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健康的金钥匙
作者:洪昭光 | 分类:都市 | 字数:6.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章 自我树立 观念篇
第一节 生活方式决定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年,生活质量当然也会大大提高。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健康养生的人,与不注意养生的人相比,65岁以上花费的医疗费,仅为后者的1/3~1/2,同时住院的次数也大大减少。
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健康快乐地活到100岁,但是,要想活到100岁,只依靠药物是万万办不到的。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决定健康的因素有四个:一是内因,即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二是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占10%,自然环境占7%,共占17%,即内因外因共占32%;第三个因素就是医疗条件,占8%;而第四是就是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这个数据也等于在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健康的因素中,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行为占主体。所以,我们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基因,不能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却可以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不需要花一分钱,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获得。而拥有健康最简单的方式,也是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这些生活方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即:顺应自然,顺应天时;顺势而为,顺水推舟;天天三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相逢借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
不过,只知道这些生活方式还是不够的,还要亲身实践才行。我曾经提倡,生活中应该坚持“三个半小时,三个半分钟”,这是一种对我们健康非常有益的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坚持。
一、三个半小时
我给大家推荐的“三个半小时”是指:每天晨起运动半个小时,中午睡半个小时,晚上再步行半个小时。
每天早晨起来,要先运动半小时,打打太极拳、跑跑步,但跑步不要超过3公里,也可以进行其他运动,只是这个要因人而异,运动适量。
中午午睡是人体生物钟的需要,每天中午睡半小时,不仅能缓解上午的疲劳感,还能使下午的精力特别充沛。老年人晚上睡得早,早晨起得也早,所以中午更需要休息。午睡是很重要的,就拿冠心病来说,只要每天坚持午睡半小时,病死率就会减少30%。因为在午睡这段时间,人体的血压处于一天之中的低谷,心脏也能因此得到保护。所以我们应该记住,平时即使工作再忙,也要留点休息的时间。曾经有一位副主任医师,为参加一个国家级的会议赶几篇文章,忙得不可开交,最后却因过度紧张,过度劳累,心脏病突发,趴在办公桌上死了,才42岁,非常可惜!要拥有健康,不论多忙,该活动时一定要活动,该休息时也一定要休息。
另外,晚上6~7点钟应该再慢步行走半个小时,这样可以减少心肌梗塞、高血压的发病率。而且通过傍晚的行走,还能让我们睡得更好,提高睡眠质量。
二、三个半分钟
“三个半分钟”是说:每天早晨醒来不要马上起床,先在床上躺半分钟,然后起来后再坐半分钟,最后两腿垂在床沿上再等半分钟,然后再起来走动。
这三个半分钟,不用花一分钱,却可以救很多人!很多人白天都是好好的,过了一夜却听说死了。嗯,我昨天还见到他,怎么就死了呢?原因就是他昨天夜里起夜,突然一起床,动作太快,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脑缺血眩晕摔倒,颅骨摔碎了!
那么这个“三个半分钟”是怎样提出的呢?我们在通过心电图监测时,发现很多人白天心电图都正常,而到了晚上就会心肌缺血,提前收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突然起床用力,动作过快,结果导致血压突然变低,造成脑缺血,心脏停止了。不过,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三个“半分钟”,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脑缺血没了,心脏也可以很安全,这就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猝死,不必要的心肌梗死,和不必要的脑卒中。
有人要问了,说我现在再进行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是晚了呢?一点儿都不晚。生活方式没有早晚之分,只要你下定决心行动就好。行动可以养成习惯,有了习惯,就会成为一种享受和愉快,而不是负担,再往后你所品尝的就是健康所带来的快乐了。一旦这些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就掌握了健康的钥匙,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总的说来,健康对我们来说才是最宝贵的。但健康不能靠高科技,不能靠药物,而是靠自己坚持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同样不会掉健康”,健康的钥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在开始,一直按照健康理念去做,那么,每一个人都不难做到:“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高高兴兴一辈子”。
第二节 缺觉多食透支健康
缺少睡眠会引发多种疾病,使人提前死亡,而且还会使人多食,导致体重增加,形成苹果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并进一步使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研究发现,健康的年轻男子在连续2天熬夜后(每晚睡4小时),他们血中的瘦素水平会下降18%,而胃饥饿素水平则会上升28%,结果是食欲大增,进食增多。睡眠越少,身体越胖;腰带越长,寿命越短,这几乎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剥夺睡眠就是剥夺健康,增加体重就是增加危险。现代社会的忙碌浮躁,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阴虚阳亢,肝火上旺,即使宁静的节假日也不休息,吃喝、烟酒、聚会、搓麻,追求刺激,放纵欲望,通宵达旦地乐此不疲,结果打乱了睡眠节律,损坏了肠胃健康。而睡眠与进食又是息息相关的。科学研究发现,睡眠越少,人越想吃东西,结果是越吃越胖,导致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由此可见,缺少睡眠、暴饮暴食,是健康的两大杀手。
其实要想避免以上这些疾病也很简单,我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夜眠八小时,三餐八分饱”。保证睡眠充足、饮食规律,不缺乏睡眠,不过度饮食,过节不要让自己太累,吃太多,放松身体可以,但别放纵行为,不要让醉酒、冠心病、急性胃肠炎、胰腺炎等破坏了节日的祥和。古人有言:“起居有时,饮食有节,作息有序,适者有寿。”这句话在今天同样值得我们提倡。
一、夜眠八小时
人应该睡多少觉才健康呢?这个问题争论了几百年,现在清楚了。科学家曾做了个山洞研究,让人到一个大的没窗户的山洞里面待着,你也不知道外边是星期几,是黑天还是白天,反正你该睡就睡,该醒就醒,该吃就吃,该玩就玩。然后科学家来看人的自然生物钟究竟怎么运转。研究发现,不管是男女老少,醒着和休息着,有些人醒过来14小时,自动睡7小时;有的人醒过来18小时,他去睡了9小时;有的人醒过来20小时,又去睡了10小时。可见周期是有长短的,有人18小时,有人14小时,但周期里醒着跟睡着的比例就是2比1。最后发现,在一天24小时内,醒16小时,睡8小时,是最符合人体自然的生物钟规律。人群睡眠调查也发现,正常的睡眠8小时这组人最健康,疾病最少,寿命最长。如果每天少睡1小时,死亡率就增高9%;每天睡6小时的人,死亡率增高18%;每天只睡5小时的人,死亡率增高27%。
二、三餐八分饱
睡眠合理了,吃饭也要合理。美国白宫的保健医生在来中国讲学时,送了一句话给听众:吃饭七八分饱,走路爬楼慢跑。但我们的老百姓总结得更简单:管住嘴,迈开腿。
七八分饱,营养正好。古代老中医就曾说过类似的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这句话可不得了,救了无数人。其实,人体要想健康,就必须要有饥有寒,这样才能调动身体适度的抵抗力。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养了200只猴子,100只猴子顿顿吃饱吃好,另外100只猴子定量供应,就是让它们只吃七八分饱。实验进行了10年,10年下来发现,那些顿顿吃得饱饱的猴子,胖的多,肚子大的多,脂肪肝、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多。而且10年下来,还死了50只猴子,因为冠心病、肥胖等病死的。而另一组七八分饱的猴子,10年下来苗条猴、健康猴比较多,而且精力充沛,活蹦乱跳,10年之中也只死了12只猴,88只还健康地活着。到了15年后,顿顿吃饱的猴基本都死光了,而七八分饱的苗条猴还有很多活着。这也就证明了这样一个结果:所有长寿的、高寿的猴子,都是七八分饱这一组的。
有人要问了,七八分饱是什么标准呢?很简单,就是你在吃饭时吃到还有饿的感觉,还能吃,还想吃时,就别再吃了,赶紧离开饭桌,这就是刚刚好的七八分饱了。
第三节 不要死于无知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世纪,各路精英异军突起,引领风骚,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但同时又有许多青年英才、企业家、科学家相继倒下,他们不是死于工作,也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对健康的无知和漠视。古代说:哀莫大于心死,而今天却是:哀莫大于对健康的无知。
目前,许多优秀的白领、骨干、精英,都因为透支健康而提前死亡,成了真正的“白骨精”,让人扼腕叹息。其实,我们大家完全可以行动起来,不当“白骨精”,改当朗朗夜空中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启明星”。要知道,21世纪虽然是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科技全球化的世纪,是信息数字的世纪,但从根本上来说,21世纪也是健康与生命受到空前关注的世纪。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更重要。
前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曾指出:“许多人的死亡不是因为死于疾病,而是因为死于无知。”同时他还说:“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减少一半的死亡。”也就是说,一半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中岛宏博士再三告诫我们:不要死于愚昧,不要死于无知。因为很多疾病和死亡,只要具备相应的健康知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位同志,前一天买了很多冬储的大白菜回家放在墙根,结果第二天下雪了。他担心这些白菜冻坏,就从三楼下来搬白菜。白菜一棵有好几斤重吧,他第一次搬了三棵到三楼阳台上,第二次搬了两棵,三次共搬了七棵白菜,50斤重。可是由于他平时不爱活动,突然一下子上下楼三次,结果是累得气喘吁吁,还越喘越厉害,咳嗽,吐血痰沫。家人赶紧送他去医院,结果一检查可不得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医生赶紧对他进行抢救,打了一针药,这针药0.1克,就要1.5万块!药倒是挺好用,打进去之后血栓就化开了,病情也很快缓解。但是最后一算账,医药费花了6万块钱。6块钱的大白菜,最后搭进去6万块的医药费!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他能掌握一些健康知识,知道平常不太活动的人不能突然间干重活,那肯定能够避免这种悲剧发生。
所以说啊,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让我们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更加健康,而不是病更多。我们应该明白,疾病越来越多,绝不是物质丰富了,收入多了,钱多了,而是由于卫生保健知识的缺乏。
20世纪70年代时,在北京东郊的某个车间,医生为一个38岁的肥胖高血压患者做体检,建议他戒烟,按时服药,结果这名患者若无其事地说:“能吃能睡就是没病,力气大就是身体棒。”并当场毫不费力地举起了身边的一个100多公斤重的机床部件。结果3个月后,在一次过度饮酒后的外出途中,他猝倒在路上,抢救后无效死亡。尸检发现,他心脏冠状动脉高度狭窄,5处陈旧性心肌梗死。一条生命就这样没了,人们是既惋惜又惊诧:“怎么身体这么好的人,说死就死了呢?”听起来好像挺矛盾,其实不然,因为他的真正死因不死疾病,而是无知。
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北京人平均得6种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心脏病、冠心病和癌症。如果再加上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糖尿病、白内障、骨质疏松等,可以说一身是病。事实上,这些疾病并不是因为物质文明提高而造成的,而是由于精神文明不足、健康知识缺乏而产生的。所以,普及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非常重要,它让我们都能远离无知,实现“百岁不是梦”的愿望。
第四节 健康观念从小树
据报道,现在像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这些疾病,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体检中医生也发现,得这些病的孩子多在10岁左右。之所以这些孩子从小就患上成人病,有人认为是生活富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的。其实不然,这些病完全是由于儿童缺乏健康知识和健康观念造成的。因此,我们应从小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预防“成人病”。
美国的经济表明:美国白人与黑人相比,白人钱多,物质生活好,但是白人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疾病也明显比黑人少,寿命也比黑人更长。按理说,白领地位高,收入高,物质生活水平高,那患病的几率也应该高于蓝领人员,可事实恰好相反,这是为什么呢?
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白人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健康教育,精神文明、卫生知识、自我保健意识等都比较高。
而与美国白人相比,我们对孩子健康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够。所以我们的孩子现在得病越来越多,并非是因为物质文明好,而是精神文明、精神观念没有从小树立好。如果我们从小就能提高卫生保健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经济发达的同时更健康,而不是病更多。
一、“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这句话了,这句话对孩子同样适用。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鸡鸭鱼肉也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但是,孩子毕竟不懂太多的健康知识,什么好吃就吃什么,不懂节制,结果因为不注意饮食,一个个成了“小胖子”。而儿童得了成年病的罪魁祸首就是肥胖。这不怪孩子,完全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现在,很多日本人会让中小学生在下雪天穿着小裤衩在雪地里走,定期有意地不让他们吃饱,并适当地冻他、饿他,结果这些孩子的抵抗力、生命机能都极大地增强,人也变得聪明了。凡是一个小孩不知道什么叫饿,只是饱食终日,他就不会聪明。你要让孩子变聪明,简单极了,你饿着他,孩子一饿,他就到处找吃的,实在找不到吃的,他就自己做。这样,他很快就学会做饭了,很快就聪明了。马戏团里训练小狗、小熊,就得饿着它,它表演一个动作给一块吃的,如果你给它吃饱了,那小狗、小熊就不表演了。
二、帮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导致儿童肥胖的重要原因还有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是饮食过剩,吃油炸食品多,吃肉多,不爱吃蔬菜、水果;不爱运动,在电视和电脑前待的太长,等等。这些习惯如果长期积累,就会导致孩子营养过剩,身体免疫力下降,肥胖起来当然非常容易。所以,做父母的应该从小就督促孩子,改变孩子的膳食结构,并适当控制孩子的食量。
当然,做父母的也要注意自我控制,因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是全家人的事。如果一家人都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那么得到帮助的就不只是一个人了。
第五节 不要被疾病吓倒
很多人在患上疾病,尤其患上比较严重的疾病时,往往会恐慌、担心得要命。其实,增加病死率的往往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疾病的恐慌心理。恐慌、担忧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疾病发病率上升,使病人丧失信心,抵抗力进一步降低,导致病死率增高。
西方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一天,上帝决定惩治某些人,于是就派霍乱之神霍列拉到人间,让他杀死3万人。过了一段时间,霍列拉回去复命时,上帝发怒了:“我只让你杀死3万人,你为什么要杀死20万人那么多?”面对上帝的质问,霍列拉感到非常委屈,说:“我是只杀了3万人,可是其他的17万人都是自己把自己吓死的。”这则寓言说明了恐惧心理巨大的负面影响。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满园春色的古都瞬间就变成了满街口罩的京城。但是,再可怕的“非典”,也是可防、可治而不可怕的。而伴随“非典”而来的精神病毒——恐惧,却比“非典”本身更可怕。虽然电子显微镜看不到它,但它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却远远超过“非典”本身。据说当时在某地的一个镇上,一个婴儿降生时就会说话,说要煮上一锅绿豆汤,还要放鞭炮,这样就能驱除“非典”,说完后不久孩子就死了。结果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竟然在一夜间就传遍了4万人的小镇!很快,全县上百万人受到影响,人人自危。后来由镇副书记亲自出面,开大会公开辟谣,贴出大标语,电视、电台、广播、报纸也全面正面宣传,才平息了这个荒诞不经的谣言。
其实,这种对疾病的恐慌和害怕,完全是自己吓唬自己,结果往往是没有被疾病害死,反而被疾病吓死了!
那么这种恐慌与担忧来自哪里呢?与病毒不同,它来自我们自身的无知和无奈。一个人具备了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和科学的世界观,即使面对再大的天灾人祸、突发事件,他也能冷静面对,理性认识,用智慧去战胜。在这里,精神的力量真正超过了物质的力量。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指出:“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在这里我还要加上一句:一个医生的能力大小是固定不变的,而疾病的康复程度取决于病人的心理状态,其中的差异甚至能够决定病人的生死。如果你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看世界,心中充满阳光,世界也是阳光的;如果心目中看到的是灰暗,你的世界也是灰暗的。所以,当我们不幸被疾病“造访”时,一定不能被疾病吓倒,而是保持积极的心态,这样第一防病,第二可以治病。心态好,自然可以将全身的自然抵抗力调动起来,病也就好了。相反,有些人一得病,就被疾病吓倒了,精神萎迷不振,让他千万不要吃鱼类,他说“医生说了,鱼味美、有营养”,他的自我修复疾病的能力不但调动不起来,再加上这些庸医的误诊、错误的营养医嘱,免疫力也丧失殆尽,那病怎么能治好呢?
第六节 预防胜于治疗
我国的人均寿命是71.8岁,而健康寿命仅62.3岁。如果我国人均健康寿命通过预防养生能延长10岁的话,那么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也就能跻身世界前列了。同时,每年6100多亿元的卫生资源消耗,7800多亿元的因病、因伤残、因过早死亡的损失也将减少50%左右。
患有冠心病的人都知道,到医院就诊时,医生会在患者堵塞的心血管处插一根导管,再放个支架就可以了,很简单。但是你知道吗?这个支架内径3毫米,重量不到0.5克,多少钱?2.5万元,而且一次就要用两三个。再搭一根导管,1.8万元一根,还用一次就得扔。就诊一回就要5~10万块,这代价太高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手段还不能完全让患者恢复到原来没有病的状态。所以说再怎么治疗,也不如不生病好!
有一位同志,患高血压12年。他的血压非常奇怪,高压到200也不难受,可一吃降压药倒难受了。他打听了两个医生,一个医生说,你必须吃药;一个医生说,既然吃药难受,那就别吃了。于是他就不吃药了。12年下来,动脉硬化、尿毒症,还要透析,1年就花了9万多块钱。结果透析了10年,花了90万。他爱人为他请了10年的假,他就整天坐在轮椅上,什么事都做不了。尽管他非常想活,但一身疾病到后期谁也挽救不了他。其实呢,一天一片药,不到1块钱就能控制住高血压,可是有病不按科学方法来治疗,结果花了90万不说,还丢了性命!
实际上,如果能及早发现疾病,治疗是很简单的。比如高血压,一天一片药,3个月到半年就好了。但你要耽误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那就不是一片药的问题了,可能要两种药一起吃。如果你再耽误十几年,导致脑出血了,那就更不是一片药两片药管用的了,得开颅打洞、抽血!
预防其实很简单,也很廉价,可以让很多人不得病,但是却能够换来无价的生命的延续。从这个方面来说,即使高科技,也远不如预防来得好!当然,我们自己本身也要在平时积极预防疾病,不给各种疾病缠上身的机会!我国一项“九五”攻关研究表明:1元的预防投入,可任意减少8.59元的医疗费用支出。而临床实践表明,这样还可相应地减少近百元的终末期抢救费,更重要的是病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看看,这个意义有多么重大!对全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有病看西医,养生找中医,若想寿而康,九成靠自己。”对待疾病,预防永远胜于治疗。
第七节 你懂“慢生活”吗
心理学家表示,不少人在高效率的工作节奏中经常感到精神疲惫,没有满足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吝啬”拿出时间来进行心理上的自我整理。其实,经常有计划地拿出整块时间来做做运动,或者给自己慢慢地做一顿好饭、看看喜欢的书、给花浇浇水,甚至只是坐着发发呆,都是一种自我调节,都可以在这些平凡的细节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要知道,适时地“刹车”,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为了走得更远。
在美国,有一个很有趣的协会,叫做“放慢时间协会”,这个协会在全球已经拥有700多个会员了。会员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每天手拿秒表观察路人。如果发现有人在不到30秒钟的时间内就走了50米以上,他们就会上前给予“劝导”,让其放慢脚步,不要着急。
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当代人的生活已经被束缚在“毫微秒文化”中了。人们的时间已经被切分到最小,一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不停地运作,日常生活被忙碌和焦虑充斥。这种“毫微秒文化”发展到了极致,就会让人的身心都超负荷运转,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如今,很多人都患上了一种被医生称为“延缓幸福综合征”的心理疾患。患这种病的人,总是为没有充足时间去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而感到焦虑不已,而且永远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及休息时间放在次要位置。据估计,全世界每100人中就有40人患有这种隐性的心理疾病。
其实,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状态中,要避免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就要学会“慢生活”,使自己心理生理达到阴阳平衡。在这一点上,八十高龄,精神矍铄、潇洒从容的金庸先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金庸先生学识渊博,著作等身,但他不尚奢华,而是提倡“乐观豁达颐养天年”,羡慕“且自逍遥没人管”的生活,饮食简单清淡,七八分饱,衣着自然简朴。他说:“人要善于有张有弛。武侠小说打一会儿,就要吃饭;谈情说爱,也不能老是很紧张,要像《如歌的行板》的韵律一样,有快有慢。我的性子很缓慢,不着急,做什么都是徐徐缓缓,最后也都做好了,这样对健康很有好处。”
知道“慢生活”的好处了吧?那有人要问了:“慢生活”对健康有好处,那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呢?
一、从吃开始
我们不妨就从慢慢吃开始,抑制生活快节奏。坐下来慢慢吃饭,可以使食物得到充分的咀嚼和研磨,从而减轻胃肠负担,帮助消化,预防胃病,而且能有效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医生建议我们,用15~20分钟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则用半小时左右。对老年人来说,每口饭菜应咀嚼25~50次,每顿饭吃30分钟左右,这才能给饮食中枢足够的兴奋时间。
二、从运动开始
学会“慢生活”还可以从运动开始。慢式运动可以提高生活品质,那种形式上的慢速度、慢动作,所带来的是内心本质加速度的放缓。如今,无论是在忙碌的美国还是在浪漫的澳洲,一种“每天一万步”的健身方式都是相当流行的。医学研究表明,每天步行1小时以上的男子,心脏局部缺血的发病率只是很少参加运动者的1/4。
三、从睡眠开始
人的一生当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有睡眠障碍,但懂得“慢生活”的人,却可以慢条斯理地入睡,一夜安眠,第二天闻着太阳味醒来,容光焕发,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
所以说啊,我们还是放慢生活的脚步吧,这样你会发现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健康!
第八节 健康秘诀 数字箴言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
健康不得病,个人少受罪,家人少受累,节省医药费,造福全社会。
两个基点:糊涂一点,潇洒一点。
不要整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心胸宽一点,肚量大一点,这样做人、做事都好办。
三大作风: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自得其乐。
助人为乐是最大的快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自得其乐,人要是倒霉了,也要高兴,你现在倒霉,意味着光明就在前面。
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如果能做到这16个字,那么高血压将减少55%,脑卒中将减少75%,糖尿病将减少50%,肿瘤将减少30%,整体寿命也能延长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