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娇女有空间
作者:冰糖雪梨吖 | 分类: | 字数:44.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9章 做豆腐
等在外面的黎春雪有些心焦,一看见那衙役出来,就小跑过来,道:“差大哥,县令大人可收了礼物?”
“收了,礼物已送到,你可以回去了。”衙役对黎春雪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
“那,县令大人收到礼物时,是什么表情?”黎春雪不死心地追问。
“县令大人很开心,嘴都笑得合不拢!”那衙役说这话时冲对面的差役暧昧地挤挤眼。
黎春雪一听这话,顿时芳心大乱,臊得满面通红,招呼也没打就跑远了。
那个送礼物进去的差役冲对面的同伴道:“你知道她送给大人的是什么吗?”
见对面人摇头,他又接着说:“是一个绣着花的荷包,县令大人收到后乐坏了。”
说完还朝对方一顿挤眉弄眼。
对面衙役也冲他呲牙一笑,“看这姑娘长得还蛮好看的,难道是县令大人的人?还蒙着张脸,以后咱们见到她要恭敬点,没准哪天就成了县令大人的姨娘。”
衙役道:“你说得对,没见刚才我跟她说话都客气了好多吗。”
两个衙役闲聊暂且不表,单说黎春雪,一路回到宝珠村,无论是做马车还是做牛车,脸上的笑止也止不住。
幸好她带了面纱,没有人注意到她的表情,牛车刚进村子,阴沉了一天的天空终于下起雨来,开始是淅淅沥沥的小雨,等黎春雪走到黎家大门口时,雨势突然增大,风也猛烈起来。
她一个不小心,手上的油纸伞就飞了出去,雨点瞬间将她的新衣打湿。
她不仅不恼,反而开心地在雨里又蹦又跳。
这十七年来,她从未如此开心过!
天作有雨,人作有祸。
黎春雪本就体弱,加上不爱运动,这一淋雨便染上了风寒。
昏昏沉沉躺在床上,羸弱又可怜。
黎家众人请医问药,忙了个人仰马翻。
吃了三五日的汤药,黎春雪方好转起来,能自己起床吃饭了。
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场秋雨下过后,天气迅速转凉。
早晚,有那体弱的人都穿上了夹袄。
这天,黎春枝开始做豆腐了。
做豆腐第一项,就是盐卤的制作。
由于大夏朝的食盐都提取的不纯净,所以黎春枝将食盐溶于水,然后将氯化钠结晶出来,剩下的盐水勉强可以当做卤水来用。
由于要检验卤水的效果,所以这第一次,黎春枝只泡了两斤豆子。
喊亲哥过来帮忙推磨,黎春枝将豆浆用一个干净的木桶接着。
然后在大锅里烧水,将豆浆和热水混合,用纱布进行过滤。
过滤这活一个人干不了,黎春枝就喊来三婶帮忙。
黎家众人都好奇这个豆腐是什么,所以都乐不得的前来帮忙。
过滤好豆浆,就把豆浆放在大锅里头煮开,煮开时要撇去豆浆上的浮沫。
煮开后,再用小火煮上三五分钟,这期间要用干净的铲子慢慢搅动,防止糊锅。
然后撤去灶里的火,让豆浆静止一会儿,豆浆表面会形成豆皮,可以把豆皮起下来做凉拌菜。
起完豆皮,豆浆的温度也降了下来,豆浆大概降到八十度左右就开始点卤。
点卤是做豆腐中最有技术含量的步骤,所以黎春枝让陈氏和张氏都来旁观。
要少量多次地加入盐卤。
卤水放多了豆腐会发黑变硬,口感也会比较粗糙,卤水放少了,豆腐就会不成型。
黎春枝一边点卤一边解说,随着盐卤的加入,豆浆会变成白色絮状物,这时,要看豆浆是否产生清水,要是豆浆还是浑浊就再次加入卤水。
当豆浆不再浑浊时,豆腐就点好了。
拿出提前做好的豆腐模具,把纱布打湿铺在模具里,将点好的豆腐倒入模具里。
当然这些重活都是黎长山干的。
黎家的长辈男人们都去地里割玉米杆了。
只留下女人和小辈们在家。
包好纱布,上面压上一盆水。
二三十分钟后,豆腐就压好了。
黎春枝打开纱布时,手都紧张得发抖,她就怕自制的盐卤不好使。
揭开纱布的刹那,白嫩嫩的豆腐就露了出来。
一股浓郁的豆腐香味也飘了出来。
成了!
黎春枝开心的笑了起来,招呼厨房里的众人前来观看,众人看了都发出惊叹声。
黎春枝一高兴,就拿起小勺勺了一小块豆腐放进嘴里。
嗯,不错,就是嫩豆腐的味道,一点豆腥味和其他异味都没有。
第一次做豆腐就成功了!
黎春枝又用勺子给每个人都挖了一勺,当众人吃到豆腐时,都说味道好极了,并称赞这是一种从没吃过的新奇味道。
黎春枝见众人都接受了豆腐,就将豆腐分成了六块,一块大约一斤的样子。
此时也到了做晚饭的时间,黎春枝就亲自掌勺,做了一道小葱拌豆腐,一道麻婆豆腐和一道白菜炖豆腐。
每种菜用了两块豆腐。
当黎家男人们上地回来时,刚一进大门就闻到了院子里飘荡的奇异香味。
知道黎春枝今天要做豆腐,众人不由加快了脚步。
当众人吃到豆腐宴时,所有人都立马接受了这个新鲜吃食。
尤其是赵氏和黎老汉,更是一下就爱上了这软烂的嫩豆腐,尤其是白菜炖豆腐这道菜,简直太棒了,没牙也能吃!
而年轻人则是更钟爱麻婆豆腐,豆腐香混合了浓浓的麻辣味,口感又极其鲜嫩,一口下去,麻辣鲜香,配上大米饭简直绝了,不饿都能吃上三碗饭,真是下饭神菜啊!
豆腐得到了黎家人的一致认可,经过商议众人决定马上就去县城开豆腐店。
因为明天黎长林就要去县学继续读书了,所以大家决定由黎守仁带着黎长山和黎春枝明天一起去县城找铺面。
县学是这龙腾县内最好的学府,是一所官办学府,学院面积大,环境好,先生都是有功名的举人或秀才。还有府城的学政会定期前来指点,当然有这么多有利条件学费也是很贵的,一个月光是束修就要三两银子,还有住宿和伙食的费用一个月怎么也得四两银子。
加上笔墨纸砚和书本费,一年没个五六十两银子是下不来的。
县学只招收秀才,童生和有一定基础可以考童生的学子,那里没有启蒙班。
所以县学就相当于现代的高中,直接面对考举人或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