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嚣张大反派,每天都被强制爱
作者:日初之时 | 分类: | 字数:61.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8章 风流嚣张的敌国质子63
自秀女毫无征兆地被皇帝接到行宫后,姜棠便开始坐立不安。
他隐隐约约察觉到,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将发生在他身上。
经过多方打听,他总算从皇帝内侍处打听到一点似是而非的消息。
——皇帝有可能会严惩他。
严惩他?
对最近的行为深刻反思后,他只想到了一种可能。
但这种可能,实在有些荒谬。
皇帝怎么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秀女,而严惩他呢?
但那名内侍,已经不敢在透露其他。
提心吊胆过了好几天,姜棠眼周都染上了重重的黑色,像是被人打了一拳。
他不想坐以待毙,积极托人周旋,想在惩罚下来前找到转机。
但最终却一无所获。
不仅没能从行宫那边得到一些靠谱的消息,甚至连京城内部,都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这样的氛围让他再也无心寻欢作乐,终日闷在房间里,郁郁寡欢。
很快,不祥的预感应验。
他接到了从行宫那边传来的圣旨。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就是将他从一个尊贵的皇子,被贬为了庶人,且不得再入京城。
三日内,姜渡会回京,来接手处理中宫事宜。
而他,也需在三日内收拾好东西,滚出紫禁城。
圣旨上并未明说他是为了什么受罚的,只说了句‘德行有亏,言行无状,难当大任。’
心里悬着的石头重重地砸下来,姜棠反倒比前几日更加冷静了。
他始终不敢相信,皇帝会真的因为他宠幸了一名秀女,就降下如此重的责罚。
“公公。”姜棠摘掉腰间的玉佩塞到传旨人的手里。“你就明白的告诉我,父皇究竟是为了什么才罚我这么重的?我就算死,也得做个明白鬼不是?”
那公公托起玉佩瞧了好一阵,眉开眼笑地表示:
“咱家也不甚清楚,我只能告诉你,新住到行宫的那位秀女,现在正得宠,陛下日日都亲密作陪。”他摇头晃脑。“这宫内,都已经多少年没人有过如此盛宠了呀!”
“就这样?”姜棠十分不满这个答案。“她为什么会突然得宠,公公可知道?”
也许是想着面前这人不久后就是位连他也不如的庶人了,那公公神情倨傲地抬起头,拉长声音说:
“五殿下的问题,未免也忒多了些。这不同问题的价值……”
很明显,他这是要趁姜棠变成庶人前,多从他这里捞一些油水。
姜棠面容扭曲一瞬,却又很快神色如常地将自己手上的扳指取下来,交到了传旨公公的手里。
他咬牙切齿地说道:“公公可还满意?”
“尚可。”收了东西的公公十分满意,于是大发慈悲地告诉他:
“那秀女,啊,现在应该叫裳妃,据说,她肚子里,怀了龙种!且据钦天监说,这龙种,与姜国国运息息相关,若是被人冲撞了,姜国也会随之元气大伤!”
姜棠握紧拳头。“一派胡言!”
就因为这样的无稽之谈,皇帝就要将他直接贬为庶人?
开什么玩笑?
他怒不可遏,在那传旨公公还在欣赏新到手的两样东西时,直接冲到一旁的侍卫跟前,抽出刀,砍了传旨人的头颅。
干净利落,不带一丝犹豫。
既然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那不如干脆,自立为王!
*
袁衡跟刚到行宫不久的慕鸿宁,还有姜渡和池舟,一起在江南的某个茶馆里喝茶听书。
台上的故事正讲到精妙之处,台下的故事,也不遑多让。
“真反啦?”袁衡有些不可置信。“还真是越无知,胆子越大。”
“贬为庶民对他来说,应当比死还难受。”姜渡给池舟补上茶。“他又占据着天时地利,想要占山为王,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袁衡:“陛下那边怎么说?”
“唔……”姜渡笑笑。“他想让我带兵平反。”
“那你怎么还坐在这里喝茶?”
姜渡:“我拒绝了。”
袁衡不解:“为什么?多好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啊?只要拿下,复太子之位,难道不是水到渠成?”
问完,他又立马把目光转向正在嗑瓜子听书的池舟身上。
“不会是这狐狸精不让你去吧?”
池舟耳朵一动,嘴里磕了一半的瓜子都放下了。
“少冤枉我,是他自己不去的……慕鸿宁,你管管他这张乱说话的嘴!”
慕鸿宁像是在训小孩子一样:“世子,不可胡乱冤枉人,道歉。”
“……不是就不是呗。”袁衡嘴撅得老高。“对不起嘛。”
池舟:“哼,暂且原谅你了。”
姜渡哭笑不得,跟袁衡说道:“他也不是为着你怀疑他发作……你少喊他几句狐狸精吧。”
袁衡小声嘀咕:“……就喊就喊。”
池舟听力向来灵敏。“你——”
“好了。”姜渡把剥好的瓜子肉推到池舟跟前。“吃。”
池舟眼神透亮,舀了满满一勺送进嘴里嚼嚼嚼。
见成功让他住了嘴,姜渡边继续剥瓜子,边把话题拉回来。
“你仔细想想,就算少了这个功……这太子之位,又能给谁呢?”
眼前年龄合适,且有能力坐上太子之位的,唯有姜渡一人。
此时,皇帝叫他去平反,目的有二。
一是,消耗他。
最好是能让他惨胜归来,元气大伤,最好没什么活头。
二是,试探他。
平了反,恢复他太子之位,那便是板上钉钉之事。
若他对此事表现得太过积极,反而会引来皇帝的疑心。
所以,最好的选择就是,什么也不做。
姜渡这样一通分析之后,袁衡才恍然大悟。
不过他又产生了新的疑问。
“……我记得,你是很崇拜你父皇的,什么时候,也会用这么冷漠的目光来看待他了?”
姜渡顿了一瞬,声音极轻。
“从他追求长生之道伊始,我对他的崇拜之情便早已经消散。”
不过这些感情于他来说,本就只是靠着血缘和书中倡导勉强维系的,放下,倒也没有多困难。
……
在姜渡两次拒绝手足相残之后,皇帝派遣西南军,剿灭了在京城的叛军。
姜渡被派回去打扫战场。
这回,他没有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