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作者:才拥佳人 | 分类: | 字数:136.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29章 三百里加急
“哈哈,痛快!”
薛万均挥槊间,迅如闪电的刺穿了一个突厥士兵的脖子,随后,发出一声兴奋的呐喊。
跟在他身后的亲兵都知道,他们的这位将军带兵打仗,一向沉稳,在危机中也善于保持冷静和沉着。
很少,像这样在战场上如此冲动的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身先士卒地冲在最前方。
不过这也让他们跟着热血沸腾起来,原来他们的主将骨子里,其实也是一个热血的战士嘛。
并且有眼尖的亲兵还看见他的双手微微颤栗。
他知道这并不将军害怕,而是因为极度的兴奋和激动,异常亢奋的外在表现。
这一声嘶喊,也是将军发自肺腑,压抑不住的激动。
“没错!”身后有人附和道。
“这才对嘛!这才对嘛”
“过瘾!”有人痛快地大喝一声。
众人的话语中,种种复杂的情绪杂糅在一起,包含了颤抖、兴奋、炫耀,以及对这场大战胜利的渴望。
遥想两年前,他们还站在长安的城头上,看着突厥二十万大军,兵临长安渭水,那是何等的屈辱。
现在,就是他们复仇的时刻。
随着进攻的命令传下,鼓声嘶喊震天,仿佛要将整个朔方都震动起来。
在他们的面前,无数人在冲锋,气势如虹。
其中一支队伍的推进速度,丝毫不慢于他们,甚至比起他们速度还要快上一分。
众人只见在那队伍的最前面,一人手持双锤,一人手持长槊,二人配合默契,组成一个锋利的箭头,一路横冲直撞,无人可挡。
他们的队伍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败,狼狈不堪。
据了解,那支队伍是蜀王的蜀王卫。
手持长槊的主将不知晓姓名,只见他的身形魁梧矫健如龙,坐在战马之上灵活自如。手上的长槊如同一条长龙,疾如闪电,刺向敌人时,无人能挡,瞬间将他们一一击落。
手持双锤的勇士名叫小二,他的身体壮硕如山,力量大得惊人。每一次挥舞双锤,都带起一阵烈风,令人望而生畏。他的双锤如同两座山峰,重重地砸在敌人身上,然后就是一阵骨骼的断裂声和痛苦的呼喊。
攻击没有任何花哨,纯粹的力量让人无法抵挡。
他们的队伍如同一条巨龙,在战场上展现出无比的威力。迅速冲破了敌人的防线,正在疯狂的收割着突厥人的生命。
从清晨太阳升起的那一刻起,还不知道梁洛仁已经投诚大唐的突厥援军。
在梁洛仁的引诱下,到达了大唐布置下的预定战场中。
战争前夕,主帅柴绍想到突厥人全员骑兵,不可能放弃自身野战的优势,进入城池中。
尽管采取了李恪的作战计划,但最后柴绍还是在后来的计策中,将引诱突厥援军进城的计策给放弃了。
将预定的战场,放在了夏州城东面的一个面积不小的平原上。
而柴绍则坐镇中军大营,在夏州城西面,装作诱饵部队,进攻夏州城,配合梁洛仁的提供错误情报。引诱突厥援军进入他们的陷阱。
所以,当突厥人赶到夏州城外时,在远处观察到夏州城岌岌可危。
又有着梁洛仁的探子在一旁加油添水。
在得知柴绍的大军已经在倾力攻城,中军兵马所剩无几后。
突厥的主将也自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战机。
一个可以一举打破唐军防线,解救被围困在夏州城的机会。
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假象,薛万均早已经亲自率领着四千名精锐骑兵,游离在战场之外的一座小山坡后,隐藏了起来。
其中,一千骑兵,正是李恪从骁果军和梁洛仁那里拼拼凑凑组成的骑兵,由万人敌裴行俨统领。
在突厥人进攻唐军后,他没有丝毫的犹豫,全军出击,从背后杀向突厥军队。
此时,突厥骑兵正在全力进攻唐军,拼尽全力,企图突破唐军的铁桶阵。
他们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唐军的阵地瞬间被浓烟和尘土所笼罩。
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似普通的阵地,却有着让他们无法逾越的防线。
因为在烟雾散尽之后,他们这才惊讶的发现,对面的唐军似乎早有准备,数不尽的盾兵,高举盾牌挡住了无尽的箭雨。
等到他们射完三箭之后,前面的盾兵迅速撤走,露出了手持长枪的长枪兵,他们手里的长枪长达三米。
在清晨的阳光下,寒光闪闪,闪烁着让人心惊胆寒的光芒。
任谁也想不到,唐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成了一个钢铁刺猬。
不说前面的突厥骑兵们不想撞上,就连他们身下的战马,看见那锋利的长枪,也变得畏缩不前,不敢再向前冲锋。
但是,此时已经由不得他们,就算他们想要勒马停下也不可能,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铁桶阵,而在这铁刺猬的背后,还有一支精锐的弓箭手部队。
他们冷静地观察着战场,准确而迅速地射击着突厥骑兵。他们的箭矢如同冰雹般落下,每一次射击都让突厥骑兵痛苦惨叫。
第129章 三百里加急
薛万均的骑兵如同猛虎下山,从背后冲向突厥军队。他们的攻击如同雷霆一般猛烈,每一个骑兵都如同死神一般,收割着突厥士兵的生命。
突厥军队被前后夹击,陷入了绝境。
只能纷纷挥舞着马刀,靠着这股冲势,继续向前......
然而,当他们靠近那些长枪兵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受到了对手的可怕。
长枪兵们手中的长枪如同灵蛇出洞,迅速刺向突厥骑兵。他们的动作迅速而准确,每一枪都带着强大的力量。
突厥骑兵纷纷在长枪的攻击下落马,他们的马匹也因为承受不住这种攻击而倒下。
这样的唐军阵型,让突厥骑兵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散乱的、可以被轻易击破的敌人,而是一个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得当的强大军队。
他们试图突围,但唐军的防守严密,让他们无法突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厥骑兵的数量逐渐减少,而唐军的攻击却越来越猛烈。
最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战斗结束了。
突厥骑兵已经被完全击败,他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无法攻破唐军的防线。
在巨大的伤亡面前,他们选择了投降...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快到了连军中的将士都没有想到的地步。
虽说孙子兵法有,疾如风,侵如火,动如雷霆,这样的话。
而这句话用在一支军队身上,其实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战术技巧,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严明的纪律。
好在,大唐现在的军队,经过这些年的战斗,堪堪达到了这样的条件。
在战斗结束的第一时间,柴绍便第一时间回到了中军大营,摊开纸张,开始书写这次朔方的作战报告。
在巨大的喜悦下,他笔下的文字如流水般流淌,将这场大战的经过、唐军的英勇、战术的运用,以及李恪的出现,蜀王卫的建立等,都记录在上面,写的清清楚楚......
待到柴绍写完,他放下手中的笔,将信塞进信封,交给早已经等待多时的专门传令兵时。
还在墙头上,戴着一顶战盔观战的李恪,对此一无所知......
-------------------------------------
三日后,长安。
凌晨。
长安的城门,依旧紧闭。
从周朝开始流传下来的宵禁,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时间,依旧完整的保持了下来。
然而就在这天凌晨,长安城里的宁静,还是被一阵急骤的马蹄声所打破。
“三百里加急,朔方急报!”
“三百里加急,朔方急报!”
两匹骏马在长安城外平整的官道上急速的奔跑,扬起了一片淡淡的灰尘。
战马的鼻孔中也喷出白色的雾气。
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一眼就可以看的出,它们必定是经历长途跋涉,不惜马力,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了节约时间,人还未到达城下,声音便已远远传来。
承天门是长安的北门门户,加上后面就是皇宫,就算是和平时期,历来也是防御严谨。
不过,骑士的声音,在寂静的夜中,很快就传到城墙上。
今日值班的是统领,是昭武校尉薛陉。
在听到动静的第一时间,为了谨慎起见,他还是从旁边的城墙上,拿起一根火把丢了下去。
等到探出脑袋,借着火把的余光,看到黑夜中,骑兵头上迎风飘扬的红羽,他的呼吸顿时也变得急促起来。
因为从武德年间开始,红绫信使一共出现了不到三次。
从最早的突厥进犯,到后来的渭水之盟。
每一次,都是与大唐这个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联。
来不及思考,他大声喊道。
“快...速度放吊篮!让他们进城...”
两个边境信使,被吊到了城头之后,除了要了一杯水,没有丝毫的耽搁,再一次换乘坐骑,穿过后面一条简短的街道,径直去了皇宫之中,
而送走了两尊大神的昭武校尉薛陉,这才有时间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足足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在千牛卫的护送下,几名传令兵这才喘着粗气,完成了此行的任务。
这时,得到消息的李世民,也披着一件黄色长袍,出现在东宫御案前。
拿着那封由柴绍亲笔书写的战报,快速的看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好...很好...
半盏茶后,一阵剧烈的笑声,就从东宫李世民的口中爆发出来。
显然是对于柴绍的战报感到极其满意。
只不过笑声过后,李世民的神色又变得晦涩起来。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将战报仔细地读了一遍。
对于自家儿子李恪能够出现在这份报告上,李世民显然是感到意外的。
不过身为一个父亲,他也为李恪安然无恙,感到由衷的欣慰。
原本他还为李恪的失踪感到担忧和焦虑。
但现在,这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
李恪不仅安然无恙,小小年纪竟然凭借着不俗的智慧与勇气,在危机中脱困而出,团结一众不入流的山贼,打败了护卫贡品的突厥狼骑,击败收复了梁洛仁。
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他坐在龙椅上,反复阅读着这份战报,心中的欣慰与骄傲之情难以言表。
只是,想到李恪,李世民就不由的想到另外两个儿子,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
与李恪相比,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拥有的才智和心智,都不落下风。
只是比起临机决断的胆识,他们却稍逊一筹。
虽说他们更加稳重。
治理国家,也并非只是胆识和勇气的比拼。
更多的是心机和策略的较量。
但是,太过出众的李恪,还是让李世民感到了一丝突如其来的担忧。
一想到李恪小小年纪,就能够团结一众不入流的山贼,打败了护卫贡品的突厥狼骑,这不仅需要不俗的智慧与勇气,更需要有足够的胆识和领导力。
而这种能力和气质,是李承乾和李泰目前所欠缺的。
不过,李世民也知道,李承乾身为太子,也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加上李恪性格备懒,志不在此。
自己又身强力壮,还有足够多的时间教导太子,到时候,必然不会落后于李恪......
又是一个时辰后,长安五品以上朝臣全都被召集入朝。
从朱雀门外下了马车,长孙无忌就一直心神不宁。
自从长孙皇后撮合李恪和女儿长孙娉婷后,老狐狸一开始觉得还不错,毕竟亲上加亲,对于自己的家族也有好处。
但只从李恪从突厥使节开始崭露头角,又在赈灾的时候,大大刷了一帮声望开始。
他便觉得李恪太过跳脱,对于女儿也感到了一丝担忧。
好在最近一段,李恪又安分了不少。
长孙无忌也因此对他有了一些好感,觉得他知进退,不表功,非常的不错。
只是,今天这个时间,陛下突然有召,不会是跟这小子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