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长公主重生后,首辅大人坐不住了

作者:董迟迟 | 分类: | 字数:36.7万

第12章 攀附

书名:长公主重生后,首辅大人坐不住了 作者:董迟迟 字数:2302 更新时间:2024-11-08 02:38:08

“殿下,萧千户又送东西来了。”

赵徽鸾道:“让人进来吧。”

“进来不了呢殿下。”

念夏探出个脑袋,告诉她:“萧千户这次送来的是平江府的太湖石,比奴婢人还高呢。”

赵徽鸾颇有兴致来到院子里,见萧青阑正指挥番子把太湖石立在池畔。

年前,她不过说了一句“缺个太湖石少点趣味”,没成想这就给她运来了。

眼前的萧青阑早已不是被困偏殿任人欺辱的落魄子。

章云驰总让她离萧青阑远些。起初,她确实不想沾这个烫手山芋。

当年,若非萧青阑出现在偏殿,她也不会救他。

可是萧青阑却当她是救命恩人,借玉衡宫改造,时常出现在她面前,话不多,眼里有活,什么都干。

玉衡宫改造好了。她无心收一个明明白白开罪过温鸿的罪臣之子入玉衡宫,便揣着明白装糊涂,问他:

“你想要什么?”

萧青阑第一次鼓起勇气抬起头,盯着她眼睛反问:

“殿下不需要一个心腹吗?”

这把赵徽鸾问住了。

诚然,她是很需要心腹的。

但这话从萧青阑嘴里问出来,她思索再三,想起来她曾同萧青阑说过的话。

——很好,就是这样,把你所有的不服气都憋着。

所以,萧青阑是想攀附她。

“本宫不需要。”

这一世,她是要拼尽全力为自己谋一个出路的,她也没有多余的心思去保一个没有根基、于她而言没有价值的内侍。

那以后,萧青阑更沉默了。赵徽鸾不知他在哪处当差,偶尔遇到,萧青阑对她毕恭毕敬行礼,同旁的内侍无二。

直到两年前,永昭三十八年。赵瑾昂走路走得好,东走西蹿,经常满皇宫乱晃。

那年深秋,天干物燥。宫里一处突然窜起冲天的黑烟。

走水了。

赵徽鸾看那方向,隐约有些不安。

惜春跌跌撞撞跑进来,哭道:“是西北角的小偏殿,太子殿下还在里边。”

又是那里!

前世新帝囚禁幼弟的地方!

她不敢回忆,迎着滚滚浓烟就要冲进火场。

她不能就这么失去弟弟,明明还有好几年,她还在努力,她还没有改变前世的结局,怎么厄运就提前了呢?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赵瑾昂……”

赵徽鸾疯了一般地哭喊。

萧青阑不知什么时候冲进火场。

等有人喊“出来了,出来了”,赵徽鸾才恍惚看到有人抱着她弟弟扑倒在她面前。

她抢过昏迷的赵瑾昂,一边附耳听心跳呼吸,一边喊:“传太医!”

听到太医说无恙,赵徽鸾整个人都脱力了。

她走出天璇宫,阳光刺得她恍如隔世,听到父皇下令“今日伺候太子殿下的,全部杖毙”,她竟觉得理当如此!

她狠狠闭了眼,才恍惚想起那个抱着弟弟冲出火海,烧伤半条胳膊的内侍。

“萧青阑呢?他死了吗?”

惜春摇头。

赵徽鸾笑了:“他倒是命大。”

萧青阑已经两次捡回性命了。

他出身将门,其父是有名的将领。

永昭三十二年,在温鸿还是次辅的时候,首辅是两朝元老、辅政大臣孟京。

萧父上书请求收复北边河曲之地,朝堂上只有孟京大为支持。温鸿等人趁机罗织萧父贪墨军饷、战败不报等罪名,买通萧父随从,诬告他结交近侍,贿赂孟京。

永昭帝大怒,孟京与萧父被判枭首,两家合族获罪。温鸿得以坐上首辅之位。

适逢皇后有孕,念幼子无辜,留萧青阑性命,罚没宫廷为阉奴。

眼下,萧青阑舍身救太子,陛下赐了赏,玉衡宫也赐了赏,他在宫里一时水涨船高,无人再骂他罪臣之子。

赵徽鸾摸清萧青阑的身世后,特地去见了掌印段思齐,让他把人安排进东厂。

惜春有些忐忑,问她:“温阁老会允许吗?”

那时,连秋已经来到她身边。

连秋说:“内廷的升迁何时轮到内阁来管?殿下想要提拔救命恩人,难道还要看阁老脸色不成?”

赵徽鸾赞许地看了连秋一眼。

她玉衡宫与天璇宫要保的人,温鸿老贼能耐她何?

更何况,父皇日益沉迷修玄修道,朝政几乎掌控在内阁手中。首辅温鸿又岂会在意一个区区内侍?

“殿下。”

萧青阑听到动静,转而朝廊下的赵徽鸾行礼。

赵徽鸾点头,示意他同自己进屋。

惜春领着人退下。

赵徽鸾边往桌案方向走,边问道:“水云间背后之人,你可知道?”

“奴才知道。”

萧青阑见她提笔坐下,便替她磨墨,“是通政司使,汪全。温鸿义子,今科榜眼汪文华之父。”

“是他啊。确是个赚钱的好地方。”

赵徽鸾眼也不抬,抽出三张纸条,沾墨写字。

“不止。他们手里那些不干净的银子,经水云间里一趟,就都清白了。”

萧青阑搁下墨条,视线落在赵徽鸾写的三个人的名字上。

“汪文华今年三十有一,在国子监为监生时,曾分拨到其父通政司的衙门历事。”

有“银台”之称的通政司,都说它是清淡衙门,可它主掌各地送入帝京的文书,所陈冤状、不法之事不知凡几。

这个位置,相当于可以扼住上达天听的咽喉,温鸿只会放他信任的人。

“看来汪全有意让儿子接他这个班。”

赵徽鸾轻笑,笔尖对着最中间的字条一动,圈住“汪文华”三字。

“陛下近年尤爱青词,夸得最多的是首辅温阁老。多半出自此子之手。”

“是个有才的。”

赵徽鸾不吝夸赞,却从头至尾划拉一竖墨痕,将汪文华的名姓勾了去。

“他呢?”

赵徽鸾在右手边的纸条上落下一点墨迹。

上边落着“王贺”二字。

萧青阑道:“王贺,出身江南盐官城,寒门子弟。此人醉心功名,力求上进。”

“哦?他去拜谒恩师了?”

“士子们金榜题名后,都会去拜主考官为恩师,结交同年,这是古礼。”

赵徽鸾想起来:“今年的主考官是都御史谢尚修,本宫记得他与温党不对付,是不是?”

“殿下好记性。”

萧青阑道,“王探花拜的不是谢御史,而是温府的门楣。”

“昨晚酉时三刻,他一顶青顶小轿,到了温府。”

赵徽鸾暗暗点头。

“本宫也有所耳闻,温阁老门生遍布,自从他中年丧子,这天下便多的是他的义子。”

她说着,又划拉掉了“王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