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开始当县长
作者:人生如逆旅 | 分类: | 字数:189.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791章 采访
现在条件有限,看不了大屏幕,只能用放映电影的方式进行着。
到时候播放的时候,画面肯定是清晰的,直接播放采访的画面,不会是这样的投影。
安排调查记者下去采访,害怕群众一时间不好不好理解,记者也很难一下就跟群众交心,现在的群众对待一个陌生人,也不会说真话。
所以就邀请地委和县里的人大代表,还有民主人士一起参与。
采访的地方,也是有选择的,像平乡县潘姚集,看到后面的集,就知道是干什么的地方了。
即使现在各地都有产销社了,但这种定期的集市还是会举办,主要是些零碎的,不好运输的,各地都有且价值不高之类的东西,也就这农村大集里面,大家有需求就会购买。
有时候还有各种表演,产销社在这边也是有点位的。
到了大集这天,这边还是很热闹的,人流量是往常的好几倍,也是采访的好时候。
胡玉生几人加后面的摄影师,一到集市,路过的群众就好奇的看着他们,一些认识当地人大代表的群众还打着招呼。
胡玉生也没有闲着,直接在这边茶馆里面采访了起来。
要说哪里的消息灵通,大家最爱闲聊,那肯定是茶馆了。
今天潘姚集茶馆的人也是特别多,屋子里都坐不下了,都坐到外面去了。
胡玉生一行人也是好不容易挤了进去,架好了摄像机,对这边闲聊的群众进行了采访。
话筒伸到喝茶的群众旁边,人家里都没有理会,还很贴心的推了回去,还提醒他注意带的东西。
胡玉生不好意思的问道:“同志,我在这边做个调查,可以问您一些问题吗?”
喝茶的一些人看了看,胡玉生很面生,也没有人认识,都没有理会,自顾自的喝起来茶。
县人大代表林文芳指着不远处的一桌说道:“那边的人我认识,我们去那边采访。”
一下子换了地方,林文芳跟这边的同乡打起来招呼,跟众人说明了来意。
一位喝茶的群众大声问道:“你们是电视台的,这是要在电视上播放的?”
胡玉生点了点头,在场喝茶的群众听到要在电视上播放,那是兴奋无比,现在聊得最火的话题是什么,那就是电视机,虽然电视台还没有开播,但里面放的东西看着也是很有趣,还不要钱,免费看。
喝茶的很多人一下子就围了过来,对着胡玉生问东问西,搞不清谁是记者了。
胡玉生咳嗽了一下,对着话筒说道:“现场的群众很热情,我们来采访一下群众,看看群众对粮食这个问题是怎么说的。
大家听我说,我们这个是要上电视的,大家一个一个来,我们聊聊天。”
将话筒递向旁边一个喝茶的大爷:“大爷,您家里种地吗?”
大爷下意识的推开了,胡玉生跟在场的众人解释了一下,大家才知道要对着这个玩意说话。
胡玉生接着问道:“大爷,您家里种地吗?”
“种地,我家有19亩6分地,当初分了我家13亩5分地。”
“今年的产量如何?”
“今年是个丰年,产量好得很,我们现在加入合作社了,地现在是我儿子在种,我们村今年粮食收获好呀,每亩地小麦有200斤出头,玉米400斤出头……比过去可是好多了。
村里都说了,是化肥和农药用得好,我们自己施的肥也多,比过去,一亩地要多收300斤的粮食。”
接着胡玉生又采访了一下周围的群众,粮食产量虽然有些不一样,但今年确实是一个丰年,粮食收获比起以往高了很多。
采访的群众里面,也有过去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近期才加入,没有购买到化肥,只购买到了农药。
用化肥、农药的土地,比起没有用的土地,产量上升很明显。
“诸位,我是省电视台的,这几位都是你们当地的人大代表和民主人士,我们收到消息,说你们这边农民家里粮食不够吃,这是怎么回事?”
一问到这个问题,有些人还是很想说的,但被旁边的同伴拉住了,有些人东张西望,赶快远离了话筒。
农民中也是有自己的生存智慧,知道了要上电视,到时候不是很多人都知道了,这要是说了不好的话,那可就得罪人了。
林文芳看着众人这个样子,大声骂道:“这是省里的同志下来做调查,省里王书记亲自安排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要你们说话的时候,这个时候就都不做声了,我记得平时一个个说话声音很大的呀。
潘苟发,姚松娃……当初是你们跑到我家里说今年粮食不够吃,上面收多了,现在怎么不敢说了,要什么想说的,尽管说出来。”
再林文芳的大声质问下,有些人又问了问,才确定是省里下来的同志,连忙一下跪到了地上。
把不少人吓了一个激灵,胡玉生赶紧将人给拉了起来,让他坐在了座位上:“您有话好好说,现在大家都站起来了,不再下跪了。”
“戏文里不都这样写着,同志你是省里王书记安排过来做调查的,今年我们过得苦呀,你可要为我们做主。”
“您有什么直接说,我都听着,我们先说说今年粮食的事情,你家今年留了多少粮食?被统购了多少,您都说一说。”
歇了一口气,潘苟发就大声说道:“我家今年就留了3100斤粮食,除去给牲口吃的,我家每人每年才430斤粮食不到,我们整个合作社都是这样的。
去年我们受灾了,一年还有差不多510斤粮食可以吃,今年还不如去年,到明年收麦子,还有差不多6个月,这么点粮食,你说怎么过。”
农村里面留的是原粮,原粮加工成成品粮,一般是75%的成品粮,缺粮情况下,加工后85%也是有的。
“你们今年丰收了,按照我们省的政策,你们这边留口粮560斤还是没有问题的,怎么差距会这么大呢?您说说情况。”
胡玉生来之前对粮食的统购,三定也是有了解的。
以冀省现在各地的粮食丰收情况,粮食产量越高,口粮自然也是越多的,过去一亩地也就300多斤的产量,现在普遍在600斤左右。
水利、农药、化肥、科学种植方法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一些没有加入合作社的,一亩地产量也就在400斤左右徘徊,差距还是很大的。
他们这边合作社,亩产差不多600斤,种植主粮有12亩土地,粮食产量接近7200斤。
即使是按照土地分成25%计算(各地土地分成不一,土地产量高,分成就高一些),也是有近1800斤粮食可以到手的,更何况他家还有人专门负责耕种。
到手才3100斤粮食,那肯定是不对的。
“说起这个就来气,同志,你是不知道,今年县里派人过来统计粮食产量,我们可是足斤足两的报上去的,那可是分毫不差。
可县里的同志将今年南瓜、板栗、山芋等一些杂粮,也算在了主粮里面。
这些玩意的产量也是不低,这一算,我们就要多交上百斤的公粮,然后是粮食统购,再是余粮收购。
这一套下来,村子里面一合计,我们口粮就没有多少了,还要留些粮食喂牲口,这粮食哪里有够吃的,还要到产销社去买副食才行。
同志,你说说,哪里有这样的事情,你可要为我们做主啊!”
“大爷,您放心,这个问题我一定会汇报上去的,省里保证会处理的。”
接着又采访起了周围的群众,各家的留的粮食,也是有些差别的,但口粮数就没有突破480斤的,相对于去年受灾年份还不如,去年受灾差不多还有510斤粮食可以吃。
“今年我们村说了,不再种什么南瓜、板栗、山芋了,一点杂粮也不种,粮食生产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胡玉生连忙说道:“大家可不能这样想,还是要将产量搞上来,生产多了,吃不完也是可以卖钱的。
诸位放心,这个事情省里是一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的,不然我们下来调查采访个什么。
产量还是要提高,再说统购、收购粮食也是花钱收购的,现在收购价也不低,大家这收入也提高了,也能多买些东西。
大家对你们县里的朱遂文书记怎么评价?”
“我们都听说了,就是这家伙下的决定,将一些杂粮也算成主粮,把我们的粮食都统购上去了。”不知是谁大声的说了一句。
“哪位同志刚刚说的,也出来大声的说说,不要怕,我们就是要了解大家的心里话。”胡玉生问了好几遍,还是没有人愿意出来。
胡玉生很是无奈,只好大声问道:“在场的同志里面,有党员没有,是党员的举个手?”
果然,人群中一下子举起了好几只手:“来,大家让党员同志上前面来。”
人群中的党员走到了前排,胡玉生问道:“你们几位都是党员了,我要听一听你们对朱遂文书记同志的看法,你们可要实话实说,我们党员可不能说假话。”
“今年你们县,粮食统购的问题,你们知不知道?”
“同志,今年我们县粮食统购的问题,我们都是知道的,我们闲一些的时候,就在这里喝茶,跟大家聊天,事情都是了解的。
这个事情,我是向县里反映过的,可没有什么消息。
我也给地委写过信,可地委也没有派人下来,我再说,县里都要开除我的党籍。。”
“同志别激动,我就是问一些问题,这个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我回去后会报告给省委的。
几位对县里的朱遂文书记怎么看?”
几人沉默了一下,不一会就有人说:“朱书记这个人,在我们县里是一手遮天,听不见其他同志的意见,做事情很是功利……
但有一说一,他也是做过很多好事的,不少县里组织的活动,都能看到他身先士卒,有时候,我对他也很敬佩。”
其他几人也都说了一些,有说他好的,也有说他坏的。
胡玉生又问向了这边的群众,有些大胆的直接说道:“朱书记我见过,跟我说话还是很亲切的,就是今年干的这不叫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