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随身带着两神器

作者:莫明日月 | 分类:都市 | 字数:52.3万

第五卷 钱钱_第四十六章 绝品粽子2(三更,求收藏)

书名:随身带着两神器 作者:莫明日月 字数:2724 更新时间:2024-10-10 18:14:01

(046)

某人不得不佩服某千金的味觉,不得不承让自己稍逊不只一筹,拍马也难追。从厨师和食客的角度,俩人可说天衣无缝的拍档。

也许将来有幸成为厨神,那么与食神正好天造地设的一双。某人不由情不自禁的想。

“鲜鲍粽稍稍有点油腻。你的想法将五花肉的猪油逼出进入糯米中,但是鲜鲍已经融合三凤靓汤,可能过犹不及吧。”

经典,经典。

蓝敬之大喜过望,马上屁巅屁巅继续试验,五花肉换成猪背脊肉,再一尝果然不可同日而语,色香味美俱上佳。

一品斋的老板尝过之后眉头紧蹙,半天才舒展开来。

“怎么啦?”蓝敬这试验过后的新品已经得到食神赵琦的再度认证,确认无误后才给张英树作最后的敲定。难道。。。。。。

“你的芦苇叶从哪儿来?”

“这。。。。。。”敬之不太习惯撒谎,一下子还没有组织好语言说词。

“呵呵,味浓又淡,清爽而匀,香清而悠,矛盾啊,矛盾的综合体,却又是上上之品。想不到蓝先生这样的芦苇叶都能找到。不对呀,这儿根本不产芦苇叶,从何而来呢?”

某人总不至于说是空间里栽种的产物,哪还不把一品斋的老板吓趴下。

见某人沉默,张英树淡然一笑,“商业机密,自当不宜公开,不宜公开。”

敬之心想汗啊,他还从来没打算连这些还要保密。心想,我最主要的是汁水和汁汤。他不是不知道,只是对其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其实因为在空间中制造,用的闷罐及煤饼炉都是百年以上的文物,都是神器。那些诸如鲜鲍、糯米及调料都是在空间中待过,因为时间太短,虽不能脱胎换骨,至少也经稍稍改良。

“味道咋样?”某人最关心的问题。

“好,太好了。到底是广州新崛起的厨坛新贵,味道就是不一样。鲜鲍是本地的吧,但经你烹制不弱于南非鲍。糯米由猪肉和鲍鱼的双重融合,口味比我们的王牌珧柱粽有过之而无不及。”

张英树激动地紧握着蓝敬之的右手,弄得某人不太适应。心想,不过粽子而已,要不要小题大做?再说,你张老板又不是美女,何必如此亲热。不会有哪种倾向吧。

不自然的蓝敬之抽回手道:“哪里哪里,刚刚试验的新品,还请张先生不吝指教。”

“行,咱们废话不说,先参观一品斋的工厂,再谈合作事宜。”

说走就走,张英树雷厉风行,马上将进口雅阁从停车场开出奔向黄埔工业园的一

品斋工厂。

蓝敬之以前服务的工厂都和机械打交道,无不是黑嘛嘛油腻腻的一片。

一品斋的工厂可以说一尘不染,进车间需要穿白大褂工作服及工作鞋及工作帽,进行三道除尘杀菌,才正式入车间。

车间内是恒温十八度,地面是金刚砂绿色,不会产生丝毫的尘埃,窗户全部紧闭,墙面都是高级乳胶漆。

包粽子是流水线作业,每组八个人,动作非常娴熟有序。每张台有看板,图片加说明非常明晰。

卫生状况更是做得一丝不苟,每一次的离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消毒处理。

墙上挂着许多漫画的提醒图片,生动活泼,就算文化不高的也能一目了然。

某人大开眼界。怪不得能卖如此高的天价,不一般就是不一般。亲眼所见的他终于心悦臣服。

是次的所见所闻,对他日后的管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这是后话。

“走,去我的办公室坐坐。”

又是换衣换鞋脱工作帽一系列的烦琐但相当严谨必要的程序。脱下的衣服、工作鞋、工作帽都进入回收桶。

看不明白的某人不耻下问,“这些就穿一次。”

“呵,是这样的,只要穿过就得进行清洗烘干杀菌消毒。”

车间可用奢华两字一点不为过,但张英树的办公室确是普普通通比较简陋。泡上功夫茶,端了一杯给敬之问道,“你想如何合作?”

某人属于门外汉,当然得听张老板的。

“你看这样可好,一种是你提供制作工艺,确定鲜鲍、背脊肉、芦苇叶、糯米及调料由我们生产,按销售数量进行提成。我估计售价定为一百零八元,和原先的珧柱粽一样的价格,销售不会有很大的阻力。按行业的规矩,一般批发价是售价的三成,但是我们全权制作,包含材料费等,作价二十元一只给你回报。”

张英树报出的价格放现在的话叫收购技术的所有权。

二十元一只?没见过大钱的某人惊讶得心里直打鼓。如果一天可以销售一百只,那么就可以收入二千大元。心中翻腾,但面容没有丝毫的流露。他心中也知道,如此操作味道未必有保证,空间起了巨大的作用。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工艺再没有秘密可言,小心眼点,弄不好一段时间后鸡飞蛋打,渣粒都不剩。

好似了解他的心态,张英树又补充道:“别担心配方工艺的流失,产生不良的后果。我们可以签五年期的长约,所有的进出账包含销售帐都是可以公开的。我们的收银台都有流水号,一查就清楚。

但是首先要声明的是你的配方只能是一品斋独家享有经营权,不得再提供他人。我们在合同中还要规定五年合约失效,工艺和配方属一品斋拥有,专利费由一品斋支付。”

蓝敬之静静地等待下文。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你提供主材,包括食材的加工,芦苇叶的处理再交给我们,由一品斋来生产算加工费从批发价内扣除。如果采取包销的方式,那么以市场价的二折给我们。这个好处是你永远拥有专利权,不承当滞销的损失,只要依订单下多少,生产多少,就收入多少。”

某人对于第一种方式比较满意,懒人自有懒得想法。问题是最担心的口味的变化。中国菜不同于麦当劳、肯得基,后者是严格的配方配量标准工艺执行,味道相差不大,但鲜鲍却不能这样控制,四十八小时的的变化很难捉摸,基本的选材产生变化都难以控制,如果发生必须适时调整。再则,不为人知的是空间的作用,空间中用具的作用。

“为了保证质量的稳定,还是选后一种,我每天提供芦苇叶、鲜鲍、背脊肉、汁汤,其余由你们完成如何?”

“这样也行。”张英树很爽快,拿起桌上的计算器摁了几摁,“每一只你的收入十八点六元,你看如何?我估计每天的销售最初在广州的四家分店为五十只,以后会在二百只左右。”

蓝敬之脑海里初步算一算,扣去成本,每只的毛利润是十四元。以最低销售量计算,每天至少赢利七百元。

张英树和某人的想法不一样。以行内的惯例,专利人一般喜欢将专利捏在手上,不肯放出。其实食品专利一般只有三年,想要延期还得申请,只有他行内人才比较关注。对蓝敬之根本没啥大的用处。主要还是想拥有他的工艺配方。

小吃界的大亨并不会浪得虚名,他在台湾的名头更响,一碗牛肉面从百把元台币到上万块台币,仍然食客趋之若鹜。

他将台湾成熟的生意交给老婆经营,来广州这个南方重镇开始逐渐打开大陆的市场。

鲜鲍粽以他的眼光,今后最少能实现每天五百只的销量,但只是预测。他怕蓝敬之一旦期待值过高,不好交底。

空间的东东终于可以发挥余热,某人还是相当的兴奋。回到空间的他发现投入的昂贵海鲜长势比较喜人,明天就可以狸猫换太子,又是一把好赚。

他现在最重要的是计算海鲜的循环使用,不可以掉链,做到天天从菜市场补充新源,再从空间中取出相等数量的海鱼交给龙悦凤庭复称。

电话铃响。

田大美人的天赖之音又响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