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开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汉武帝的妈

作者:兰心阑珊 | 分类:言情 | 字数:37.8万

第76章 不腐女尸之后(求追读收藏)

书名:开局生孩子!我穿成了汉武帝的妈 作者:兰心阑珊 字数:4438 更新时间:2024-10-20 06:34:31

“我们先到阳陵邑。卫卿,还是让太仆来驾车吧!”

看卫绾挽缰执鞭,王娡客气说道。

卫绾是老司机了,为文帝的车夫出身,从中郎将到卫尉,再到御史大夫兼太子太傅。现在来为王娡母子驱车,她有些不好意思。

“老臣也很久不曾戏车了!”卫绾笑道,“怕是手生,权当温习吧!”

果然是老把式,遇坎不颠、疾驰如风,让王娡大为惊叹。一个人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他就是人才!

更令王娡刮目相看的是,卫绾言辞不多,但每句话都说得恰到好处。他的眼神沉稳谦逊,看向刘小猪时,更是爱中有敬,喜里带疼,是长者的宽厚与真诚。

他没有所谓的傲骨与清冷,也没有浮夸的谄媚,更没有油腻的讨好。你可以无视他,他并不刻意让你注意到他;又不能忽略他,他的关心与照顾,无处不在。如此温厚的人,象温开水,不燥不冷,润物无声,熨帖又可心。

难怪文景二帝都赏识此人,他是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这也让王娡对刘小猪这位师傅颇生好感,为先前的“车夫”偏见而惭愧。

迁徙阳陵邑的“瞷”、“利”、“朱”、“叶”、“姬”几大家族,疫情向皇帝献万民伞,让王娡知道了这些人攀附权贵之意,就让姚翁来此长住,收买人心。

“娘娘可知,这为首的利家是何身份?”姚翁神秘兮兮地问王娡。

“可是为首倡议向帝王献万民伞的利家?”王娡说道,“只知从长沙国迁来,不知什么身份。”

“马王堆汉墓,娘娘的后世可去看过?”

“姚翁是说湖南博物馆那个千年不腐女尸……”王娡惊诧,“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之后?!”

“对!”姚翁也很兴奋,“不腐女尸是辛追,利苍夫人!娘娘后世不是药学硕士嘛,难道不想知道不腐女尸之谜?”

王娡摇头,“不腐有什么用?现代人的防腐技术足够强大,可都是死后火化……”说着她叹口气,“古人才会信什么不腐永生。只是利苍后人,怎么成了被迁徙的豪强?”

“长沙王吴芮,五代之后无继承人,自然除国。六皇子刘发,被景帝封为长沙王。利家原从属于吴芮家族,与皇家并无亲密关系……”姚翁说着点头捋须,“利苍为第一代轪侯,利豨为第二代,这位是第三代利彭祖。史料说他入京为官,原来是迁徙阳陵邑了!”

“姚翁对此人为何如此感兴趣?”王娡有些不解。

“利苍为何被封轪侯?是因为他杀了英布!淮南王英布,是长沙国吴芮的女婿。刘邦剪除异姓诸侯王,英布造反败逃长沙国,被长沙王吴臣派丞相利苍和吴芮庶幼子吴浅、吴阳联手杀掉。此后这三人封侯。长沙国也因此向刘氏政权表达了忠诚,得以保全,成为唯一孑存的异姓诸侯王。”姚翁说道。

“所以利彭祖是刻意向皇家表忠心?万民伞他早有准备的。”王娡笑,“这人可靠吗?有何能力?”

“利彭祖之父,第二代轪侯利豨,博学多才,是长沙国镇戍南疆、征伐南越的高级将领,精通天文、历法、地理和医学,还爱好音乐,可谓文韬武略,英才盖世。作为长沙国高级将领,利稀在天文、地理方面造诣很深。”

“前秦南海郡守赵佗宣布独立,兼并桂林、象郡,以番禺为都城,建立南越国,割据一方。曾派兵进攻长沙国,两**队连年交锋,残酷的战争使双方伤亡惨重。利稀作为长沙国武官就是在与南越军队作战时不幸阵亡。”

姚翁说着赞叹:“利豨战死时,不过三十岁。其子利彭祖,不知有无其父之才。”

“姚翁意为,利彭祖如有其父传承,可带兵为将?”王娡问道。

“娘娘,我们来复盘一下,七国之乱被你改变后的情况。”姚翁说,“晁错、袁盎,皆死。晁错没有被景帝腰斩,却死于梁王刺客剑下。看来智囊晁错,非正常死亡的结局,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你老公刘启,没有腰斩恩师的骂名。”

“七国之乱变成了吴国叛乱,各诸侯国都在酎金献祭时,被刘启削藩。梁国一分为五,推恩令基本上启动。少了一场大型战争消耗,目前大汉国力财力战力,都可以和匈奴一战了!拉拢有才之人为将,开疆扩土,指日可待!”

“匈奴频繁寇边,而且有中行说这个大汉奸在背后出谋划策,越来越难对付。”王娡思索着说,“攘外还是安内?攘外,命各诸侯国出兵,也是削弱他们的实力……有时候,战争是凝聚向心力。美帝就善于玩这手,国内矛盾不可调和时,就对外挑起战争。”

“文帝对匈奴问题的认识很清晰。一是汉地对草原大漠不熟悉,不了解匈奴的生活方式和战争方式,无法建立适应匈奴环境的军事力量,无法完善打击匈奴的军事决策。二是汉地缺乏足够的战马、骑兵,不能建立适应匈奴环境的军事力量,完成打击匈奴的军事任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景二帝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马复令。通过鼓励民间养马,建立强大的畜牧业,积累物质基础。”说着,王娡不由唏嘘,“这其中不少策略,是贾谊和晁错向皇帝提出的建议。可惜,这二人都早逝了!”

第76章 不腐女尸之后(求追读收藏)

还是代国藩王时,匈奴右贤王入侵,曾经打穿过文帝当年的穷代国。文帝为皇,封三皇子刘参为太原王,继承自己当年的穷代国。后来又徙封刘参为代王,把贫富两个代国合并。刘参的代国坐拥84县,天下第一。

文帝给了代国各种便利,采用晁错的兴建边疆建设兵团据点,在代国边境以千户为一个据点,朝廷提供农具粮食和兵器,其实就是新设县城。就是要代国对付匈奴,步步为营把汉文明推出河北,走向草原。

虽然不像华北平原和淮北平原为膏腴之地,但代国土地属于黄土高原,高梁和小米的产量并不低。与频仍的黄淮水患相比,代国的太原盆地,可以称为天府之国。

代国养殖业更为发达,像军用马匹、农用耕牛、驴子和骡子都较多。采用晁错的建议,在代国兴建马场。代国马场为文景朝提供了数十万匹的战马。

还是采用晁错的建议,收买周边小部族,以夷制夷。胡汉杂化的代国,民风开放。生育率较之全汉国更高。人口的增长,伴随着国力也强化,代地兵以骁勇善战着称。

“晁错的《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募民实塞疏》,本宫都让彻儿背诵,写出自己的见解。经营多年,现在该亲眼去看看代国实施得怎么样了!”

王娡说着,又想起窦婴和周亚夫:“本宫让魏其侯和条侯来访姚翁,结果如何?”

“老夫只给他们一句话:忠于幼主,成就霸业,功名千秋!”

王娡点头:“彻儿确实需要这二人的攘助!也希望此二人有善终!”

命人唤来刘小猪和卫绾,王娡言说要去代国游览。

“皇后娘娘三思!”卫绾鞠躬道,“此去代国,路程近一月,正是粟谷收获之季,也是往年匈奴南犯掠夺之时,战事频频。太子与娘娘不可以身犯险啊!”

“贼寇!”刘小猪气愤说道,“孤正要会一会那匈奴贼人!杀他个人仰马翻!为太子尚且苟且,边民何以为生!”说着握紧手中之剑,面色凝重,“母后,我们去代国吧!”

王娡看看卫绾,笑着对儿子说:“彻儿不可鲁莽!”她转脸吩咐姚翁,“请门下几位剑术高明侠士暗中保护。我带彻儿、晴儿易容改妆为马匹商人。”

王娡知道,景帝刘启必定派有人暗中跟随保护。但需做好自保准备,再加一路武士也是必要的。

“皇后娘娘,是否知会代王刘登?”卫绾见王娡主意已定,不再劝阻。

“先不必。需要时再告知。”王娡摇手。

刘登是王娡入宫第二年,原代王刘参薨后登基。作为刘启的侄子,回京朝请时见过两次。

代国作为与匈奴一线对抗的强兵大国,文景二帝对其都给予了强有力的扶持。

于是,这样一个车队出发了。

一个满脸麻子的青年男子,带着两个乖巧懂事的儿子,老管家陪同照顾,一辆马车载人,一辆马车拉着随身物品,由梁地入代地,购卖马匹。

而季心、剧孟等,化作丝绸商人,带人拉几车绸缎,前往代地贩卖。

“王彘,胡人为何屡屡袭扰边境?”化名王信的王娡问刘小猪。

“胡人穿吃不仰赖土地(穿羊皮而吃兽肉),辗转迁移,逐水草而居。冬日冰封,草粮难得,便南侵在我边塞之下游猎,暗中监视,待我守军人数过少时,他们就立即发动攻击,抢掠财物。”

“汉廷不发兵援救,边民绝望,会有一种敌来就降的心理。如果发兵援救,小部队不足以对抗,大部队则不易集结。好不容易赶到,胡人早扬长而去。集结的兵力如不复员,费用庞大,难以负担。如果复员,胡人将再度入塞。几年下来,国家会被搞得国库空虚,人民苦不堪言。”

“派遣将领,征调士兵,兴建要塞,这都是重要措施。然而征兵守护边塞,隔年复员轮调,来去匆匆,对匈奴汗国,无法作深入的了解。”

“晁师建议:鼓励移民边塞定居,成家立业,购田买地,作长久打算,使其熟悉敌情,以作戒备。后依照地理形势,在要害关卡之处,河川渡口之地,修建高大城堡,外围加深壕沟。每城住户,都应在千家以上。由政府先在城中盖起房屋,准备耕田用具,然后鼓励移民耕作。有罪赦其罪,无罪赐官爵,免除全部赋税。发冬夏服装、粮食,直至能自给自足。”

“边境兴筑城堡,防御敌人,移民都有军事编组。五家结成一伍,伍有伍长。十伍结成一里,里有里长(假士)。四里结成一连,连有邻长(假五百)。十连结成一村(邑),村有村长(假候),由村民遴选有才干而又有保护村民能力、熟悉地理形势、深切了解人民意愿的人士担任。”

“平时训练村民骑马射箭,战时率领民兵跟敌人交锋。战士平时训练有素,战时就能效命。年幼的时候,大家都是玩伴,在一块游戏。长大之后,又在一起工作。夜间作战,听到声音,就知道是谁,可以互相援救。白天作战,大家都看得见,自有感情支持。友爱之情,愿共生死。”

“民兵,”王娡笑着点头,“农忙是民,战时为兵。屯田耕作,自给自足!”

现在就要看,这些屯田耕作的建设兵团,到底如何了。

“爹爹、爹爹,晴儿可以在这里学骑马吗?”郅晴笑眯眯地问王娡,她现在男孩子的装扮,是商人王信的大儿子。

王娡点头:“有温驯小马驹,可让你二人练习。”

“我也要学骑马!”刘小猪叫,“父皇……”他自己捂嘴马上打住,“爹爹送我一匹小马驹,我还没练会呢,它就长大了!”

“那我们一起学!”郅晴和刘小猪相偎着,两个小家伙开心地笑起来。

“骑马要说难也难,说易也是易,”卫绾笑眯眯地说,“匈奴人在马背上长大。他们骑马不用任何护具,身体足够灵活,即可平稳。而我等汉人,非久练,马背上不能稳住身形。所以我大汉只能据点防守,抵挡匈奴奔袭。孙子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匈奴地理状况和战斗之法,与我中原不同。翻山越岭、跨河跳涧,中原战马不如匈奴。险道危径,一面奔驰、一面射箭,中原骑兵不如匈奴。狂风暴雨,挨饥忍渴,艰苦缠斗,中原部队不如匈奴。这皆是匈奴优点。”

“但换到平原之上,战车突袭,骑兵奔驰出击,匈奴兵团人数再多,也可以摧折。强弓长枪,都可远距离造成伤害,匈奴弓箭部队,不能抵挡。我士兵身穿坚固盔甲,使用各种武器,短兵相接,由骑兵掠阵,战士五人一伍,十人一组,共进共退,匈奴的主力部队,不能抵挡。神射手埋伏阵后,骤然发动,万箭集中目标,匈奴那种兽皮为甲胄,木头作盾牌,并不能抵挡。下马步战,刀枪剑戟,短兵冲杀,**相搏,匈奴步兵,不能抵挡,这是我汉兵优点。”

难得见卫绾说这么多话,却条分缕析,鞭辟至里。

“卫老伯高见!”王娡赞叹。

正要问卫绾有何对策,疾驶的马车却被人拦住,卫绾急勒缰绳。两匹马扬蹄,险将车驾掀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