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带着两居穿七零:撩糙汉,生崽崽

作者:白小青 | 分类: | 字数:48.7万

第186章 自己不配

书名:带着两居穿七零:撩糙汉,生崽崽 作者:白小青 字数:2354 更新时间:2025-01-16 01:37:34

李美玲正被挤的不舒服,王东说骑自行车带着她,也没推辞,越过人群下了牛车。

少了一个人,大家都松快松快,看到两个人顿时也有了话题。

“咱们红星大队的小伙子可真是有福气,眼看着就有三个娶知青媳妇儿了。”

“娶知青媳妇有什么羡慕的,到最后不定怎么着呢,你看大壮和他媳妇结婚多少年了还没个孩子,陆老三媳妇明年还要去上大学,上了大学谁还愿意回村里呀。”

“王东这个可跟他们不一样,人家再怎么说也是支书儿子,条件在那摆着呢,李知青要敢骗婚,那王支书能算着?”

“骗婚倒不至于吧,人家再怎么着也是黄花大闺女,和大小伙子搞对象那还不是被小伙子占便宜?”

说话的人挤眉弄眼,一看就没想好事。

车上的人不是大婶子就是小媳妇儿,说话本来就没底线,他这一说其他人也都秒懂。

“这话说的倒不假,人家知青到底是城里人,一个个养的水灵灵的,皮子嫩的很,哪个男人不喜欢这样的?”

“就是,要不都说陆老三有福气呢,哪怕江知青最后上了大学鸡飞蛋打,这半年多的福可不是白享的,不是还有那么一句话吗,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这要死也是被女人的温柔乡溺死。”

“看你说的还一套一套的,溺不溺死不知道,看陆老三那身板,有些人欲仙欲死是跑不了的。”

这话一出,顿时引来一阵大笑,还有些刚过门没多久的小媳妇儿听的面红耳赤。

牛车吭哧哧走在乡间小路上,陆骁和江晚晚已经进了城。

眼看就要到春节了,各家店铺门口更热闹,特别是粮油店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人们拿着粮票,油票,粮证,米袋子,大油桶耐心的等着换购。

百货商店就混乱多了,衣服上次就买了几身了,江晚晚实在不需要买了,俩人就直接去看手表。

卖手表的柜台没多少人,毕竟这个年代生活水平有限,这种高消费还是很慎重的,票也很难得。

手表的品种不多,肯定比不了一线的大城市,不过最流行的几个牌子都有。

江晚晚看上一块上海牌手表,小巧精致,最主要的,同品牌的还有一款男表和这块女表样式差不多。

这会可不讲究什么情侣表,不过一个品牌的样式有限,这么看起来和情侣表也没什么两样。

江晚晚让售货员把表拿出来试戴,陆骁看她要了男表小声开口,“媳妇儿,你买就好了,我用不着这个。”

他长年干农活上工有铃下工有铃,哪里需要手表。

在陆骁看来,这种精贵的东西也只有他媳妇儿才配得上,自己不配。

江晚晚看着两块表越看越满意,也没劝他别舍不得花钱,只是把两块手表拿起来对比给他看,“像不像一对?”

售货员也是个有眼色的,“同志你眼光可真好,还真有人买这两块表当对表,都是一个品牌,男的戴上帅气,女的戴上美丽,而且一看就是两口子。”

现下的售货员眼睛都是长在头顶的,能让她说出这番话的,到底还是陆骁和江晚晚俩人长得实在养眼。

要不说不管哪个年代,都是看脸的年代。

陆骁有些意动,这时有个穿着皮大衣的男人过来,一眼看上了江晚晚手里的男表。

“同志,这个样式的还有吗?给我拿一块看看。”

售货员有点儿为难,这个年代什么都是限量,每个样式的手表有一两块已经不错了,又赶上春节,江晚晚手里的已经没有同款了。

见俩人拿不定主意,和他们商量,“同志,你们想好了没有,如果不买的话,这位同志想看看。”

陆骁看了过去,一个四十多岁,长得黑胖的男人,顿时脸色微黑,道,“这两块表我们都要了,多少钱开票吧。”

他媳妇儿看上的对表,自然要和他一对。

媳妇儿买一块女表,男表让那么个人买表,在膈应谁?

售货员连忙开了票,除了我还得要两张工业券,正好这次江建国来给他们留了不少票。

付了钱和票,江晚晚把手表交给陆骁,让他亲自给她戴上,陆骁自然不会拒绝。

不远处,李美玲看到两个人眼睛都直了,捅了捅身边的王东,“你看那是不是江知青和陆骁?”

王东点了点头,“还真是他们,走,过去打声招呼去。”

王东知道妹妹和江知青要好,而且他和陆骁关系也可以,在外边见到,当然要打招呼了。

李美玲却拉住了他,“还是别打扰人家了,”语气酸溜溜的。

王东也意识到俩人的气氛确实不好打扰,不过待俩人走后,李美玲又马上拉着王东上前,两眼直勾勾的盯着柜台里五光十色的手表。

售货员今年心情很不错,见又是两个年轻人,笑容可掬的问,“同志,想买一块什么样的表?”

李美玲从小就有一个戴手表的梦想,只不过她家里条件不好,兄弟也多,父母根本不可能给她买手表戴。

后来下乡,就更没有经济能力买表了。

听售货员问,眼神闪烁了一下,反问道,“刚才那个女同志买的什么样式的?”

江晚晚的那款也没有了,不过有差不多的,售货员指着柜台里道,“她买了一块上海牌的女式手表。”

————————————————————————————————————————

75年左右,为了提高粮食生产,政府鼓励农民养猪,这样产生大量的猪粪可作为有机肥料,当时有一个口号:一人一猪、一亩一猪,可以说已经放开了猪的养殖。

当然了,有些人家因为某种情况村干部就是想卡你,你也没辙,支书的权利大于天,那时有句话:惹着队长干重活,惹着保管抹秤砣,惹着会计用笔戳,惹着支书没法活。

有些人可能理解不了,为什么不反抗不举报?

在当时那个年代,政府机关没有当下这么完善,监管部门不到位,特别是那段时间,是相当混乱的,革委会三个字应该在很多年代文里出现过。

不过革委会并不是特定的某一个部门,当时每一个大队就是一个革命委员会,这么说来,你们应该就能体会到支书和大队长(革委会主任)的权力有多大了吧。

话题远了,再回到养猪上来,除了母猪有限制,阉割后的肥猪基本不限制,那为什么当初放开养猪了也没人养呢?不是政策不允许,是实际情况不允许,改革开放以前,粮食是不能个人买卖的,大队发那点儿粮食人吃的都不够呢,哪有更多的粮食养猪?所以猪肉依然会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