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
作者:才拥佳人 | 分类: | 字数:136.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69章 棘手的难题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的强压下。
那些商贾为了降低自己的损失,那些商贾便将自己的损失,转嫁给那些受灾的百姓。
他们进一步抬高粮食价格,让百姓不得不拿出更多的财物来换取生存所需的口粮。
又在粮食的质量上动手脚,以次充好,让百姓花了高价却买不到优质的粮食。
灾民们本就生活困苦,如今更是雪上加霜,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
若不是李世民当机立断,将大军的军粮挪用出来,恐怕就算是易子而食的情况都要出现了。
听完袁天罡的讲述,李恪也没有想到。
就在他对“传国玉玺”展开追逐的这段时间内,关中和长安竟然发生了这么严重的危机。
“若是以往的话,涉及到人口上的问题,不论是陛下还是那些朝廷大佬,必然会慎之又慎。毕竟人口乃是国家之根本,关乎着社稷的稳定与繁荣。”
说到这,袁天罡看向李恪的表情,竟也有一种傲睨一世的姿态。
他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洞察与掌控之自信。
“然而如今,灾情肆虐,局势危急,陛下和那些朝中大臣,想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这次灾难中,保全这些百姓。”
“再且说了,将那些受灾的百姓迁移到殿下的封地,难道就不是大唐的领地了吗?他们依旧是大唐的子民,依旧会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一份力。”
接下来,袁天罡每说一句话,李恪的眼睛就明亮一分,到了最后,李恪的眼神中已经全部被坚定和决心所占据。
他端起眼前的茶水,一饮而尽,挺了挺脊梁,目光如炬地看着袁天罡说道。
“先生所言极是,此事既然涉及百姓生死,关乎封地建设,本王定当全力以赴,推动人口迁入封地之事。”
“殿下能有如此决心就好,说到底,这件事也是一件双赢的事。若是能够将受灾百姓迁移到殿下的封地,不但可以缓解受灾地区的压力。而且还能为封地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其发展。”
“如今陛下和朝中大臣,正在为那些受灾百姓而苦恼。若殿下此时伸出援助之手,提出合理的人口迁移计划,定能得到他们的重视与支持,当然......”
说到这,一向稳重且仙风道骨的袁天罡,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道。
“当然了,如今朝廷赈灾受挫,殿下在态度上就要放的更低一些,不然,收到一些有心人的阻拦,这件事想必才报上去,就要被驳回。”
听到这句话,李恪立马就读懂了其中的意思。
那些有心人,除了这次赈灾出现纰漏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外。
想必也只有那些发国难财的商贾。
他们必然不想看到自己在这场危机中崛起,定会想尽办法阻挠人口迁移计划。
李恪立马赞同的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见到李恪如此反应,袁天罡也兴趣盎然献策。
“殿下请求陛下的折子里,要将封地内的情况,说的可怜一些,就说北地凋敝,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大量的荒地没有开垦,急需百姓前往充实力量,以恢复往日的生机,为大唐之北疆增添活力。”
“同时,也要着重强调殿下对受灾百姓的怜悯之心,承诺会给予他们妥善的安置和照顾,让他们在新的地方能够安居乐业。”
“当然,重中之重,是此次人口迁移,殿下并非只为封地之私,更多的是为了缓解受灾地区的压力,为陛下分忧解难。”
“如此一来,陛下或许会更加重视殿下的提议。”
在袁天罡将这次迁移的详细计划,和盘托出之后,李恪也不禁对袁天罡的谋略深感钦佩。
他郑重的站起身来,朝着袁天罡深深一鞠躬道。
“先生之大才,犹如沧海之明珠,璀璨夺目。单从父皇征收粮草这一事中,就能从中看到如此关键的机遇。”
“本王定当依先生之计,精心撰写奏折,将封地之困境与本王的诚意如实呈于陛下。”
见到李恪从善如流的接受了自己的建议,袁天罡也是颇感欣慰。
“殿下如此果断、英明,也是百姓之福、大唐之幸。若事有可为,如何将关中百姓迁移到北疆,如何为百姓提供足够的保障和扶持。”
“同时,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安置、粮食供应、治安等方面,想必......”
聊了好长一段时间,袁天罡一时说的兴起。
一下子将李恪当成了初出茅庐的后生晚辈一般,悉心教导起来。
只是说着说着,袁天罡这才突然意识到不对。
眼前这位燕王殿下虽然年纪尚轻,可不是那种初涉世事的后生晚辈。
他自幼生在宫廷那种复杂的环境中成长,历经诸多风雨,有着自己的谋略与决断。
更不要说,年纪轻轻就独自离宫生活,在长安城闯下偌大的商业版图。
后来更是靠着非凡的智慧,救助了蝗灾和旱灾中的百姓。
第369章 棘手的难题
暂且不论他在军事上的成就,单是他在救灾这种大型事件中,表现出来组织能力以及协调能力,除了如今朝堂上的几位宰辅。
何人有他这般卓越之才能?
反应过来的袁天罡,也是微微收敛了方才的教导之态。
转而用一种平等交流的语气说道:“殿下,老臣一时忘形,还请殿下恕罪。殿下过往之功绩,老臣也多有耳闻。此次人口迁移之事,袁某提出来之后,想必殿下就早已有了腹稿。”
说到这里,袁天罡自嘲一笑道。
“说来惭愧,袁某空有一肚子谋略,却也只是纸上谈兵。以殿下的才能和经验,对付起这次关中百姓的迁移,想必也是游刃有余。袁某我就不再一一缀叙了。”
见到袁天罡突然语气一转,李恪微微一怔,旋即诚恳地对着袁天罡说道。
“先生说这话,不是打小王的脸吗?先生肯来北疆倾心相助,小王感激不尽。先生之谋略智慧,实乃小王之幸,亦是此次人口迁移之事的关键助力。怎么能够这般妄自菲薄?”
“如今北疆万事皆在重振旗鼓,小王诚心恳请先生继续助力本王,共同成就这一善举。”
眼见李恪给了一个这么好的台阶,袁天罡自然没有不下的道理。
他顺势端起一杯茶水,朝着李恪说道。
“殿下如此谦逊,实乃难得。老臣自当竭尽全力,为殿下之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
而就在李恪与袁天罡商议人口迁移,与封地内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时。
云州城的上空,依旧是乌云密布,雨水不停。
伴随着雷声轰鸣,雨势愈发猛烈。
雨滴噼里啪啦地打在屋顶和地面上,渐渐汇聚成一条条水流,在街道上肆意流淌。
不一会的工夫,街道上的积水,便已经没过了脚面。
整个云州城内的地面上,白茫茫一片,就如同一片汪洋。
在云州城,西北角。
有一块占地近三十亩面积大小的地方,便是李靖中军驻扎的营地。
如同胜州城一样,这里同样也曾是突厥驻扎的营地。
随后被李恪改造建造成了现如今的军营。
在军营内的一间独栋两层的建筑中。
代国公李靖,站在敞开的大门前,望着窗外的雨幕,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就在这时,作为副总管的鄂国公尉迟敬德这时披着一件棕色的蓑衣,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待到走进李靖所在的屋子,他一边配合着一旁的护卫,解下蓑衣,一边张口道。
“这贼老天,一言不合就下起这般大雨。真是无比恼人。”
说话间,雨水顺着蓑衣滑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李靖在尉迟敬德来时,便被其动静吸引,缓缓收回望向雨幕的目光。
听到尉迟敬德熟悉的粗话声,李靖微微摇头,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但在转过身来,看到即使穿着蓑衣,依旧被雨水打湿大半的尉迟敬德,李靖的笑容又微微收敛。
他微微担忧的开口道:“敬德,将士们怎么样?到现在还没安置好吗?全部被淋湿了?物资有没有受损?”
听到李靖的话,尉迟敬德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抬头憨憨一笑道。
“也算是邀天之幸,将士们及时的入住了分配好的房屋中,没有被淋湿。”
说话间,他甩了甩袖子道:“我身上之所以被淋湿了是去检查了一下营地建筑,担心营地排水排不出去,到时出现积水问题。”
“就耽搁了一会,没想到就被雨给淋成了这般模样。至于物资......”
说到这的时候,一直都将注意力放在淋湿衣服上的尉迟敬德,抬头看向李靖,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道。
“朝廷就给了我们半个月的粮草,光是赶路就赶了十几天,就算加上将士们随身携带的干粮,这会中军的所剩的粮草也不多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搬完了,那里会被淋湿。”
听完尉迟敬德的抱怨,李靖一时间没有回话。
作为节度六路大军的总指挥,李靖得到消息的渠道,和接受朝廷指令速度,比起其他人自然是要快上不少。
在还没有踏上李恪封地上时,他就收到小道消息。
当今陛下,将原本准备给他们大军的粮草,拿出一部分,去填补太子李承乾和魏王赈灾产生的漏洞。”
因此,陛下那边除了已经在四处筹集粮草外。
还希望他们都够自己想想办法,筹集一些粮草,缓解一段时间。
按照李靖的计划,他是准备在云州城内,休整两天,趁着休整的这段时间。
遣派一些斥候到草原上,打探出一些情报。
然后以战养战,以此度过暂时的困境。
只是天算不如人算,没有想到才来到云州城,便遇到了下雨。
并且看这雨势,就算是下个几天几夜都有可能。
这一下就将他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将他的计划全盘打乱不说,在这漫天大雨之中,斥候的行动必将受到极大的阻碍,情报的获取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以战养战的策略,也因这恶劣的天气条件变得充满不确定性。
只是作为全军的统帅,李靖自然不会将心中的忧虑轻易表露出来。
他微微眯起眼睛,神色恢复了一贯的沉稳与镇定。
踱步走到桌前,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过了片刻,他开口道。
“敬德,这一次乃是一场关乎大唐国运的战争,也不要管粮草的多寡了,将士们的士气,要放在首位,先让将士们吃饱吃好,至于后续的粮草问题,我们再想办法解决。”李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尉迟敬德微微一愣,随即说道:“总管,如今粮草紧张,若如此行事,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李靖微微摇头,说道:“我知道,但士气可鼓不可泄。越是在艰难时刻,越要让将士们保持高昂的斗志。”
尉迟敬德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然后点头道:“末将明白,这就去安排。”
只不过就在尉迟敬德转身的那一刻,李靖见到他湿了的半个身子,又叫住了他。
“这点小事,你就让下面的人去做吧。你赶紧去把自己身上的湿衣服烤干吧,莫要因此染了风寒,如今战事紧急,你我可都不能有丝毫闪失。” 李靖语气中带着关切。
尉迟敬德微微一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拱手道:“多谢药师关心,我这就来烤干。”
说完,他先是将李靖刚才需要传达的命令,转告给一旁的护卫。
等到护卫领命而去后,尉迟敬德这才转身来到李靖帅帐中的火炉旁,处理起自己身上的湿衣服。
屋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没有尽头。
李靖独自站在桌前,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心中不断盘算着各种可能的应对之策。
已经将外衣脱下,正在烘烤衣服的尉迟敬德看到李靖在地图前专注的身影。
心中明了,眼下除了要击败突厥这个宿敌外,又多了一个棘手的难题 —— 粮草短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