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最强替补
作者:月亮有个坑 | 分类:都市 | 字数:164.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六十三章 继承家产
“你去哪?”
抵达电视台,周晓看到了在大门口迎接的节目副导演,点头打个了个招呼之后准备离开。
没曾想周董一把拉着他,不让走了。
“啊...那啥,我任务完成了。”
“别啊,聊得挺开心的,干嘛走,”周董不乐意:“导演,周晓不是参加过节目,由他带我去看现场吧。”
副导演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行啊,没问题,导演已经在摄影棚等了,周晓一起来。”
“好嘞,周董这边请。”
副导挠挠头,和李哥小声地交流了几句弄清楚了情况,要不真以为两人之前就认识呢。
其实周晓心里也如猫爪似的,大明星好烦啊,合照有了,签名虽然没有真的签二百多张,也弄到了大锅他们的份儿,已经准备回位置好吹嘘一波,结果临时又被抓了壮丁。
不过脸上表情依然保持阳光,带着周董进了电梯,轻车熟路地来到摄影棚。
里头工作人员不少,可都挺淡定,除了瞳孔变大之外,基本没有上前来凑热闹,继续做着自个的事儿,让周晓有些脸红,他在机场时激动的要忘乎所以了。
吴天伟导演笑着上前来迎接,聊了一会后,发现周董居然对节目能说出个123,得知是周晓的功劳之后,赞许地点点头,干脆坐在观众席处喝咖啡,剩下的细节让副导演和助理去敲定就行了。
“周董,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建议不?”吴导乐呵呵地问道。
“不敢,建议不好说,只是有几个好奇的地方,我怀疑这小子在懵我。”周董看了一眼周晓,不知咋地,虽然两人才认识,可感觉非常投缘,聊得来。
吴导似笑非笑:“哪方面,尽管问。”
“音痴和实力唱将没有固定的比例么?”
“没有!”吴天伟还以为是啥问题,搞得这么认真,听到之后有些哭笑不得:“要是固定,就会少了许多趣味。”
周董点点头:“那选手之间也不知道对方的身份吗?周晓和我说,他上场的时候,都不认识其他人。”
“周晓是特例,没有参加选手的排练,所以不认识是正常的,不过说的也没错,为了防止剧透,是编剧一个个单独辅导,只限认识。”吴导本来计划拿出两个小时来交流,这会看来半小时足够了。
“最后一个问题,周晓是真唱?一点音都没垫?”
垫音也叫半开麦,两者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最后的音轨是由原始CD版本和歌手通过话筒发出的声音两部分组成的,不同的是,歌手声音的大小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所调整,所以有时候背景原唱声音低,歌手声音大,你听得见歌手音色。
垫音的演唱方式比较具有争议,一直和假唱划上等号,其实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假唱就是对口型,完全不出声。而垫音在韩国组合用的比较多,因为要兼顾跳舞和唱歌,而且韩国组合多半是偶像,队内的主唱就那么几个,所以为了舞台效果,以及完美的呈现给歌迷最佳的现场,往往都会采用垫音的方式。
“怎么垫,原唱可是女生。”
“可以找专业歌手先录一遍啊。”
吴导明白了,干脆拿出手机,翻了翻后递了过去:“你看看这个,应该就懂了。”
周董接过手机,里头是段视频:“演唱会粉丝拍的么,有点抖啊。”
轻快的音乐和歌声传来,周董不说话了!
边上站着的两位工作人员见到大明星的神情后,跟着相视一笑,嘿嘿!周董是吧,会唱歌是吧,没想到我们电视台一个实习生居然是个神仙吧。
“你确定不是音乐专业毕业的?”周董看完后沉默了一会,第三次问道。
......
回到宿舍已经是八点多了,周晓一点都没有加班后的不愉快,晚上吃饭的时候,吴导把他也叫上了,和周董喝了两杯之后,居然互加了微信。
这算是传说中的追星成功吧,虽然手机里第一个明星好友是孟爷爷,但他算老师,不是偶像。
换了鞋之后,坐在沙发上,从包里掏出周董的签名放在桌上,端端正正地拍了张照片,连着和周董的合影一起发到群里。
瞬间爆炸,少言的电话是第一个打了过来,先是一连串的卧槽表达了此刻的心情,然后就和周晓要签名,不过是为了给她女朋友。
在这期间,小宇,耗子还在不停地进来,花了二十分钟听完众人的奉承之后,周晓发现,大锅没动静啊。
要说几人里头,他才是最铁杆的歌迷,正常来说应该最激动才是,咋没个声呢。
想了想,还是主动给大锅打了过去,这会应该下班了。
“晓,咋了?”
电话倒是接了,只是有气无力,没啥精神。
“你干啥呢?”周晓给自己倒了杯水。
“没事儿,就是有点累。”
“还在电视台?”多年好友,知根知底儿,周晓发现不对,但没急着问。
“嗯,值班室里,这段时间都住这。”
“你不是租好了房子吗,而且负责的是新闻,为什么要住电视台?”
好嘛,兴许是憋太久,大锅连珠炮似的打开了话匣子。
“我出了学校才明白,当初你有多不容易,作为实习生多干点活,被使唤来使唤去也没啥,你当初不也提前打了预防针。
一周下来,每天睡眠不到五个小时,中午想偷偷睡会,又扔过来PPT让下午上班前必须完成,日常买水买饭,搬器材,清洁工...我都忍了,谁叫咱是应届毕业生呢。
可是我就不明白了,当初应聘的时候明明是新闻频道,可是来了三天,也没犯错,莫名其妙就调到了广播部,没有理由,只说是工作需要,活还一点没少...
我算是明白了,为啥老有人说珍惜在学校里的时光,确实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