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幻年代
作者:油炸大金 | 分类:都市 | 字数:134.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十三章 形势就是这样!(3/5)
深圳,《幸运钥匙》宣传的第一站。
这电影是在香港拍的,宣传团队就把泛粤语区作为首场路演宣传的地方。
宁昊在认真跟现场媒体交流,他们很关心《无人区》。
“《无人区》拍完上映不了,你对投资方怎么交代?对演员怎么交代?对自己怎么交代呢?”
“会上的,今天上不了,明天就上了,总会上的。我们在协调档期,大家也不要把审查制度妖魔化了,没必要,一切都是自然的存在,没有必要把事情想象得戏剧化。”
“经历《无人区》之后,你在创作时会一步步去试探“限制”吗?
“不会,我又不是做小白鼠专门搞实验,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看得很重要。在我每个阶段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我会研究这个,把这个做好就行了。”
“说到现在的内地市场,一干青年导演崛起速度很快,你有压力吗?”
“我有什么压力?谁都可以做导演,就像谁都可以当作家一样,这不是什么特别专业,或者有什么权力垄断。谁都可以当画家,但有没有人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内地观众年龄层越来越年轻,你会考虑85后、90后的喜好而做出妥协?”
宁昊:“不担心,人家又不是脑子不够用,凭什么看不懂你!说什么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这么说?凭什么这么说?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什么今不如古,那还活什么劲儿啊。也没有什么妥协不妥协的,因为根本不对立,我是站在现实基础上讨论问题,他们观众是生活在现实里的人,没有对立,不谈妥协。”
这是《幸运钥匙》正式放映前的采访,电影上映后,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电影不是多线叙事?”
“这个剧本不好弄成多线叙事,就没弄…”
“算是突破吗?”
“也不叫突破,其实干这行还干得不错的,都是有创新精神的。要不它叫创作呢,不叫工作。它的属性本身就有创新的成份在里头。但也不能简单的类比说,我拍一个同样类型的东西就没有创新成份,形式上的创新其实不解决根本问题,在每一部作品中你能找到新的东西和传递新的概念、信息,这是特别重要的。对你自己来说是有进步的,对观众来说是新的,做到这种平衡就是最好的。”
“那你觉得这次能有多少票房?”
“其实我一直没太搞懂票房大卖这个事,我跟梦溪、徐争、杨青几个都聊过,他们也不是很懂。我一直关注的还是电影本身。我是一个拍电影的人,聚焦于电影本身,为什么能卖的好,是一个复杂的原因,不是从制作者的角度能理解的。”
连赶了五个场,总算结束了首日宣传。
宁昊、黄博都累的不想说话…
相比较黄博,宁昊有点紧张,毕竟《无人区》的两千万资金被他搞砸了。
他也想通过《幸运钥匙》再杀回来。
上一部大卖的《疯狂的赛车》,已经过去两年了…
然后,赵劲松的电话拨过来了:“首日,2300万…”
“口碑呢?”
“口碑很强劲,豆瓣评分8.1分,时光网评分8.2分,首日票房加上这么强劲的口碑,我们宣传部门觉得至少三亿!”
“…”
宁昊总算稍微松了口气…
黄博看到他挂断电话,赶紧问:“怎么样?”
“首日2300万!”
“…哟,可以啊…”
确实挺可以的,国内电影,即便加上好莱坞大片,首日票房超过《幸运钥匙》的也不多。
绝对不超过十个数!
……
《幸运钥匙》之后的票房表现…
完全不是一句‘可以’能够定义的。
别说市场预估了,就直接打破了梦溪公司的预期!
上映之后迅速席席卷了全国。
不是夸张,《幸运钥匙》凭一己之力拉升了整个档期的热度,3月12号,大盘报收3700万,3月13周日,大盘居然反超了周六,3800万!
进入工作日,大盘依然有2500万左右…
没错,《幸运钥匙》占了90%的份额!
首周末票房9050万,第一个工作日票房2250万,四天破亿;
不止呢!
七天破两亿,上映第十天,票房已经有3.2亿了…
不止如此,单日依然报收1800万以上。
就这么夸张,当一部电影,尤其是喜剧类型片掀起观影狂潮后,能拉动的观影人群不可想象!
上映第十一天,排片从55%降到了30%,差不多被砍了一半,因为好莱坞大片《洛杉矶之战》上映了。
……
机场,晴。
一辆黑色的奔驰商务车停在路边。
车里坐着沈梦溪,他在等人。
能让他亲自驱车接驾的不多,柳亦非当然除外!
小姐姐从加拿大飞回国内。
为什么是加拿大?
因为《猩球崛起》实拍场景基本都在加拿大的温哥华。
二十世纪福克斯之所以选择温哥华取景,并不是因为环境优美,就是因为退税!
温哥华给好莱坞大制作的退税高达40%…
制片厂肯定愿意到那边取景,至于导演的意见,不重要,即便是大导演,制片厂多给你两个星期的周期或者多给你钱,也就同意了!
沈梦溪在看票房,《洛杉矶之战》首日票房2300万,挤掉了《幸运钥匙》,拿下了单日票房冠军…
《幸运钥匙》单日票房降到了1400万…
还不错,但是沈梦溪挺无语的!
就《洛杉矶之战》这种美军主旋律电影凭什么能在中国5000多块银幕上映?
有人给差评,说剧情太单薄,就有一堆人说‘这样一部爽片,你居然还要找内核?’
没找内核,就只是说电影剧情太单薄!
这都不行吗?
凭什么美国大片就有优待?
就《洛杉矶之战》这种破电影,95年的《独立日》就尼玛这种套路,15年过去了,还踏马这种套路…
结尾,又是一个英雄挽救了地球…
《洛杉矶之战》不算典型的好莱坞战争片,最多算一部无脑爽片!
什么叫典型的好莱坞战争片》——《拆弹部队》、《孤独的幸存者》、《前哨》就很典型。
具体分析一下:好莱坞战争电影越来越晦涩,导演把重心放在塑造人物的复杂而非战争本身上,不缺相互理解的好人和坏人,却少了鲜明的正邪对立和报应,有意无意间削弱了战争的正义性。
为什么?
因为创作者自己也不知道战争的行为是不是正义的!
反应在观众的体验上,就是复杂的叙事让人厌烦,来自正义战胜邪恶的代入感和畅快体验被打断了。
很正常,国与国的对立加剧,各国站队在所难免。
这就让不同国家的观众越来越难以接受异国的英雄形象,就像中国的观众会越来越不买美国主旋律的帐。
所以,《战狼2》、《红海行动》在国内大受欢迎了!
但这些是五年甚至七年之后的事情,现如今好莱坞大片,甭管口碑好不好,一旦在国内上映,排片至少30%起步,首周末就能刷走一个亿以上的票房…
因为有观众。
观众就是愿意看这类片子。
院线不可能砍排片,人家上座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