵,须得五六个民夫的支持。”
袁其隆:“这个倒是在理。不过么,这五屯驻军和藏地边军的粮草,不是一直都由咱供着的么?困难自是有的,但也不是没办法克服。”
张全有:“正因三河于家历来的供着藏地驻军的粮草,一是熟悉路况,又有现成的人手,更知得藏地的地理和人情,咱与总督府再三的权衡,才把这事儿交与诚义实商号。”
于老爷子:“孙儿放心,老夫绝不辱此使命。”
张全有:“这其一么,须是提前派了人马去探路,桥断了的修桥,路塌了的修路,一旦起兵,爷爷须得第一时间,把那粮草军械的送得上去。”
袁其隆:“未雨绸缪,有备而无患……呃,少管家此说,可是这藏南用兵,并非急在眼下?”
张全有:“据细作消息,英兵虽称五千,其实只得一千,其余皆印度土邦之兵,当不得大用的。英夷国会已定,调了四千外籍军团。从英岛至印度,再快也是两月之后。再有,此是春三月,藏南正是雪融冰化,不宜行军作战的。”
袁其隆:“未雨绸缪,此正老成谋国。”
张全有:“老爷爷说笑了,甚的老成谋国哟。当此多事之秋,内忧不已,外患迭至,偏偏的于这是战是和,朝廷又迟迟不给个准信儿,歧元将军和锡良总督两难哩,难办哩。孙儿不过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尽些本分罢了。”
于信达:“这朝中衮衮诸公,也真真的糊涂。若无强盛的战备,单单的桌上就能谈得和平?”
张全有:“好在数日之前,锡良总督和歧元老将军终是下了决定:整军备战。”
于信达:“此国战,吾必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