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折月

作者:只今 | 分类:言情 | 字数:91.8万

第一百八十三章 升堂问案三曹审

书名:折月 作者:只今 字数:2199 更新时间:2024-10-18 01:41:06

腊月初二,大理寺升堂问案。

此案主审官员共三人,分别是大理寺卿颜裕、刑部尚书杨印还有皇上钦点的安国公玉寿。

此外,还有数名旁听官员,姚泰、马忠等人俱在。

两班衙役刚排好,圣驾就到了。

众人慌忙起身接驾。

皇上进来说道:“你们只管审,朕也听听。”

于是忙架起一道屏风,于其后设了座位,请皇上移驾。

等皇上坐下之后,又请示过了,才正式升堂。

命人将原告陇西来的几十人带上堂来,当即黑压压跪了一地。

颜裕便问带头的两个:“李宝忠,张连九,你二人手持状纸进京,那状纸上所写之事可属实吗?”

“回青天大老爷的话,草民们不敢撒谎,实在是被逼得没了活路,要不然哪有胆子敢状告皇子?”李宝忠说。

“青天大老爷,求求你为我们做主!今年庄稼的收成本就不好,偏偏入冬又遭了白灾,畜养的牲畜不是被冻死就是被饿死。

听说朝廷派了人来,老百姓都当是来了救星。可没过几天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儿。

发的粮食都是霉烂了的,但凡能吃的,里头又掺了沙子。十家也没有两家能分得上御寒的衣物,又冻又饿,许多人都死了。

不但如此,还有好多人家的姑娘被带走,说是侍奉五皇子。有敢拦着的,都挨了毒打。

我们这些老百姓实在受不了,凑了上百人去请愿。

却被诬陷是刁民,几乎不曾被打死。”张连九以头碰地。

两个带头的这般陈述,其余跟随的也都喊冤叫屈,痛哭流涕。

“肃静!”杨印一拍惊堂木,说道,“你们所说的这些可有证据?若是存心诬陷,可是要诛九族的!”

“大人,我们遍身的伤若不能作为证据,就请朝廷派人到陇西去查访。

受苦受难的何止千家?我们敢来告御状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诛九族是大罪,可日子过不下去,早晚都是个家破人亡。”李宝忠一副豁出去的架势。

“本官且问你们为何不在陇西上告?陇西太守沈敬之可知晓这些事么?”颜裕问。

“他若是想管,在当初我们受苦受难的时候就该管。”张连久抹了一把眼泪道,“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跟阎王挣命的时候他都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的官能给我们做主吗?”

“不是还有随五皇子前去赈灾的户部官员吗?”这时安国公玉寿开口了,“有这样的证人自然要详细审问一番。”

“安国公说得对,来人呐,把吴万端带上来。”颜裕立刻吩咐带证人。

吴万端是户部的曹吏,和王诚一样,职位不高。

他从一开始除了谢罪的话一概不肯说,如今上了堂,也是三缄其口。

“吴万端,你身为朝廷命官,在此情形之下,当把实情说出来。

否则便是藐视公堂,要对你用刑的。”杨印天生的冷面,此时在堂上,更显得威严。

“各位大人,下官不过是个微末小吏,随行赈灾而已,凡事都做不得主。”吴万端很是无可奈何。

“知道你做不了主,只是要你说出实情。这些陇西来的灾民说五皇子赈灾时鱼肉百姓,克扣钱粮,究竟有没有此事?”杨印说着已经抽出了刑签,意思很明显,如果吴万端再这般顾左右而言他,就要对他用刑了。

“下官只是抄录些账目而已,并没有亲去赈灾,这些事情不知道的。”吴万端极力回避。

杨印的签扔了下去,立刻有衙役上来,把吴万端拖倒,开始打板子。

吴万端先前还忍着,到后来便疼得撑不住,哭喊道:“下官也曾劝谏过,可人微言轻,何敢复言?!”

他这话的意思很明显,五皇子的确有不端行径。

待要细问,行刑的衙役说:“大人,这人经不住刑,昏过去了。”

杨印便同另外两个主审官商量,把吴万端先行带下去,让他缓一缓。

这时只听外头有人击鼓,安国公道:“又是什么人来击鼓鸣冤?可是和此案有关吗?”

当即派了人出去询问,那人进来后回禀:“有民妇王白氏,自称其夫王诚有冤情,且与陇西安有关,故来鸣冤。”

“我想起来了,那个王诚不就是和吴万端一起去陇西赈灾的户部官员吗?”玉寿道,“既然是这样,就把那鸣冤的妇人带进来吧。”

此时堂上众人脸上都有微妙的变化,旁听的姚泰和马忠俱朝堂上看了一眼,目光与杨颜二人相触后又分开。

王大娘子一身孝服走上堂来,她丈夫王诚过世还不满半月,丧服的确不能除。

“民妇王白氏,为夫鸣冤,”王大娘子跪下后双手托着状纸,“我丈夫王诚随五皇子去陇西赈灾,回来后不久,被同僚叫出去吃酒,回来后闷闷不乐,三日后自尽。

死前将两封信交给民妇,信中交代了他被逼自尽的缘由。

户部员外郎何文昭,把我丈夫叫出去后威逼利诱,让他伙同诬陷五皇子。

我丈夫不愿做这等无德之事,又不敢当面相抗。

只因何文昭说了,他背后的人甚有来头,便是皇子也不放在眼中。

当日席上吏部侍郎胡策也在,允诺了官职和金银。

其间细情俱在书信里,请各位大人过目。”

衙役将书信呈上,几位主审官都依次看了。

随后商启言从屏风后走出来,将书信拿过去,再给皇上过目。

“王白氏,你既然有这书信,为什么不早早来告?”杨印冷着脸问,“你说你丈夫是因畏惧而自裁,他连死都不怕了,难道还怕作证吗?”

“是啊!你说他怕连累家人才自尽的,又为什么写下这遗书呢?难道不怕招来祸患吗?

你自己言语之间矛盾重重,我看你这证据多半是伪造的。”颜裕也说。

“我丈夫不肯做伪证,便已说明他不是个同流合污之人。

不愿连累家人也的确是出于真心。

但他终究良心不泯,也希冀着我能遇见公正无私之人。故而留下了这信。”王大娘子辩解道,“我虽然是个没见识的妇人,可也知道忠君报国四个字是怎么写。

我安顿好了婆母和孩子,只身上告,是不想丧背天良,也不愿让亡夫死不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