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王小柱的最后一年

作者:默予徒 | 分类:都市 | 字数:7万

不计前嫌的活着,不舍后果的离开。

书名:王小柱的最后一年 作者:默予徒 字数:1913 更新时间:2024-10-10 15:55:51

王小柱的奶奶作为厨师绝对是行业内的“奇葩”。因为她做菜时用手多过用厨具,放佐料时用手抓一把,而且绝对一步到位,不会添补;炒青菜前会用手掰断,她说用刀切青菜就破坏了纤维组织,而且会沾上一股铁锈味儿;就连油炸的东西,她也是直接用手指头在滚烫的油锅里翻捡,常年如此,奶奶手指严重变形,而且长满了茧子,真是一双百毒不侵的手啊!更吊诡的是,她的手天生哆嗦,所以撒糖、盐、胡椒、味精等调料时,你以为她是为了撒的均匀而有节奏的颤抖,其实平时也抖。

自从看过奶奶做饭,王小柱就对厨师这个行业另眼相看了。如此粗线条的随意烹饪,做出来的菜居然很好吃;看似不太卫生的后厨法则,小餐馆里经常人满为患。后来王小柱才知道,俗话说,要想鲜加把盐。清真菜本身就是重油重盐,奶奶做的菜尤其口重,就是因为她手抓的方式,下料狠,所以香。他怕奶奶的手艺失传,特意找了一天,买齐了各种食材,炸酱面、打卤面、炒疙瘩、牛肉饼、炖牛肉、葱爆肉、木须肉、它似蜜、糖卷果、炸松肉,这些经典清真菜让奶奶轮流做个遍,他用摄像机录下来,刻成光盘,一来留作纪念,二来偷师学艺。以至于今天,王小柱做菜放调料都喜欢下手,他觉得大厨就应该这样随意潇洒,可食材、配料、佐料、手法、步骤、火候完全一样,就是做不出奶奶的味道,人没了,菜味儿也跟着走了。

王小柱隔三差五的去牛街解馋。回族菜油重味厚,小吃多为甜食。《古兰经》有云:“享受甜食是信仰的标志。”作为一个吃货,想在牛街全身而退,真是太难了,而作为一个回族,想长久的保持身材,简直难上青天。但规矩的回族餐厅是禁酒的,酒在《古兰经》中总共只被提到过三次。经文中虽然不赞成饮酒,但并没有对这种行为明令禁止,让先知恼怒的是人醉酒后的丑态,而非酒本身。《古兰经》初次提到酒是在第一个苏赖即第二章黄牛章当中:“他们问你饮酒和赌博的律例,你说:‘这两件事都包含着大罪,对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而其罪过比利益还大’”。第二次提到时,经文这么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在酒醉的时候不要礼拜,直到你们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话”。再往后,经文更为明确地指出饮酒是撒旦的罪恶行为:“信道的人们啊!饮酒、赌博、拜像、求签,只是一种秽行,只是恶魔的行为,故为远离,以便你们成功。”

有一次王小柱带着一个朋友去牛街吐鲁番餐厅,酒足饭饱后,他们讨论起牛肉包子和猪肉包子哪个更好吃?说到包子,梁实秋有过这么一段生动的描述:说,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飙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二人说到激动处,王小柱的这位耿直boy居然打开车窗,在挤满了人的牛街大马路上,扯着脖子喊道:猪肉包子真香嘿!吓得王小柱,恨不得一脚油门踩到油箱里,右拐当直行,仓皇逃离。关键是这个问题对于王小柱来说不公平,他一个回族根本没吃过猪肉包子,却曾经差一点儿吃了炒肝。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王小柱如往常一样呼朋唤友的背着没有书和作业的书包,走在上学路上。平时王小柱都在家吃早点,如果起晚了就省了。恰巧这天,路是平常走的路,人是平时见的人,路过早点摊儿的时候,几个小伙伴临时起意要吃个早点。王小柱平时最烦等人,汉族的早点自己也没法吃,就想先走一步。无奈,其中一个小伙伴非要挽留,说他们很快就吃完,王小柱一想也是,吃个包子油条能用几分钟啊,就坐在旁边陪聊。好死不死,还是那个小伙伴,非要让他尝一口自己的炒肝,小孩子是没有民族意识的,他们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么好吃的东西,作为好朋友不来一口真是太可惜了。王小柱也是因为没吃早点外加好奇害死猫,就凑上去闻了闻,那浓浓的芡汁上面撒着蒜末和辣椒油,一下子就把馋虫勾起来了,但理智提醒他,这东西你不能碰。

经过短暂的心理斗争,王小柱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只喝一勺汤尝尝味道,不吃里面的那些东西就不算破戒。就在王小柱禁不住美味的诱惑,盛了满满一勺汤汁刚要往嘴里送的时候,单田芳的评书都不会有这么巧合的情节。他的奶奶正好买菜路过,还正好往早点铺这边看了一眼,然后,祖孙二人的眼神如磁铁般相互吸引,完美衔接,看个正着。其实,王小柱要是闷头喝汤也没事儿,只是做贼心虚,办坏事儿前习惯四下先观察一下,这一观察犹如挨了一闷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