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地仙演义

作者:春衫薄 | 分类:仙侠 | 字数:102.1万

第287章 反其道苏秦用计 夺先机玄素请援

书名:地仙演义 作者:春衫薄 字数:3108 更新时间:2024-11-25 22:30:52

遂至秦,以帝王之业说惠文王。其时惠文王杀商鞅未久,国内争议未消,朝政未稳,因此心恶游说之士,乃曰:“孤闻‘毛羽不成,不能高飞。’先生所言,孤有志未逮,更俟数年,兵力稍足,然后议之。”并无用苏秦之意。

苏秦乃退,留秦岁余,黄金用尽,貂裘敝坏,计无所出,乃尽售其车马仆从,以为路资,担囊徒步而归。

及其归家也,父母见其狼狈,辱骂之;妻织布,不肯下机相见。苏秦饿,向嫂求一饭,嫂曰无柴,不肯为炊。

苏秦不觉堕泪而叹道:“一身贫贱,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母不以我为子,皆我之罪也!”遂向其弟求得路资,转奔山东六国。

其时七国之中,秦已为强,又处关中之地,四塞之国,沃野千里,奋击百万,面东而向,六国皆惧,或割地而贿之,或联合而拒之。

苏秦遂以“合从”之策说六国曰:“列国之地,过秦万里,诸侯之兵,多秦十倍,设使六国和亲,相互救援,并力西向,秦何惧焉!”

于是六国皆从,苏秦为“从约长”,一身佩六国相印、金牌宝剑,总辖六国臣民,显赫已极。

苏秦归家,经洛阳,周显王闻苏秦将至,使人扫除道路,设供帐于郊外以迎之。苏秦老母,拄杖旁观,啧啧惊叹;二弟及妻嫂,侧目不敢仰视,匍匐而迎。苏秦在车中,对其嫂曰:“嫂向不为炊,今又何恭之过也?”嫂曰:“见季子位高而多金,不容不敬畏耳!”季子者,苏秦之字也!

苏秦乃喟然叹曰:“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炎凉变化,何其速也!”心中出世之意更坚。

却说张仪本生于魏国,辞别鬼谷子后。下山归家,但看苏秦作为,伺机而动。初,苏秦求官于秦,张仪闻之,暗道:“地仙助秦,果然如此。吾当抗之!”遂求官于魏,不就,又求官于楚。

后闻苏秦弃秦,奔山东六国,倡合从之议,合兵拒秦。张仪大惑不解:“商鞅仕秦。费九牛二虎之力,殒身不恤,方得强秦。此分明是地仙之意,在于秦也!如今苏秦下山,反与秦为敌,莫非又有变故?”肉体凡胎,又不能回西方教问计。遂想道:“地仙之意不明,不可妄动。为今之计,须坏了苏秦之策,反其道而行之。如此不求有功,可求无过!”于是反而赴秦,以“连横”之计说秦君。是时秦君方悔失苏秦,酿成六国合从之祸,得张仪来投。喜而用之。于是张仪乃献“连横”之策,反制苏秦。

“连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秦君用张仪之策,东联魏、齐,坏六国合从之约。那摩诃迦叶在西方教时,便以辩论为雄,转世之后。才能未减。因此张仪只身赴魏,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魏襄王割上郡十五县并河西重镇少梁予秦,以结秦好。“连横”初战告捷。秦君大喜,用张仪为相,言听计从。

苏秦在诸国所作所为,西方教二位教主了如指掌,然亦不明其意。是时苏秦在齐,而齐亦为东方大国。于是准提道人为防万一,又遣弟子阿难陀投凡于齐,乃是齐相国田婴之子,田文是也,就近监视苏秦之谋,以为应变。

魏襄王薨,子哀王立。是时楚怀王遣使吊丧,征兵伐秦,哀王因秦得地之后,依旧攻取魏地如前,心怀怨愤,故许共伐之。其时合从之约仍在,韩宣惠王、赵武灵王、燕王皆乐于从兵。楚使者至齐,齐湣王向群臣问计,或有曰可伐者,或有曰不可伐者。

问之苏秦,苏秦曰:“今五国皆欲伐秦,若齐不伐,是自绝于东方六国,又违合从之约,失信于天下。若从而伐之,夫秦之一国,安能抵六国之兵哉?是故战必胜矣!而齐为大国,兵多将广,届时抢关夺地,不亦可乎?是故臣为大王计,必伐秦,可也!”

齐王欲从其意,又有朝臣谓:秦齐有甥舅之亲,未有仇隙,伐之恐惹秦之怒;况齐秦二国,中间尚有三晋阻隔,不相接壤,纵得其地,无益于齐。因此齐王踌躇不能决。

时田文在侧,见苏秦伐秦之意甚坚,欲坏其事,遂出计曰:“伐则结秦之仇,不伐则触五国之怒。以臣愚计,莫如发兵缓行,兵发则不与五国为异同,行缓则可观望为进退。”湣王以为然,遂使田文帅兵二万以往。田文方出齐郊,即称病拖延,耽搁不行。

是时楚、赵、魏、韩、燕五国之兵,已会函谷关外,只有齐国之兵,迟迟不至。于是五国之兵,彼此观望,莫敢先发。秦将大开关门,陈兵索战,五国互相推诿,犹疑不敢出。时日一久,粮草不足,楚国粮道又被函谷关守将偷袭得手,楚兵败走,于是四国皆还。

是以田文之兵未至秦境,而五国之兵已败回本国。

田文还时,湣王以齐未尝败绩,竟反以田文为功,用田文为相,叹曰:“几误听苏秦之计!”苏秦亦从此多为田文延誉,常在人前自叹弗如。田文更是自得,自以为比之苏秦,技高一筹!

呜呼,齐国君臣,不亦愚乎!

后十数年,秦国国力逾强,东方六国之中,齐、赵亦为大国。

且说万寿山五庄观中,镇元子默算时日,暗忖道:“苏秦已竟其功,方今之势,须得如此如此!”便呼童子:“去将玄素叫来!”童子领命而去。

片刻,玄素道人至,拜见老师。镇元子说道:“青丘山之阳,有一道人,名叫青阳子,乃是天狐所化,你可识得!”

玄素道人思索片刻,想起旧事,便回道:“弟子识得!”

镇元子道:“今真命天子即将降世,要把江山一统,一并斩将封神。然吾欲行其事,又恐诸教为难,平生波折,故需多方用计,谋夺先机,才得成事。你今往青丘山一行,请青阳子相助,若从,可嘱他如此如此。”

玄素道人领命,上了九翅天蚕,往西南而去。

待到了青丘山,因时日久远,多方寻觅,方至旧时青阳子修行洞府。玄素道人收了九翅天蚕,至洞门前,问讯道:“道友,今有故友远道来访,望讫一见!”

过得半饷,里面并无回音。玄素道人自思:“莫非青阳子道友已经换了道场,不在此处清修?”便步入洞中,只见桌椅云床,光洁如新,一尘不染,显见得有人勤加拂拭,不是废弃之象。

玄素道人自语道:“莫非青阳子道友出门访友去了?怎一个童子也不留下,洞府也未关闭,难道不怕凡人野兽误闯进来,坏了这些器什!”

转眼间,突然见到玉桌之上,有壶有杯,还有一片玉简,玉简之上,还有字迹。玄素道人取来观看,只见上面字曰:“玄素道友如晤!道友远来,必有要事。然贫道族小力孤,当此大争之世,不敢擅闻大事,恐招祸患。面拒有伤盛德,只得避走。因感道友远来,未能相待,特备薄酒一杯,聊表敬意!”

玄素道人因笑骂道:“这只老狐狸!”便将酒斟到杯中,尝了一口,只觉其味寡淡,极难下口,便把剩下半杯,撒在地上,自语道:“这是什么酒?这般难喝!”转身正待出洞府,眼角扫过地面,只见撒酒之处,地面浸湿,也有字迹,观之,也是青阳子所书,字曰:“酒虽寡淡,总是盛情!道友弃之于地,毋乃太过?”

玄素道人不由狐疑道:“这青阳子,居然连这种小事都算计得这般准法,我一举一动,他如同亲眼所见一般。以此推算,其一身神通道行,岂非还在我之上?”心中不由得肃然起敬,便望空行礼道:“多有失礼,望乞恕罪!”

突闻哈哈大笑,只见桌上壶杯,俱都不见,顷刻间化作一个道者,却不是青阳子,还有何人?

青阳子刚一现身,连忙赔礼道:“贫道聊以相戏,道友宽宏大量,万勿怪罪!”

玄素道人怔得片刻,方苦笑道:“曾闻天狐一族,善于变化,洪荒独步。今日一见,方知其言不虚!”

那一壶一杯,她都曾拿在手中,竟未发现是青阳子所化,虽是有些大意,未曾细究,亦可见青阳子变化之妙。

青阳子忙道:“岂敢!岂敢!雕虫小技,贻笑大方之家!”

玄素道人亦道:“贫道语出至诚,道友过谦了!”

青阳子乃道:“多谢道友赞誉!不知道友远来,有何要事?”

玄素道人因笑道:“道友你玉简留书所言,是真耶?是假耶”

青阳子问道:“真又如何?假又如何?”

玄素道人说道:“若是戏言,贫道便有事相请。若是真话,道友就不该现身,就是此时,贫道也转身就走,不敢叨扰!”

青阳子闻言,说道:“道友不如先说,容贫道思量思量,再做答复,如何?”

玄素道人叹道:“道友,你变化之术,贫道不得不服。然立身处事之法,贫道却不敢苟同。岂不闻首鼠两端,取祸之道也!贫道若说了,道友还有退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