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秘书隐秘情事
作者:小树丫A | 分类:都市 | 字数:511.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发现亮点新闻
朱大云却在农忙的时候回到了朱家村,帮父母双抢。
往年朱大云也会在暑假回家帮忙一两天,但都是极不情愿的!大伏天的,太阳毒辣辣的,烤得大地都要着火似的。人却要憋在田里,拼命干活,那汗水是像豆大的雨点般,从头上一直往下流,直到把整个衣服都湿透。城市里的人,夏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电扇,享受着空调,还要拿降温费。农民顶着烈日抢收,没有任何的补助,收来的粮食却还要给国家交公购粮,就是便宜卖给国家粮站。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当然,那时候的朱大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国家也有为农民减负的一天,能取消农业税,种粮还给补助。当然,这是许多年以后的事情。
这样苦逼的日子,朱大云把它叫做“劳改”,可他每年都要回家接受劳改。
朱大云觉得家乡的农民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却最可怜的人,田地里刨食,任你再勤劳能干,也仅够活口,永远别想过上多好的日子!所以,当年朱大云就是为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才返回学校,发奋学习的。
所以有了工作后,他是顶顶不愿意再回家干农活的。记得有一年他为了逃避劳改,给了父亲两百块钱,让父母不要自己去收割,花钱请别人收割,不要那么辛苦。
没想到父亲把他拿出来的两百块钱丢出好远,然后对着他破口大骂:
“你个臭小子,拿了几个钱就了不起了,以为自己永远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就不用劳动了?就可以花钱雇别人了?我告诉你,想都别想!我问你,你一个月拿多少钱?有几个二百块?啊?还没赚几块钱,就觉得自己要上天了!难怪当年毛主席要把知识分子下放到农村,像你这样的,就该一辈子接受劳动改造!还没怎么出息呢,就要忘本了!乖乖地跟着我去田里收割,今天收割不完三亩地的稻子,别想收工!”
朱大云真是懊恼啊!怎么摊上这么个不讲理的父亲呢?明明是一个好心想减轻他们的负担,没想到好没捞着,反落了个满身的不是!捡起地上的钱,朱大云灰溜溜地跟着父亲去地里割稻子。
今年朱大云却是主动向单位请了一天的假,回家帮忙插秧的。也许是做了父亲,多了一份责任,也许是年龄看涨,知道体贴父母,总之,今年回家,这种心情是不一样的,是心甘情愿地要为父母分担一点重活。
让朱大云想不到的是,这趟回家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收获。
朱家的田地不多,总共也就五亩多地,离得也很近,就在村庄的周围。
今年的稻子获得大丰收,父母都很高兴。地里的稻子已经收割完了,就等着插秧。
天还没亮,一大家人就起床吃饭,趁着早上凉快赶紧去插秧。
小妹朱晓燕去年在复读了一年高三后,终于考上了赣南师范学院,暑假回来也在家帮忙。因为朱大云只有一天的时间在家,父亲就安排今天插村庄竹林后面的那块3亩地。妹子和母亲负责拔秧,朱大云和父亲负责插秧,一上午,两人就插完了一大半。朱大云累得腰酸背痛的。
中午返回家吃饭的路上,朱大云和妹子朱晓燕边走边聊。
两个人来到竹林边,看到前面有几个人正在争执着什么。
朱大云走上前一看,一个是村里的种粮大户朱月忠大叔,另外几个人不认识。
只听那几个人围着朱月忠,说:“朱大哥,你就把粮食卖给我们吧?我们的价钱可比粮站高多了,每百斤高出五块钱呢?”
“不卖!”朱月忠摇头说。
“月忠大哥,你咋那么死心眼儿呢?有钱不赚啊?你家那近十万斤粮食,卖给我们可多了五六千块钱啊!”另一个人说。
“不卖,你说什么我也不卖,我家的粮食每年都是卖给国家粮站的,其他人我一概不卖!”朱月忠很干脆地说,似乎一点都不为那五六千块钱心动。要知道,五六千块钱那时可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一年多的工资啊!
还有这么高觉悟的人啊!朱大云顿时就产生了兴趣。因为从一个新闻工人的角度来看,他立刻就发现这是个绝好的新闻故事。今年全国很多地方遭遇洪灾,粮食增收是个大问题。余河也有很多地方被淹,黄麻镇决堤了,那一片农田几乎是颗粒无收。在这样的一个大灾之年,月忠大叔的这种行为就显得非常高尚非常可贵。
于是他走到月忠大叔身边,向他了解了起来。
月忠大叔告诉他,这位姓陈的粮贩子,去年就来找过我,我没有卖余粮给他们,今年还来,我照样不卖给他们,别以为有钱就能收走我的粮食,钱再多我也不卖,我要卖给国家。
月忠大叔说完,就赶那几位粮贩子走,自己则头也不回地返家吃饭。
粮贩子们都垂头丧气的,在竹林里坐了下来。
朱大云很好奇,又跟他们攀谈了起来,边听他还从口袋里掏出了小本子记录,记着记着,一篇精彩的新闻小故事就在朱大云的笔下形成了。
下午插完了地里的秧苗,朱大云几乎是连饭都来不及吃,就匆匆赶回了县城,因为他急着要把这篇新闻整理出来发到省报去。直觉告诉他,这篇稿子很有可能获省新闻奖,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效性。
当晚,朱大云连夜在家里把稿子整理了出来:
粮贩子碰壁记
八月,夏粮登场。一伙粮贩子开着拖拉机来到余河县安平镇朱家村。忙乎了一天,这伙粮贩子却在村头的竹林里,互相埋怨起来:“我说了别来,去年我就碰过这个朱月忠。是个死心眼的倔老头!”
事情是这样的。粮贩子听说种粮大户朱月忠一季就完成了全年的定购任务,家里还堆着不少的稻谷,便想用高价套购朱月忠的余粮。来之前,其中一位就讲起了自己在去年碰壁的经过。
去年10月,秋粮刚上场,他就来到了朱月忠家。朱月忠不在家,他就主动找朱月忠的老婆,算了一番经济账,月忠的老婆动了心,收下了他的麻袋。朱月忠一回来,看到一叠麻袋,顿感奇怪,便问妻子怎么回事?妻子告诉他是粮贩子送来的麻袋。朱月忠对妻子说:“这稻谷我一两也不会卖给粮贩子!”
第二天粮贩子来拉粮,朱月忠还给了他们80只麻袋。但其中一位粮贩子还是不死心,递过一支带嘴的香烟,讨好地说:“月忠大哥,再加点价总行吧?”朱月忠坚决地说:“不行,钱再多也不卖,我要卖给国家!”
这些粮贩子当初就是不听劝告而白走了一趟。他们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多加点价,难道朱月忠不会动心?可金钱动摇不了朱月忠的心。
你说这粮贩子能不怨自己的同伙吗?
很短的一篇文章,朱大云用三百格的稿纸工整地誊抄下来,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了宣传部办公室,用传真机直接传到了省报总编办。
第二天,省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篇新闻故事。
令朱大云没有想到的是,这篇不到五百字的新闻故事,会带来那么大的轰动效应,也给他自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天后,余河县委接到了一封省委的来信。
当县委办公室杨主任打开这封信,看到落款是省委书纪的名字时,顿时就惊呆了!
他只是草草扫了一眼,大概知道了一下内容,就匆匆拿着这封信来到了县委书纪黄忠华的办公室。
黄忠华看到省委书纪的亲笔信,也是吃惊不已。他双手捧着这封信,坐在椅子上认真地看了起来。
然后找到报纸上的这篇文章,看到署名是:朱大云。
于是立刻吩咐杨主任:“马上通知所有常委到县委办公室召开常委会,另外通知这篇文章的人朱大云同志来列席会议。”
很快,在家的9位常委都赶到了县委会议室。大家面面相觑,这么急召开常委会,不知黄忠华这又要唱哪出?难道哪里又出大事了?
朱大云接到通知后几乎是一路小跑着来到了县委会议室。直到走进了会议室那一刻,他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能来列席县委常委会,心里是激动得怦怦直跳啊。他挑了靠近后门的位置坐了下来。
黄忠华最后走进办公室,一脸的喜悦。
他在椅子上坐了下来,环视了一下办公室,看看人都到齐了,清了清嗓子,说:
“同志们,非常高兴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刚刚我们接到了省委吴书纪的亲笔来信!”
“啊?”大家一听,更是摸不着头脑了,省委吴书纪亲笔来信?这怎么可能呢?
“哈哈,大家的表情告诉我,你们不相信!”黄忠华笑着说,“开始我也不相信,但是,这是千真万确的大喜事,我手上拿的就是吴书纪的这封亲笔信,信笺的抬头是省委的。不信大家都看看!”
黄忠华双手把这封信举了起来,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
“下面,请蒋县长为大家宣读这封吴书纪的亲笔信!”黄忠华说完,非常郑重地把这封信交给了坐在自己旁边的蒋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