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时代1977

作者:宁中南 | 分类:都市 | 字数:89.3万

第一八五章 教育

书名:大时代1977 作者:宁中南 字数:2267 更新时间:2025-01-17 18:45:26

林晓光的回答模棱两可,对是否进入香江房地产业,是否以丁屋为契机,既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又好像问的是为什么难度很高。

文咏恩见他没有别的反应,情绪正常,便放松下来,继续说道。

“新界居民,或者称之为村民更合适。”

“他们过的是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生活所需的主食稻米和一些蔬菜水果,通过种田就能获得,剩下的生活必需品,卖掉一些稻米和蔬菜水果,用钱就能买到。”

这话林晓光很认同,新界很落后,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全部是农村,城镇只有不到十分之一,几乎没有较大的城区。

即便到二十一世纪,新界也是整个香江最落后的地方,房价最低。

“但也就这样了,新界村民生活可以维持温饱,却无法富裕,种田获得的钱,维持一家人的日常所需足够,但要是想修建丁屋,却是完全不够,不说丁屋这个大宗经济消费,一些小的,比如供孩子念书,看病求医等,他们基本上都拿不出钱。”

文咏恩继续说:“新界村民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生活稳定,新界的男丁,普遍不怎么上进,就拿香江人力市场来说,他们宁愿要逃港的内地人,也不愿意要新界男丁。”

“香江是移民城市,本地土着有土地有房子,移民过来的人可没有,因而他们最努力。”

这倒是实话,香江市民分为本地土着和移民,土着人数极为有限,移民占大多数,移民又分二战移民、内战移民、逃港移民几种,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还有一定的资产。

即便是身无一物的逃港移民,他们也有闪光点,比如说最能吃苦耐劳。

香江四大家族的家长,基本上都是二战移民,邵爵士是战前来的香江,包船王是战后来的,金镛也是。

至于逃港移民,就更多了。

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期货教父”刘梦熊,着名作家倪匡、“乐坛教父”罗文、“金牌编剧”梁立人,等等。

文咏恩见他时不时点头,受到鼓舞,顿时信心大增,继续说道。

“如果您是想通过提供贷款,让新界村民修建丁屋,之后通过还贷,完成这一笔投资,问题很多,第一秦淮没有银行,第二秦淮没有建筑上下游公司,第三秦淮没有可提供给新界男丁的工作岗位,第四新界男丁还贷风险很高。”

“其实,新界村民修建丁屋的意愿很强烈,但丁屋政策实行八年了,只有极少数一部分人修建丁屋,大部分人都没有。”

“七十年代香江经济发展迅速,一个男丁随便找份工作,一个月都有一千港元,一年就是一万多港元,工作两年就能修建一栋一层的丁屋,四年多修两层,七年修三层,然而并没有。”

林晓光也奇怪这一点,他常安老家,历史上包产到户后,三五年都修了新房子,要知道那里是一年一熟的关中平原,而香江可是一年三熟的亚热带,条件不知道要好多少。

怎么条件差的人,反而过得比条件好的要好。

“新界男丁对外出工作比较排斥,整个新界的风气比较保守,只有很少的人才会外出,但这些外出的人,工作一段时间大多数都会回来,因为无法适应,剩下留在村里的人,基本上都在无所事事混日子,不少人都变成古惑仔,要想他们工作上进还房贷,那是不可能的。”

说到最后,文咏恩情绪变得激动。

“别急,喝杯水。”林晓光一直听着,神色平静,听完起身倒一杯水,递给她。

“谢谢!”

林晓光听到最后,终于对新界男丁有个大致的印象,这不就是窃格瓦拉嘛?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会,就是混社会这种东西,才能维持得了生活这样子。

话虽然这样说,不过他觉得应该还是有解决办法的。

“照这样说,他们对修建丁屋的意愿,其实也不怎么强大,那你说,他们最渴望的东西,是什么?”

文咏恩一字一句说道:“教育。”

“为什么是这个?”林晓光眉头微皱,若有所思。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文咏恩娓娓道来:“新界是最晚割让给英国人的,在此之前,它一直都是抗英前线,新界的村民天生就和港英政府不对付,这也是六七之后,港英政府出台丁屋政策,对新界居民进行拉拢的原因。”

“可以这样说,整个香江,港岛是英国人发展起来的,九龙是华人发展起来的,新界例外,它与香江社会比较孤立。”

“可是就目前而言,新界反而是香江最落后的。”

“新界村民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但是受限于各种问题,新界无法得到发展,如果您提出贷款修建丁屋的方案,确实会有一部分人接受,但这只是利诱。”

“教育却不同,发展教育,是全新界人的共识,也是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比丁屋还要迫切,如果您提出给新界修建学校,招聘老师,让新界男女儿童能上学接受教育,新界一百多万村民都会发自内心的支持您。”

文咏恩言辞恳切,目光真诚,说着:“您以诚待人,新界村民同样以诚待您。”

“要知道,港英政府是绝对不会给新界修建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的,香江资本家也不会,他们只会修建学费高昂的私人贵族学校,我是新界人,我很清楚新界人是怎样想的,我们爱憎分明知恩图报,谁对我们好,我们将千百倍回报他们。”

“教育虽然是纯投入,没有任何回报的事情,但它的影响,却是久远的,只要您能发展新界教育,就是砸锅卖铁,新界人也会支持到底。”

“林先生,君以国士待我,我以国士报之,这就是一百多万新界人的态度。”

这番话,说的是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林晓光为之动容。

文咏恩说的东西有限,但他思考的更多。

整个香江,目前而言有五百多万,不到六百万人,新界村民就占据一百万出头,比整个香江的人口五分之一还多。

这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教育?”林晓光喃喃自语,不由想到后世的香江,乱七八糟的事情频频发生,归根结底就是教育出了问题。

想着想着,他眼睛逐渐变亮。

这似乎是可行的,由华闰出面,创办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