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作者:周梁梁 | 分类:言情 | 字数:201.9万

第483章 汉王殿下的野心

书名:大臣们求着我登基 作者:周梁梁 字数:4698 更新时间:2024-10-10 22:11:29

贸易大会期间发生的大大小小事情,都一五一十地传回到京城,令朝中大臣们十分震惊。

对于赵曜这个汉王殿下,朝中大多数大臣都是瞧不上的,即使这些年来汉王做了不少造福江山社稷的事情。

这十几年来,朝中的大臣们不是不知道赵曜的才华,只是他们选择视而不见。明明赵曜做出来的东西利国利民,但是大臣们却觉得没用。

其实,大臣们并不是真的觉得汉王殿下做出来的那些东西没用,而是觉得他做出来的这些东西对他们没用。准确来说,是不得他们的欢心。

赵曜这个汉王殿下的出身在众皇子中的确差,但是并不是最差的,跟他相比,魏王殿下的出身才是最差的。

虽说魏王殿下是占了废太子的光,得到了废太子的旧部支持,但是在废太子还是风光的储君的时候,就有不少大臣暗地里拥护他。

对大臣们来说,皇子的出身并没有那么重要。即使皇子的生母的地位低微,但是皇子身份尊贵,有资格争夺皇位,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支持皇子,就有机会得到从龙之功。

比起母族地位尊崇的皇子,母族势力微弱的皇子更容易被控制。母族势力强劲的皇子,不太需要其他大臣的支持,他只要得到母族的支持,就有很大的可能坐上那个位子。而母族势力微弱的皇子,最需要大臣们的拥护。他只能依靠大臣们,才能坐上那个位子。

废太子的旧部现在鼎力支持魏王殿下,并不是单单因为魏王殿下以前是废太子的人,主要是因为魏王殿下没有母族支持。

这些年来,魏王伪装的非常好,让废太子旧部认为他非他们不可,让他们觉得他好控制。正因为如此,废太子旧部竭尽全力地帮魏王。

以魏王的能力,他并不太需要废太子的旧部支持,但是他明面上需要废太子旧部的拥戴。因为这样,他才能“名正言顺”地参与夺嫡。

母族势力弱小是大臣们支持的一个理由,但是如果皇子不去讨好大臣们,大臣们是不会主动去支持他的。皇子这么多,大臣们为什么要去支持一个不收买拉拢他们的皇子。

大臣们提前站队支持皇子,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他们不可能一点好处都没有,就拿着身家性命去支持。

在皇帝还在健在的时候,大臣们支持皇子争夺皇位,为的就是利益。魏王虽然出身是众皇子最差的,但是他给了支持他的大臣们不少好处。

魏王殿下虽出身不好,但是他不差钱。南魏人很会赚钱,给了魏王源源不断的钱财。魏王利用这些钱财收买大臣。

大臣们想要获得的好处,无非就是钱和权。魏王虽暂时给不了大臣们想要的滔天权利,但是他能给他们想要的钱财。

大周的官员们的俸禄并不少,但是也不是很高。在众大臣中,只有三公九卿的俸禄高,其他人的俸禄只能养活自己和家人,但是想要发财是不可能的。

是人都不会嫌钱多,官员们对自己的俸禄并不满意,他们也想要更多的钱。这些年来,支持魏王的大臣们从魏王那里得到了不少钱财,他们的日子变得好过起来。

现在有了钱,日后等魏王坐上皇位,他们就能得到权。等到那个时候,他们钱和权都有了。

至于汉王殿下,他的出身明明比魏王好,钱财也不比魏王少,但是他却不舍得花钱来讨好拉拢他们,真是气人。

汉王殿下的母族虽势力微弱,但是梁家可是扬州的富商,并且经营了好几代,梁家的家底丰厚。再加上,汉王殿下自己也会赚钱,但是他却从来不送礼或者请大臣们吃饭。

朝中有不少大臣是想支持赵曜,尤其是看到他去了岭南后,弄出玻璃赚了不少钱,他们更想拥护他。他们暗里向汉王殿下示好过,但是汉王殿下却当做什么都不知道。既然汉王殿下不屑他们的支持,那他们也不会拿热脸去贴冷屁股。

还有一些大臣在等赵曜主动来笼络他们,结果汉王殿下什么都没有做。见汉王殿下如此不识相,朝中的大臣们自然更不喜他。

在大臣们心里,赵曜这个汉王殿下是个愚蠢至极的人,并且无可救药。

去年,对于赵曜被皇帝“贬”去岭南一事,朝中不少大臣是幸灾乐祸的,觉得他活该。除了幸灾乐祸,大臣们还认为赵曜在岭南混不出什么名堂来,等着看他的好戏。

赵曜之前要在沼泽府举办贸易大会的时候,朝中不少大臣是反对的,还说汉王举办贸易大会不安好心,甚至有人说他会勾结外族。不过,皇帝并没有搭理他们。

贸易大会举办的时候,朝中大臣们继续在皇帝面前给他上眼药。皇帝哪里不知道他们的小心思,直接无视他们。

等到贸易大会结束,得知赵曜赚了不少钱后,朝中大臣们除了吃惊,更多的是嫉妒。他们没想到汉王殿下竟然把贸易大会举办成功了。

大半年前,赵曜要举办贸易大会的时候,朝中不少人觉得他是不会成功的,更认定他会闹出笑话来。没想到赵曜不仅举办成功,还赚了比国库一年税收还要多的钱。

大臣们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让他们不得不接受。通过这次贸易大会,朝中大臣们发现汉王殿下的能力比他们想象中还要强,尤其是赚钱的能力。

贸易大会让朝中大臣们惊愕赵曜的赚钱能力,那么阅兵仪式让他们震撼于汉王殿下的训兵能力。

赵曜举办阅兵仪式震慑到外邦,是朝中大臣们没有想到的。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汉王殿下的野心。

在朝中不少官员来看,赵曜举办阅兵仪式的主要目的并不是震吓外邦,而是让外邦臣服于他。在他们看来,汉王殿下举办贸易大会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收买岭南附近的外邦国家。

现在看来,汉王殿下去岭南,就是在打这个主意。

杨龄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楚王并不这么觉得。

“十弟去岭南,并不是为了收买安南和柔佛那些外邦国家。”楚王是相信赵曜的,“他去岭南,是为了躲避京城的是是非非。”

“殿下,汉王殿下举办贸易大会的目的,真的只是为了赚钱?”

楚王肯定地点头:“真的只是为了赚钱,为了赚外邦的钱。”

杨龄听了,却一直摇头:“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汉王殿下是为了收买那些外邦国家。”

楚王挑眉问道:“先生,你觉得十弟是为了拉拢那些外邦国家,特意跑去岭南,又特意举办贸易大会?”

杨龄点头:“没错。”

楚王又问:“先生,你觉得十弟收买那些外邦国家有什么用?他们能帮助十弟什么?”外邦那些国家的人在朝中没有任何地位,他们并不能帮十弟夺嫡。

杨龄直视楚王道:“他们可以帮汉王殿下养私兵、锻造兵器。”

楚王刚准备开口反驳,却被杨龄打断了:“殿下,岭南远离京城,安南和柔佛等外邦国家就在岭南的附近,如果汉王殿下在这些外邦国家养私兵,你觉得朝廷会发现吗?”“十弟不会这么做。”楚王斩钉截铁地说道,“十弟更不会造反。”

“殿下,等到你们在京城争的两败俱伤的时候,汉王殿下举兵进京,届时我们无法抵抗。”杨龄觉得赵曜就是在打这个主意,“等到那时,汉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夺到那个位子。”

楚王摇了摇头说:“十弟不会这么做。”

见事实摆在眼前,楚王殿下还如此相信汉王,杨龄心里满是无奈:“殿下,你真的相信汉王殿下举办贸易大会和阅兵仪式没有任何私心吗?”

“十弟曾跟我说过,他去岭南,去沼泽府,为的就是把沼泽府打造成大周第一贸易州府,让外邦人来大周做生意,也让大周的生意做到外邦去。”楚王继续道,“除了赚钱,最重要的是把外邦的好东西弄到大周来。当年安南的双季和三季稻就是十弟向父皇提议引进到岭南种植,还有安南和柔佛等国的香料也是十弟提议引进的。”

杨龄并不知道这些事情,这是他第一次听说。

“还有这事?”

“先生,当初也是十弟向父皇提议把大周的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卖到外邦国家。”楚王笑着说,“这些年来,只是靠卖茶叶、瓷器、丝绸等东西,朝廷就赚了不少钱。户部尚书早就把十弟当做财神爷。”

杨龄一脸惊讶:“没想到是汉王殿下提出来的。”

“十弟曾经跟我说过,开放海禁会让大周赚不少钱,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在开放海禁这方面,楚王自认为没有赵曜有眼光,有远见。“十弟说沼泽府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不仅在海边,还离安南等国家近,把它建设成大周第一贸易州府,会给大周带来源源不断的钱财。贸易大会才举办几天,就让沼泽府赚了比国库一年的税收还要多的钱财。”

“这不代表汉王殿下没有私心。”

“在先生你和其他人看来,十弟做的这些都别有用心,但是在我看来十弟只是单纯地想要岭南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想让大周赚外邦的钱。”

杨龄觉得楚王这番话太天真了,他不敢置信地看着楚王。

楚王看到杨龄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他,失笑道:“先生是不相信十弟有为国为民的心?”

杨龄没有说话。

“先生,你应该知道十弟在去岭南之前,做出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东西。”

杨龄道:“这我知道。”

“如果十弟有夺嫡之心,他完全可以利用他做出的这些东西为自己造势,但是他什么都没有做。”楚王又道,“先生,你也应该知道十弟在民间有很高的名望。”

“我知道。”

“那你可曾发现十弟利用过民心做些什么吗?”

这个问题问的杨龄哑口无言,因为他发现汉王殿下的确没有利用民心为自己谋利。

“先生,十弟的外祖家是扬州有名的富商,虽没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但是梁家的家底并不少,那你可曾发现十弟利用梁家的钱财去收买官员?”

“去年,十弟做出玻璃,除了送父皇和我们几个皇兄,并没有送给任何一个大臣。”楚王继续言道,“你应该知道不少大臣暗地里找十弟买玻璃,其实就是向十弟示好,但是十弟却当做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十弟真的有夺嫡之心,他完全可以拿玻璃笼络人心。但是,你见他这么做过吗?”

“不说玻璃,就说前些年的香皂,十弟做出来后,就立马上交给父皇了。他要是有夺嫡之心,利用香皂就能收买不少大臣,但是他并没有做。”

“对了,还有新盐。他去年一到沼泽府就做出新盐,如果他有夺嫡之心,绝不会把新盐的做法上交给朝廷。他之所以把新盐的做法上交给朝廷,为的就是稳定盐价,让百姓们都能吃到好盐。”

“他做出肥料,为的就是让田地变得肥沃,让百姓们的收成多一些。他做出纸,又弄出印刷术,为的就是让天下学子能买得起书。”

楚王说着说着,面上不觉露出骄傲的神色:“十弟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情是为了他自己,全都是为了百姓。先生,你还觉得十弟没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吗?”

杨龄被楚王这番话说的无法反驳。

“先生,你和大臣们都觉得我们这些皇子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为的就是争夺皇位,并不是真正为百姓,对吗?”

杨龄:“殿下,身为皇子不可能没有夺嫡之心。”

“十弟并没有,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他自己。”楚王并不责怪杨龄这么想赵曜,他说这些就是让杨龄知道赵曜真的没有夺嫡之心。“十弟曾经说过身为皇子,就应该为百姓做些什么,这是皇子的责任,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当初我也没有争夺皇位的想法,我只是管理好梁州,让梁州的百姓吃得饱,穿得暖。”

杨龄是知道楚王当年在梁州的时候的确没有夺嫡之心,他当初还为此可惜了好久。

“先生,你当初相信我没有夺嫡之心,为什么现在不相信十弟?”楚王后来之所以有夺嫡之心,是因为废太子做的事情让他非常失望,他觉得把大周交到废太子手里,百姓不会过上好日子。“十弟之前做的事情,先生你明明知道,为什么跟那些大臣一样选择视而不见?”

杨龄被楚王这番话问的羞愧。他站起身,朝楚王行了个礼。

“殿下,是我错了。”是啊,他明明知道汉王殿下为老百姓做了那么多好事情,可是他却忽视了。“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先生,十弟从小就是一个赤诚的人。”

“殿下说的是。”杨龄心里越发羞愧,“是我误会了汉王殿下。”他以后再也不会怀疑汉王殿下有夺嫡之心。

“殿下,代王和景王他们,还有朝中大臣不会认为汉王殿下没有夺嫡的野心。”

“他们怎么认为并不重要。”

“殿下,汉王殿下举办贸易大会赚了这么多钱,你觉得那些人会无动于衷吗?”杨龄提醒楚王道,“去年汉王殿下做出来的玻璃,就让代王和景王他们坐不住了。贸易大会不仅比玻璃赚钱,还收买了那些外邦国家,代王他们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楚王闻言,冷下脸说道:“我知道他们接下来想做什么,我不会让他们得逞的。”他绝不会让那些人伤害到十弟,更不会让他们妨碍到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