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明
作者:塞外流云 | 分类:穿越 | 字数:81.7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64章 寒心
对于建武学,胡万里坚信嘉靖会采纳,这个中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虽然朝廷对勋臣子弟的培养和任用有一定的成例,诸如十五岁以上入京营训练,三十岁以下都须入太学就读,并且挑选表现优异者充当勋卫和散骑舍人,不过,因为世袭制度的原委,勋臣子弟大多养尊处优,再说了,崇阶厚禄反正是指日可待,谁还有心思读书习武?无非是虚应故事而已。
成立武学,嘉靖亲任祭酒,这情形就会为之一变,想在武学混日子,怕是没机会充当勋卫和散骑舍人,可别小看了这勋卫和散骑舍人,虽说俸禄不高,分别对应正五品、八品的俸禄,但这是勋臣子弟袭爵前任事起家的唯一途径。
提高勋臣子弟读书习武的积极性尚在其次,籍此机会,培养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加强对京营对便军的掌控,另辟蹊径令勋臣重返朝堂才是建武学的最大收益,嘉靖没理由不采纳。
这一点,张璁也应该一点就透,既然无法阻止武勋重返朝堂,无法阻止武勋再度崛起,张璁对三权分立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不过,要说出此事,胡万里也有所顾忌,不仅嘉靖会对他有看法,他与魏国公徐鹏举私下往来之事也不好向张璁解释。
就在胡万里沉吟不决之时,张璁已是缓缓开口道:“长青上疏建言三权分立可谓是一片苦心,但此举实是有失轻率,不仅将你自身置于风口浪尖,还拖累了几个同年,三权分立影响极大,侵害的不仅是文臣的利益。还危及到天下士子的身份地位,必然招来朝野士人的口诛笔伐,有身败名裂,断绝仕途的可能,为师复出,不过是早晚的事。何须急于一时?”
微微一顿,轻叹了一声,他才接着道:“三百余门生,为师最为看重的便是长青,朝廷如今正是多事之秋,缺的便是如长青这般的俊才,然朝中大臣却皆是党同伐异,谁会为朝廷惜才?长青日后行事要三思而后行,切爀轻率莽撞。急功近利,乃是官场大忌。
三权分立之事如今已闹的沸沸扬扬,朝野皆知,更会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文武之争,长青此时不宜再坚持,便是沉默亦不妥,为今之计,是暂避风头。公开上疏称疾乞休,以皇上对长青的赏识。必不会让长青就此离去,多半会令长青回漳州专心打理农学院事宜,缓上一年半载,待的风头过后,为师再恳祈调你进京,皇上多次有意调你回京师。这不是什么难事。”
听的这话,胡万里心里登时拔凉拔凉的,张璁让他称疾乞休,这无疑是为公开反对三权分立做准备,不仅是他。怕是周志伟、魏一恭、赵文华三人都是这个下场,他不由有些寒心,也死了再劝说张璁的念头,他倒无所谓,起复的机会有的是,不过,周志伟三人却就难说了。
微微沉吟,他才欠身道:“恩师训诲,学生必定铭记在心,学生上疏之时已做好辞官的准备,如今恩师重掌内阁,学生若能回漳州专心打理农学院自然更好,不过,南京西南两城的赈济,鱼台两府六县的赈济事关朝廷声誉和彩票的声誉,实不宜半途而废,再则彩票事宜亦需可靠人手打理,恩师能否让周志伟三人来接手?”
鱼台两府六县的赈济,张璁倒不怎么上心,但南京西南两城的赈济他却不得不上心,原本他还担心胡万里乘机撂挑子,准备好好游说一番的,听的这话,他不由大为放心,胡万里如此提议,分明是给周志伟三人起复的机会,断不会撒手不管,当下他便微微颌首道:“周志伟三人此番倒是因祸得福了。”
说着,他微微一笑,道:“皇上为解百姓之苦,曾在宫中设坛斋醮祈求上苍降下抗旱抗寒农作物,长青若是能够将寻到的抗旱抗寒且耐贫瘠的农作物推广天下,不仅是奇功一件,亦能借此重塑名望。”
“恩师放心。”胡万里欠身道:“学生饱食暖衣,出仕为官,自当以天下为己任,便是为天下苍生着想,亦会殚精竭力尽快推广抗旱抗寒耐贫瘠的农作物,不过,农学院初建,人才匮缺,要想全面推广,三五年之内,学生实无把握,怕是得十年光景才会有小成。”
听的这话,张璁不由微微点了点头,含笑道:“十年不过弹指间,若能在全国推广抗旱抗寒的农作物,长青必然青史留名,不过,皇上和为师都不可能让长青在漳州滞留十年之久,三五年都是奢望,眼下正是你们一批同年三年考满之期,可有适宜的人选要调往农学院?”
见张璁有意示好,胡万里自然不会客气,虽说农学院如今还有个孙光辉,但孙光辉是龙溪知县,不过是兼着打理农学院而已,再说,日后农学院肯定是要在京师在江南设立分院,要的是人手,如此好事自然不能便宜别人,微微沉吟,他才道:“学生如今是恶名在外,一众同年未必有人愿意来协助学生,恩师不妨征询一下蔡克廉、黄正色、李良三人。”
张璁微微点了点头,以胡万里眼下的名声,确实没什么人愿意跟他搅合在一起,不过农学院是嘉靖较为重视的,容易出成绩,能在农学院任职,日后升迁起来容易的多,胡万里所说的这三人与他在京师观政之时往来较多,倒是有可能愿意去。
不过,听胡万里的口气,竟似三人都想要,一个农学院要那么多人做什么?再说这三人都是正七品,农学院已经有了一个监丞,难不成还设四个监丞不成?微微沉吟,他才道:“若是三人都愿意协助长青呢?”
胡万里微微一笑,道:“大明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甚大,要在全国推广抗旱抗寒耐贫瘠的农作物,仅有漳州一所农学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若是三人都愿意来,还恳祈恩师一并调来,再则,如此亦显的朝廷对农学院的重视,更利于农学院的迅速发展。”
“行。”张璁爽快的道:“不过,长青年后的上个折子要人。”(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