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空间:农家小女手握现代物资
作者:春水煎茶 | 分类: | 字数:42.6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4章 缘木阁开业 言乐松中秀才
随着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响起,盖在木匾上的红布被撤下,缘木阁三个字显现在众人面前。
如此就算是正式开业了。
林木的店铺比较偏僻,就算有炮仗声音引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但真正进店铺,进了店铺又购买东西的人却没几个。
不过这也让林木很高兴了,以往一两天才能开一单,今天一早晨就卖出去了四样东西了。大家都对十二生肖存钱罐很感兴趣,只是一问价格需要二十文一个,又都被劝退,最后只卖出去两个。
言秋看着店铺里来来往往的人,觉得满意,她不想太过惹眼,但也不想太害怕被人陷害而畏手畏脚,从一些微末不起眼的地方入手,逐渐渗透,等到别人注意到自己的时候,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不可轻易撼动。
*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天。
言秋一家和言大河一家齐聚老宅,一起吃年夜饭。
言秋也信守承诺的多准备了一份年礼。
除了一百斤细粮以外,还给两位老人准备了适合他们穿的布料,另外再准备了两床厚的被褥。
言大河则是准备了十斤猪肉,和两只鸡鸭。
看在这丰厚的年礼上,言婆子也难得的没有对众人发火,大家都喜气洋洋的过了个好年。
言婆子也更加对那道长的话深信不疑,虽然对没办法控制住对老三家钱财的眼热,但眼下的生活让她已经很满意了,而且再过一个多月自己最宝贝的小儿子就要下场考秀才了,她不想让儿子因为别的事情烦心。
乡试的时间是每隔两年,在二月底三月初的日子,今年的乡试定在了三月初三。言乐松到时候要去县城,如果考中秀才的话,同年9月便可参加院试参加举人的考试。
院试的时间是每三年一次,过了院试就是会试,会试考下来就是贡士,最后一步是殿试,由当今皇帝亲自出题考较,取前五百名考生的的成绩赋予进士称号,这也是是科举考试中最最高功名。
考中举人后可以选择继续做官,也可以选择继续科举之路。只不过举人就做官的人,大多官职都比较低,要么去偏远地区做个县令,要不就在比较大一点的府城或者繁华的县城做个县簿之类的小官。
按照言乐松的想法,自己是想要一路考下去的,考到自己认为到达了自己极限为止。
他对于自己这一生要走的路还是很明确的,走科举之路,走民生之路,上辈子他为了国家捐躯,这辈子他依旧要为了人民而奋斗。
当然,言秋对于他的想法大约是知道一点的,所以言秋也愿意在自己挣钱之余协助一下言乐松,成全他的拳拳爱民的心。
之余言秋自己?抱歉了,她只想苟着搞钱然后等到某天能够报仇的话就更好了。
*
言乐松去考试了。
在家呆着的言秋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老是想着言乐松科举的事儿。三月天还很冷,言秋怕言乐松在考场受苦,在空间里扒拉了半天,想找保暖的衣物让他带着。
又精心准备了空间里的感冒药,退烧药,治疗腹泻的药等等,都让他备了一些,用不上最好,万一有个突发情况也能应付。
最后还买了一个能带进去考场的小暖手炉,这样写字冷了还能暖暖。
别的不说,就这暖手炉倒是给言乐松派上了大的用场,由于天气比较寒冷,墨水研磨出来后不久就会变得有些凝固,这让言乐松写考卷的时候,笔尖很涩,一点也不通畅。
于是言乐松拿着暖手炉靠着磨盘,一直维持着墨条的温度,这才让言乐松安心答题。
考试的这九天,言乐松基本上没遇见什么困扰,身体除了有些疲累外没有异常,但是同样一起考试的学子有的着凉发烧被抬走,有的半夜拉肚子,还有的因为笔墨的问题考卷上不是黑点点就是黑团团,还有因为准备的干粮不够饿的晕倒的等等。
言乐松不禁感慨自己真的很幸运。
回了家以后,言乐松在自己屋里睡了整整一天一夜,直到他被自己饿醒。
醒来的言乐松就着泡菜吃了两碗鸡蛋面条,吃完才觉得自己活过来了。家里人虽然都很紧张言乐松的成绩,但是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询问言乐松考的如何,因为在言大河他们眼里,能考中童生已是大幸,考秀才?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好吧。
但言秋不这么认为,不管是童生还是秀才,考较的还是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本事,再加一点自己对于皇帝的歌颂,没有太大问题。
事实也和言秋预想的差不多,在月底放榜的日子言乐松考中了秀才,名次不上不下,第三十九名,但这足以让全家人甚至是全村人沸腾。
一时间上门恭贺的,想结亲的,想挂靠土地的让言家村老宅门庭若市。言婆子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秀才啊,那可是秀才,全村都没有一个秀才,村长的小儿子今年也考了,但是没有考上,自家儿子却考上了,那自己家可比村长家还厉害呢。
第174章 缘木阁开业 言乐松中秀才
如今言婆子的日子可以说过的相当不错了,顿顿吃着白面馒头或者米饭,隔一两天就能吃上一顿肉,还有新衣服穿,老三能挣钱,老四考取了功名,言婆子觉得自己简直再过神仙日子。
“这分家啊,真分对了!老头子你说是不?”言婆子坐在院子里笑呵呵的对着言铁水说,言铁水眯着眼睛抽着新买的烟丝,是不是吧嗒两口“算你还有点本事。”
*
等言乐松放榜的这段日子中间,言秋大棚蔬菜的生意也渐渐到了尾声。
这天言秋把言大牛和林孟芳喊到屋子里神秘兮兮的对他们说“爹,娘,你猜猜咱们今年冬天赚了多少钱?”
听到聊钱,林孟芳起身就把房门关上了。转过身迫切的问“小秋你别卖关子,快说,我觉得起码得两百两吧?”
言大牛只盯着那钱箱子,他跟着王青山送货,大约是知道的,但是还有一部分货物是言大河送的,于是他猜测“我觉得得有四百?”
言秋打开钱箱子,把箱子里的银子倒出来“一共是六百四十五两又五百文。”
言大牛吞了吞口水,他有点不知道六百多两银子是什么概念,毕竟之前他觉得家里有六十两存款的时候都觉得这钱够花一辈子了。
“啥???!!”林孟芳尖叫,随即又压低声音但依旧兴奋“小秋?真的假的?六百?两?”
言秋摇摇头“不对娘,是六百四十五两又五百文,怎么?有了六百两就看不上那四十五两和五百文了?”
林孟芳有点震惊“不是不是,我想过这个会很挣钱,但是没想到会这么挣钱,天老爷,我真的要去寺庙拜拜了,真的是菩萨显灵,佛祖保佑了。”
听林孟芳说起这个,言秋想起来玄正道长,之前明面上没有钱,她也不好明目张胆的去重修道观,只好定时给道长送些粮食和衣物过去。
如今正好,是时候重新修建道观了。
“爹,娘,我是这么打算的,等大棚蔬菜的生意今年彻底结束的时候,就把工钱给大家发下去,正常工钱是九百多文,我做主一人给一两银子,地里的菜就用来腌制泡菜,到时候一家分一坛。剩下的钱先放我这,我再研究点别的赚钱的生意。”
言大牛和林孟芳自是同意的“行,小秋,这钱本来就是你赚的,我跟你爹我俩没什么好主意,钱放我们这里也没什么用。”
得到了家人的同意,言秋从倒出来的钱箱子里拿出来了二十两银子,往言大牛和林孟芳一人手里塞了一锭银子,“爹,娘,一人十两银子,想吃什么想买什么尽管去花,花完了再问我拿就是。”
言大牛高兴的就要往怀里揣,林孟芳一个眼神刀子甩过去,言大牛老老实实又委屈巴巴的把手里那一锭银子交到了林孟芳手上。
拿到银子的林孟芳温柔的对言秋说“小秋,你休息会吧,我给你做好吃的去。”
“行。”
*
大棚蔬菜的生意在言乐松放榜的前五天终于结束了所有的供货生意。言秋给来帮忙的王青山父子,刘寡妇母女,还有麦穗夫妻俩,一人发了一两银子的工钱,还有一坛泡菜。
刘寡妇推脱自己闺女还小,没干多少活,不能拿这么多钱,最后还是被言秋吓唬要是不拿钱的话今年冬天就不让她们来干活了,刘寡妇这才作罢。
随后言秋安排人把大棚拆了放入库房,等天凉了再重新安装上,这里夏日雨水多,风吹日晒的,言秋怕油纸有损坏。
清理好的空地,言秋种植上了自己空间里的红薯,又大又甜的红薯。王青山父子和刘寡妇都没什么田地,于是他们就继续打算跟着言秋干。
言秋没有按照一天三十文的工钱给他们,而是约定等到红薯成熟后,分地里的一成收入给他们,另外在这段日子里管他们的饭食,每日再给他们三文钱。
言秋自认为已经很大方了,刘寡妇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图的就是一日两餐,有个稳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很利索的答应了。
王青山这边就有些顾虑了“小秋,我恐怕不能日日来做工,我还得去山里打猎,你看你虎子哥也到了成亲的年纪了,我得多攒点钱给他,我知道跟你做活你管我们吃食,还给银钱,但毕竟离虎子成亲需要的钱也太少了。”
言秋一想也对,毕竟红薯对于他们来说还是难吃产量也一般的产物,收成之后还只分的一成,确实太少了,工钱也少。
于是言秋思索了片刻就回王青山“这样吧青山叔,你让虎子哥在地里给我干活,你要去上山就去上山,平日里就过来给我干活,我一天给你五文钱,但是地里的收成我就只能给你们半成,你看着咋样?”
王青山搓着手有点不好意思“这样会不会太让你吃亏了小秋?”
言秋摇摇头“没事,我们都是一个村子的,你又救过我,况且这红薯,是真的我花了大价钱请人专门培育出来的,产量一定不会低,口感也好,我亏不了的,等到九月收成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那行,就按你说的来,不过以后别再把我救过你的事儿挂在嘴上了,这一年来你给我家的帮助早已超出了我帮助的事情,再说任谁看见都不会不管的。”
说定后,言秋就开始了她六亩地的红薯大业。
据她所知,在这个朝代,一日一餐,一日两餐是大多数农户人家的常态,归根究底就是粮食产量上不去,大家就会吃不饱饭,越吃不饱越没力气做农活,或者说完美侍弄田地,就会导致田地的产量越低,继而进一步恶性循环。
言乐松想解决民生问题,红薯是个很好的开端,言秋不确定自己手上的红薯是不是耐寒那一品类的,只能通过实验才能知道,但是今年是第一年,所以言秋打算三月再种植红薯。
等到明年再专门留一亩地,从一月就种植,如果确定空间里这批红薯数耐寒的话,一年就可以收成两次红薯。
这样土地的利用率会提高很多,相对的产量也会提升。
*
言乐松考了秀才之后,在书院也出名了,目前书院也就五个秀才,加上言乐松是第六个。但是他们大多都是家境殷实,或者家族里给了支持的,像言乐松这样真正的农门出来的学子秀才,书院还是头一个。
于是一时间,言乐松成为了书院的明星,就连书院的院长都亲自见了言乐松一面,与他聊了许久。
大家都不禁感慨,那个之前默默无闻闷头走路的人怎么一跃成为了秀才,而且像言乐松这样人都能考上秀才,这给家庭条件还不错的人家的学子带来了一股压迫感,于是书院里也悄悄的刮起一阵学习之风。
言秋后来问过言乐松要不要考举人,得到了肯定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