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百工匠心

作者:雅玩居士 | 分类:都市 | 字数:103.9万

第294章 因地制宜

书名:百工匠心 作者:雅玩居士 字数:10633 更新时间:2024-10-10 17:30:43

古代汉语中很多词汇,单音词汇的时候指的是两种东西,床它的功能是逐渐由坐具转为了纯粹的卧具,逐渐地,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一开始床也兼有卧具之功能。你比如《说文》中它的解释是“床,安身之坐者“,我们讲过。汉刘熙的《释名》中他说“人所坐卧曰床“,它说得很清楚,坐,卧两个功能都有。

在古诗文中的很多床指的是胡床,就是交椅,我们上一讲讲到了。那么古诗中也有其他的床指的就是睡觉的,比如《诗经豳风》中《七月》它说“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说得很清楚,这个睡觉的地方,天冷了,蟋蟀钻到床下,在交换,很诗情画意的。我们熟知的《木兰词》有“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它就说“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它说得这很清楚,我进了我西阁床,我把衣服都换了,然后化完妆再出去,大家都觉得,你怎么变成女的了?它说的这个床就显然是睡觉的了。所以在古代的汉语中,床不是单一地指就是坐具,它兼备了卧具。但它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尤其当椅具出现,当我们真正的高坐出现的时候,床就变成了纯粹的卧具了。

床有四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非常简单的,从非常古老的家具演变过来的,叫榻。榻它在古义中是指它近地,榻是指“塌“,它是比较矮,就是平的,我们古代的记载中当然有一些带栏杆的也叫榻,但我们现在比较明确的一个概念就是无栏杆,无围子,一个平面的四足落地的卧具,这就是榻。榻在《释名》中的解释是“长狭而卑曰榻,言其塌然而近地也“。他说的就是,卑是地位低,狭长,地位低,比较近地,这就是榻。

早期的榻都特别矮,我们今天看到的榻相对来说都比较高,我们先看一下榻的图形,就是这个样子。四足落地,一个平面。特别矮的榻呢,我是见过的。十多年前,山西大部分家具向北京流动的时候,那时候有很多人做这种生意,我们今天在北京的很多市场上都能看到山西家具。当时就出现了这种古榻,非常非常地矮,有案形的,有桌形的,非常矮,四足落地,十几公分高。我当时看了是非常惊讶,我一直没闹清楚这个榻是干什么用的,今天把榻搁在地上睡觉是非常怪异的,后来我慢慢的通过跟农民的接触、聊天,我发现这个榻是搁在炕上的。尤其到了春天和秋天,烧炕的时候有时候会感到非常热的时候榻离开炕上有十几公分,非常舒服。

我一个朋友很喜欢,买了一个榻,就是这种古榻,回去就睡觉。回来以后我就问他,我说,你这个榻睡着舒服不舒服啊?他说,有点别扭,我说,怎么别扭啊?他说我早上一睁眼跟我们家猫对着脸。说它矮嘛,它只有十几公分离开地,所以他一睁眼跟猫脸对脸,原来没有过的感觉嘛,过去睡床没有这种感觉嘛。

那么这种矮榻显然是受我们古榻的影响。山西和陕西这些地区交通相对比较闭塞,文化的传导和输出都比较慢,所以它就保留了很多古代的文化的符号和特征。所以山西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中非常有特色,非常有价值的一组家具,就是它的地域性特别明显。

历史上关于榻有很多故事,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因为我们都知道,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以后他心里老是忐忑不安的,所以他对身边的事,尤其经过五代十国以后,五代十国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残酷的时期,不停地在换君主,所以他非常担心,他就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好像是一种担心。这个榻呢,显然是睡觉来用的。

跟榻相关的有一个词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叫“下榻“。下榻这个词我们都听习惯了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感觉,就是出差,说您在哪儿下榻呀?国宾更容易说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榻是睡觉的,那下榻,下榻,如果床是睡觉的,就叫“下床“,就不睡觉嘛,它为什么叫“下榻“,不叫“上榻“呢?

这就有个历史故事,东汉有一个名臣陈蕃,他性情耿直,是一个非常廉政的官,他喜欢结交有气节的人,他专门设专榻。就是他分人嘛,看不上的人,你爱怎么着怎么着了,我看上的人,我就专门有一个榻。他这榻平时是挂在墙上的。一来了重要的客人,就是他喜欢,他看得中的人,他就把这个榻从墙上拿下来,让你睡觉,所以叫“下榻“。如果当时他要挂一床在墙上,那就叫“下床“了。所以“下榻“是这么来的,是非常古的一个词。

榻在我们今天的生活当中用得非常少,但在中国的明代、清代的大量的绘画中都能够看到,它是作为小憩,尤其作为室外。我们今天上室外的机会越来越少,尤其有了风扇,有了空调以后,我们现在出门纳凉的机会越来越少。古代是大量的人到了夏天都在室外纳凉。我小时候,七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时候,夏天都是在院子里睡觉,都是拿一凉席跑马路边上一铺就睡觉了。那时候屋里太热,不是扛不住嘛,再加上那个时候的居住环境都比较小,屋里的温度非常高,那古代也是这样,古代当时大量的人小憩,尤其午休,干什么都是在院子里,所以这个榻,古画当中可以看到都是在庭院当中。

床的第一种形式是“罗汉床“。“罗汉床“是一个非常俚俗的名字,至今没有学者能够很准确地解释出它的来历。它是这个样子,三面围子。那么“罗汉床“有人认为是从弥勒榻上转化而来的。“弥勒榻“是什么呢?是指一个“须弥座“,佛教中的“须弥座“,是一个平着坐在上面,然后坐上弥勒佛似的,所以叫“弥勒榻“,没有围子,后来加上围子了就叫罗汉床。

罗汉床的形制比较多,它无论怎么多,它都是三面围子,一面冲前。罗汉床逐渐演变到明清以后,变成了一个待客工具。俩人在床上斜倚着,有点像双人大沙发,倚着聊天,这种现象也是因为中国的起居习惯造成的,就是我说了,睡觉的地方就是待客的地方,你移到床上,他也在床上待客,所以有时候我跟西方人开玩笑,我就说中国人待客的最高礼仪是拉你上床。到现在北方的很多乡间的习惯,你到农村去,农村的老太太不拉你上炕她就觉得不亲热,她觉得等级不够高,就是因为我们的习俗造成的。你要到农村去,尤其它北方的农村有炕,你去了,他要说坐在椅子上,坐一会儿走了,他觉得不够热情,一定要拉你上炕,吃饭干什么都在炕上完成,它显得热情,这就是我们的这种文化几千年来没有彻底地改变掉。

再看《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坐在那个三面围子的罗汉床上观看歌舞表演。他为什么坐在床上,不坐在椅子上呢?因为床的等级比椅子高。这一点是我们有时候会忽略的。床的等级在待客的时候比椅子高,所以他就用床来待客。

还有一个典故“东床快婿“,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有记载。它这个记载是说“时太尉郗鉴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王导)“,这都说得比较诘屈螯牙,就是找个女婿,然后呢,“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就一个人,敞胸露怀地在东厢的床上躺着,这人就成了“东床快婿“。有时候穿着西服,扎着领带未必能当成者女婿,所以有时候随意一点为好。这就是著名的“东床快婿“的典故。

我们今天很多人去买一个罗汉床搁在家里,搁在家里很多时候都不是为了睡觉,就是为了搁在客厅里好看,来人坐一坐,形式上的特别,偶尔来个客人也可以睡一觉。睡个午觉也可以,躺那儿看个书也可以,所以罗汉床的功能逐渐逐渐就变成了一个小憩,待客的一个概念。西方人也非常喜欢罗汉床,他觉得它的陈设功能特别好。所以在中国的四类床具中罗汉床的经济地位是最高的,在收藏中最贵的床都是罗汉床创下的纪录。

那么中国人的睡觉呢,到了明代以后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架子床的出现。宋代以前是没有的。我们过去睡觉就是没有架子,简单的说明就是面朝天的。有了架子床以后中国的起居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所谓架子床就是这个样子的。这是六柱的,六个柱子,还有四个柱的,叠架有顶,挂上帐子。架子床的好处是什么呢?第一个好处它可以挂帐。挂帐就是冬天保温,夏天避虫。我们今天开着空调,都舒服得不行,过去没有这个东西,夏天以后非常闷热,如果你敞着呢,又有蚊虫,有蚊虫,你睡觉又睡不好,所以挂上一个帐篷,能使你能够安寝。

从明代开始,架子床的出现使中国人的睡觉有了大睡和小睡之分。所谓大睡就是夜间睡觉,小睡就是休息,午睡。那么我们一般的情况下大睡是在架子床,包括下面要讲的拔步床中完成;小睡是在榻或者罗汉床上完成。但大睡的床是不用来待客的。我们不可以把客人拉到大睡的床上去,就是拉到架子床上去休息,那是不可以的。除非你们家来了贵宾、亲戚,你愿意让他上你床上睡觉,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它不能作为待客的一个标准。

中国有一个非常悠久的一个习俗,叫“闹洞房“。过去结婚,一通折腾,把新娘、新郎全部折腾遍了,最后塞进洞房以后还允许你捅破了窗户纸往里看。为什么允许你看呢?是因为是这架子床。架子床我刚才说了它有帐,你在里头他是看不见的,换句话说,它是屋中有屋。你要今天这西式床,我估计你捅破了,人家跟你急了,那肯定跟你急了,绝对是不允许你往里看。所以它的习俗的产生一定是跟它东西的道理是紧紧相关的。这就是架子床的功能。

架子床还有很多我们今天忽略的好处,我们今天的床是平面的,我们甚至现在的床都成单床头了,我们今天上家具市场去买床,很多床都是单床头,就一个床头。过去的床头是两个床头,而且过去在漫长的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床头是顶着墙放的。一定有一面顶着墙。不顶着墙心里就不踏实。现在还有很多老年人的床是顶着墙放的,不管这屋子后来改善到多大面积他的床一定要顶着墙,要不然他不舒服,对吧?西式床是一定要搁在屋子中间的,因为它两面自由上下,那边要有下床的地方。那我们的架子床它过去的好处在于什么呢?你比如说床上有很结实的栏杆,有柱子,你可以抓住它,在这些地方所得到的潜在的好处是今天的人不知道的。我们可惜中国人放弃了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变化,带来了很幸福的这样一个层面享受的这样一张床,被我们逐渐地抛弃了,让我们自己都睡在了外国床上。

欧洲使用什么床睡觉呢?我们到欧洲去看,你比如你上凡尔赛宫可以看到它也是架子床,它的架子床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架子床至少三面有围子,甚至到四面,前面、正面还有两个短围,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中国床和西式床的本质的不同。

我们的床是单面上下的,西式的床是两面自由上下的。两面自由上下和单面上下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床有先后,有主次,有尊卑。西式床就没有,你爱怎么上怎么上,所以西方人闹男女平等比我们早,从床上就开始了。他很自由,我们不行。

老爷是睡在外面的,太太是睡在里侧的。为什么老爷要睡在外头呢?是男人对女人的一种保护。一旦床有了围子,有效面积就在增大,你不信,你同样大小的床,你只要有了围子,你这个床就可以多睡一个人,因为他不会掉下去。我们睡觉的时候如果你的胳膊腿伸出床外以后,你会不由自主翻身,就会往里翻,你没醒就会往里翻,有围子你多靠边你心里都不会害怕。那么太太如果睡在床的里侧的时候有问题,半夜她要起夜,按照礼制,老爷要坐起来,太太要从身后下去,那不允许太太才老爷身上跨过去。那么如果太太老起夜,这老爷这宿就算麻烦了,就老得起来,下去,上来,那么主次是什么呢?是老爷睡在主位上,主位是靠背的;太太睡在次位上。尊卑也有了,刚才我说了从形式上的尊卑,你必须按照礼制去走,所以中国的床跟西式的床更多了一层文化内容。

清代太师椅跟明代比较起来,有很多新优点,但同时失去了很多过去的优点。比如圈椅,就是太师椅的初始状态,它的优点是什么呢?

第一它是四足落地,有一个椅面像卡子一样,卡住这个椅子,所以它非常牢固。我们今天看到很多明式家具,历经四五百年不坏,就是因为它的结构上,非常牢固。这是它能够流传到今天让我们能接受的一个基础原因。

第二,其他椅子的靠背和扶手之间都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当你休息的时候,你的小臂得以休息,搁在扶手上,但大臂是悬空的。只有圈椅,当你休息的时候,是大臂,小臂同时着陆,这就是圈椅的一个最大的优点。过去房间里没有空调,没有电扇,到夏天非常热,那么圈椅坐在面的时候,胳膊架起来,底下是通风的,非常舒服,彻底地休息,我倒是建议大家要有机会呢,买一只圈椅,累的时候坐在上面可以很好地休息。

圈椅结构简单,结实、舒适、美观。两千年来,中国人、外国人设计的所有椅具当中,被古今中外的家具设计师公认设计的第一椅具,就是中国的圈椅。它的上半部分是圆的,所以也叫圆椅,还有一种说法叫罗圈椅,这个说法很少,但历史上有这么说的。

这个圈椅这么有名,很多人就开始追求这个东西,都希望买到一对圈椅,我有一个朋友,跟我还算比较熟,早年,听我说,圈椅有这么多优点,就自己去找了,自己出去跑到外地,跑到山西的山区,买回一对给我看,兴致勃勃连夜拉着我上他们家看。我看了以后呢,说得比较婉转,“你这个椅子看着不怎么老。”他说:“不可能!”我问:“为什么?”他就跟我讲,他怎么去的,他坐火车到了太原,下了火车,改汽车,坐汽车,坐了好几个小时,下了汽车以后,骑了两个小时的毛驴,上了山顶上,山上有这么一个村子,人家领着他去的,去了以后,在一个老太太家里,看见这么一对圈椅。然后,他就跟老太太说,说您这椅子卖吗?老太太说卖,说多少钱呢?说一万,那当时的圈椅,已经比较贵了,我觉得在北京买。当时都是十万八万一对,他一万块,他说就觉得捡了大便宜。然后他就跟人家磨磨蹭蹭,最后把这东西买了,就回来了。

我不好意思说它是假的,我只能说它不真。他说亲自去的,我看见了那村里的全部情况,他说那个村,由于在山上,交通闭塞,它跟外面沟通不多,有大量的近亲结婚的,所以村里有很多先天愚性的,就是有很多傻子坐在那儿晒太阳,那村里人,半村都是傻子。然后呢,说那儿人,那老太太,她懂什么圈椅?他说,老太太不懂,她怎么骗我呢?再说了,这椅子怎么弄上山去的?要假的怎么上去的?说我这个骑着毛驴上去,都还骑两钟头呢,怎么上去的。我说这事就怪了,我问问你,这椅子怎么下来的?他说我给人家100块钱,人家帮我扛着下来的,我说对了,人拿20块钱就扛上去了,对不对?你给的钱还多了,我说后来你走了以后,那满村的人都说什么吗?他说说什么呀?人家就说城里来了一个傻子,把这椅子给买走了。对吧?就是你不要认为你是很聪明,人家觉得很怪,这么一对椅子怎么能值一万呢?我说你想过没有?怎么一个老太太什么也不知道,敢给你开一万块钱,你觉得在城里不是钱,但在那么一个偏远的山村,一万块钱是巨大的钱。她怎么能开出这个价钱,你想过吗?我说现在你那椅子上,有一个证据,铁证如山,你这椅子是个假的。然后他说什么证据?我说:“你注意看没有,过去的圈椅底下全是综绳绷着,你这椅子上绷的是尼龙绳。”

我记得很清楚,我坐在他那个椅子上,我手在底下拉那个绳,嘣嘣,跟琴弦似的,我说你这都是尼龙绳,你注意到了吗?然后他翻过来说这东西怎么变成尼龙绳了呢?他就不注重这个事情,不注重细节,我觉得收藏当中,有很多时候,要注重细节,细节很容易漏出破绽。

我买过一个很重要的太师椅,这把椅子靠背上有四个字:风光和雅。你听着不觉得新鲜,就是很美的一组文字。但我们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的家具中,刻有文字的非常罕见。所有有案可查的,刻有文字的家具,都是阴刻,就是家具做好了,再用刀子把字刻出来,一般都是这个状态。这个椅子的四个字,是突起来的,那就明摆着,是在他做之前,就设计好了,非常规矩的四个篆字,风光和雅。

这个字,我就开始考虑,这个椅子是怎么回事?我在一个人的家里看见的。他当时不知道这椅子是紫檀的,他就跟我说,是一红木椅子。说你来看看,就一只,我看完了这是一很好的椅子,我说多少钱?他说五千块,因为当时的行情,红木的一只太师椅,就值五百块钱,但是他要五千块,可是当时这只紫檀的椅子能值一万块,他要了一个中间价,他没有按紫檀,他不懂嘛,他不知道是紫檀,他没有按紫檀去要价,但是他以红木要价,要了一个红木十倍的价钱,当时我还觉得,心有不甘,觉得这便宜得占到底,就想占这便宜,就说你这是红木的,没有这价钱,这人说的很好,说我不知道这椅子值多少钱?我就知道我自个儿,现在缺五千块,你给我五千,我就卖了,你给少于五千,我办不了事,我也就不卖了。在这种情况下,我只好认帐,我就五千块钱把这椅子买了。

这椅子后来据考证,可能是和珅他们家的,因为中国古代它在文学方面,凡是有造诣的人,都希望在某种时候,把自己的名字嵌进去,嵌的要天衣无缝。比如他说“风光和雅”,和珅说自己很风光,又很高雅,所以他这嵌进去了,据说这椅子的另外一只在恭王府,可是我去到恭王府转了转,没找着,因为恭王府很多地方都关着门,我很希望能看到另外一只椅子,能给它凑成一对。

清代的扶手椅到了后来以后,厅堂的摆设,我们有时候去苏州,比如到苏州拙政园里参观,可以看到很多的摆设,它一般都是八椅四几,甚至更多是十六椅八几,就是每两个椅子之间,搁一个茶几,这样摆着,作为厅堂的一种庄重的摆放。我们一般看电视剧,看电影都能看到这种状态,显得非常庄重,这是我们清代太师椅的一个普遍的摆法。

晚清以后,椅子零碎就越来越多,到了民国以后,它就受西方的文化的影响,椅子的曲线就增加地比较多,我们的椅子,你注意看,清代的都是四平八稳的,后来的曲线比较多。俗称“中山式”,孙中山的式样,受西方影响的,这种式样,这是民国的椅子。

元明之际太师椅的官椅概念非常重,就是给官员坐的椅子。到了清代以后,这种椅子逐渐走入民间的大户人家,普及性大大增强。

官帽椅,是中国椅具中最为舒展的椅具。官帽椅的名称也来自于宋朝,我们的椅子大部分宋朝就定型了。它是指搭脑两头伸出的地方,像宋代的官帽。我们欣赏宋代的人物画,都可以看到官帽旁边有两个大帽翅。官帽椅就取这个形象命名。这个官帽椅中,后来有很多变种,它还有一个俗名叫“四出头”,是指搭脑这两头,扶手两头,这四个位置都伸出一个头。

还有两出头,可能扶手两端不出头了,也可能是搭脑两端不出头了,这种都是特例,比较少。后来出现了四个位置都不出头的椅子,这四个地方都变得非常圆润,这种就叫南官帽椅。是不是南方先流行的,我们不做探究,目前也没有证据证明,是由南方先流行起来的。但一般来说,南官帽椅比官帽椅的年代要偏晚一点。官帽椅和南官帽椅,是宋代定型的两种非常漂亮的椅具。

那么还有一种椅子还有意思,它的名字非常俗,今天叫玫瑰椅,玫瑰是一种花,叫玫瑰椅,很多时候,人们在探讨这名字怎么来的?我们的椅子,刚才说了圈椅很形象,官帽椅也很形象,这玫瑰椅就没形象了,玫瑰椅早期的形象,是靠背和扶手是齐平的,到了明代以后,就定型为这样,它是在所有的椅具中,最矮的一种椅具,一般情况下,它的靠背高度,不高于窗台,不挡光,搁在窗户跟前,临时坐一坐不挡光。玫瑰呢,这个词最早是指美玉,玉器,我们将来讲玉器的时候可能要讲到这些,那么后来才只是一个花名。

玫瑰椅的来历怎么来的呢?有人推测这个椅子,也是南方开始流行,尺寸比较小,南方人管这种小椅子,叫鬼子椅,南方人管小一点的东西,都叫鬼子,是昵称,并不是有歧视。你比如说我们过去红军,有红小鬼,这个北方人是不习惯这个词汇的,鬼子,鬼子,这个听着不好听,所以鬼子椅,到了北方以后,被北方的文人改为了叫玫瑰椅,是有可能是这么改过来的,就是找一个美化的词,又有一点谐音,给改过来了。

我大概在80年代末的时候,我曾经有机会碰到过一对紫檀的玫瑰椅,紫檀的玫瑰椅是非常罕见的,那次是人家找到我说有这么一对椅子,在北京的一个老户家里,那人很缺钱,想卖,就要我去了,去了是什么时候呢?是年三十,除夕夜,我印象很深,我买东西,因为那时候年轻,容易冲动。就是有时候,钱差距觉得不大,可以付清的时候,就多给一点,但是带我去的这个人,知道我这毛病,告诉我说,你不能多带钱,我告诉你,他要2300块,你就带2000块,他肯定卖你了,说你要多带钱,你到时候一激动,又多给钱不好,你就揣着2000块。那时候就揣着2000块,2000块厚厚一沓,不像现在,现在是100块钱一张,那个时候没有100块钱一张的钞票呢,我就去了,晚上。到了以后呢,那人不在家,门还锁着,你知道那时候信息是不沟通的,没有手机,就在那儿等着,挺冷的,等了半个小时,那人跑回来,开开门,就指着这椅子说,就这椅子。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个卖椅子的很怪,人家一般都是在家等着,沏着茶,倒着水,这个好,怎么跑进来指着就要卖。

然后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你没看我连家都不敢回,我欠人家债,怕人家找我,他卖椅子,是为了还债。但我忽略了他这一点,我就给他2000,他不卖,他说必须2300,少了我不卖。然后我朋友就劝我,你不懂,你跟我走,他一会儿就追出来了。我记得很清楚,看着鼓楼,清冽的寒风,然后我们就从那个小胡同里往外走,然后我就幻想着那个人追出来,追着我说,马先生,我卖给你了,我最后都走到大马路上了,看着出租呼啸而过,他也没追出来。那时候,我就不懂人家的心理,当时他就差2300块钱,他卖这个钱一定要够数,我不能因为这点钱,就放弃了这个东西,我当时特别喜欢,而且我也知道,紫檀的玫瑰椅,是非常非常少的。但当时就碍着面子,又不愿意再翻过去求他,后来再找他,他们家永远挂着锁,永远找不着。据说后来卖给别人了,失之交臂,现在想起来都很痛苦。

刚才讲到的椅具都是带有扶手,椅子里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形式,就是不带扶手,今天特别常用的椅子。这类椅子也有两种形制,一种靠背椅,搭脑的两端很圆滑,不出头,俗称“一统碑”。另外一种两端出头,叫“灯挂椅”,也很形象过去墙上有一些挂油灯的架子,掰过来就把油灯挂在这个位置,所以就叫灯挂椅,也很形象。

这两种椅子处于次要地位,不是特别正式的椅具。我们注意看,西式餐厅,一般两头的椅子,都是带有扶手的,表明了主人和重要客人的身份。两侧的椅子一般就不再设有扶手,除非是特别重要的场合。它就显示了一个等级差,这个等级差在中国的家具中是细微的体现,它不跟你说,但是你能看出来,你注意看,明代的那些版画,可以看出来,主人坐的椅子,往往是带扶手的,客人或者一般下人坐的椅子,是不带扶手的,表示了一个等级差。但是早期不是这样,你看韩熙载坐的那个样子,他盘腿坐,他垂足坐,都是坐一个大灯挂椅上,那个椅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叫禅椅,禅椅是什么意思?是参禅打坐,坐的椅子,它一定要留出盘腿的位置,所以禅椅的座面都比较大。你比如故宫有这样的禅椅,我们博物馆里也买过这样一只,这个禅椅就非常大,可以盘腿坐在里头。

我早年在天津买过一对红木的禅椅,那个椅子很怪,扶手缩进去,非常短,前面伸出来一块非常长,你坐在那个椅子上靠不到靠背,因为你只有全都坐上去,盘腿才能靠上那个靠背,非常舒服。但是卖我椅子这个人,是不懂这事,他是不知道的,他不知道,他就说这椅子很怪,搁在我们家,谁都不爱坐,一坐,还靠不上靠背去,前面伸的这块,几次想把他锯了,就又不知怎么接,然后就把我叫去了。我一看,心中大喜,我觉得我碰到这么一对禅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那个椅子,大家要是有机会可以到博物馆去看看,它形制上非常怪异。

这种特殊含义的椅子,是有专属作用的。对我们每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家具,如果你每天能盘腿坐一会儿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你看我们很多僧人,宗教的人士为什么长寿呢?他在生活那么清贫的情况下,他还能长寿呢?打坐是非常好的,不要老没事窝在沙发里,看电视,中间摆一禅椅,盘着腿看完《新闻联播》,每天看半个小时《新闻联播》,盘着腿,一定对你的寿命都有好处,盘着,不要坐在软的上面,你图安逸的同时,就要丧失一个生命的代价,所以有时候要考虑自己叫正襟危坐。这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我看到天津那个禅椅以后,心中大喜,喜欢得不行。行话说“褒贬是买主,喝采是闲人”,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家说你这东西不好,是准备买,才说你不好,比如说你这瓷器,看这边磕了一小口,挑毛病,就是想买了,人家要这么说话,就是不想买了,说这你碗真漂亮,别少卖了,他肯定就不买了是不是?他就是褒贬,过去行话说褒贬,其实是贬,他贬这个东西的时候,他就是想买,当时我就贬这东西,我说你这个椅子多难看,这什么比例?坐着也不舒服,那人说是,我说你坐上面,扶手都摸不着,因为扶手在后头。然后他就说多少钱呢?后来用很便宜的价钱买了。后来以后又碰到过那样的一对,是在一个拍卖会上,卖的很贵,没能力去买,就没再买,有一对做展览就足够了。

禅椅是很特殊的一种椅具,一般人很难见到实物。但更难见到实物的是什么呢?鹿角椅。除了上故宫,没有人收藏过。鹿角椅是满清皇家专用的椅具。皇帝用他亲手打来的鹿,命造办处的工匠造了这种椅子。从皇太极开始一直到嘉庆,除了雍正,每个皇上都打过鹿,都做过这样的椅子。沈阳故宫有一把鹿角椅,是皇太极用的,那时还没入关呢。故宫和避暑山庄里都有,八国联军来了以后损失了很多,现在故宫里大概还剩下四把鹿角椅。

乾隆皇帝是中国写诗最多的人,一个人写的诗,跟全唐诗差不多。他每打一头鹿,命令工匠造完椅子,就写首诗。比如在乾隆二十七年的时候,乾隆就写了诗“猎获八叉角”,鹿角是八叉型;“良工制椅能”,是说找一个好的工匠,把鹿角变成椅子。乾隆活到89岁,当时才52岁,年富力强,心态还比较好,总去打猎,制作这个椅子的时候很高兴。十年以后,乾隆三十七年,皇帝62岁时又在另一把鹿角椅上题了诗,这时他写的诗就跟前面那个不太一样了。他说“制椅犹看双角全,乌号命中想当年。”他开始回忆了,人一开始回忆就进入老年了。年轻的人都不回忆,说的全是未来,赶明儿我买房子,我买车,是吧?这都是未来。那老年人都说我早年买的那车,怎么样,怎么样,都说的是这个,所以人一到回忆的时候,就进入老年了,乾隆62岁的时候,按照今天的标准,都退休了,也进入了老年阶段。所以他写的这个诗,也反映他的心境。

中国语言非常严谨,凳的第一个概念,就是没有靠背,没有扶手,是平面的。凳是怎么来的呢?椅是倚靠,凳是踩踏,蹬踏。凳的第一个、初始功能是踩的,不是坐的。今天残留的痕迹就是上马凳,过去上马,马背高,得踩着那马凳上去。有的大户人家跟前,干脆就有上马石。

东汉刘熙,在《释名》中说,“榻登施于大床之前,小榻之上,所以登床也”。凳是一种上床前踩的家具。我们今天家里使用凳的一个简单的功能就是增高,比如你够高处,换个灯泡,拉个凳子就踩上去了,对吧?

凳子的好处是什么呢?首先凳子没有方位感,它方便,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坐下去。椅子则不行,椅子有方向,必须从一个固定的地方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