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拾回春
作者:狐酒 | 分类:穿越 | 字数:77.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188 八月乡试忙
188八月乡试忙
七月初,宋氏由两个儿媳陪着,带着小女儿元元和孙子孙女们住进了永宁坊,然而,宋氏却不愿意占了温华的屋子,推辞再三,温华只好作罢。自打去年夏天温华叫人在永宁坊宅院的后街置办了几座不大的院落,找工匠修整一番便安置了家中一部分仆从居住。这样一来家里便空出来两处小院儿,温华看中了其中一处,将里面的房舍尽都拆除,重建了一座精舍,又修葺了原本略显呆板的假山花池。既然宋氏不住她的房间,温华便将之收拾出来请宋氏搬过去住,宋氏看了一圈,见这精舍紧挨着花园,离女儿的住处也近,兼且冬暖夏凉,十分满意,便带着元元和红儿住下了。
往各个院子里安排人手自是不提,温华又担心妹妹和侄儿们怕生,不适应新环境,特意提前让人从未留头的丫鬟和小厮中选了几个活泼懂事的陪着侄子和侄女们玩耍。元元和红儿都大了,平日里见她们的时候不多,温华想趁着自己还没出阁,可以和她们多相处些时日,然而红儿爱黏着宋氏不愿意离开一时半会儿,她只好把元元带在身边和她一起住着,便是平日里处理家事的时候也多让她在一边看着。
宋氏本喜爱田园之乐,温华让人将精舍廊下的一角开辟出来,种菜已经来不及了,便照着宋氏的喜好弄了些长势挺拔花期又长的盆花摆上,无奈孩子们乍一到了新地方,每日里只顾着到处玩闹,宋氏的精力多放在孩子们身上,其余的时间用来教导温华尚且不够,那些花儿竟是没工夫理会了。
温华核对完数目,合上账册,“家里各处需要修整的房舍报上来了么?”
立在一旁一个十二三岁系红头绳的大眼睛丫鬟赶紧上前回话,并从袖子里抽出一叠纸奉上,“今儿早晨各处都报上来了,这是清单,请姑娘过目。”
这丫鬟是新升上来的一等大丫鬟,名叫妙妙,与她同时升为一等的还有铃兰、雁竹和千冬,她们不仅管着温华的衣食住行,平日里温华还会交待她们处理一些不太重要的家务。
每年秋天,不仅永宁坊这边,包括城外的田庄都会将破损的房舍修缮一番,哪一处房舍损坏,损坏到了什么程度,这些都要管事的人细心查勘,要不然难免有人欺上瞒下,又或者被包工的泥瓦匠随意要价。温华对自己的产业还是十分上心的,但却不可能一一查看,于是便安排了妙妙跟着负责修缮的管事查看各处受损房屋,加上有了前两年的经验,此事便能做到心里有数。
平羽跟着两位哥哥回来,擦澡换了身衣裳去见过宋氏,出来一拐弯便去了温华的书房,适才在宋氏房里没见到她,便知道她定是在这里。
“妹妹。”
温华抬头见是他,笑了笑,放下笔起身吩咐人端些绿豆汤来,瞧着他晒得微红的脸庞,将一旁浸在冰盆里的玉球取出一只递给他,笑道,“今日有什么好事么?”
“自然是有好事情,”平羽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取出个小包袱放在温华面前,拍拍它,“有人怕你绣嫁妆绣得累了,叫我给你送个枕头哩。”说着,向后靠在椅子里,把冰凉的玉球贴在耳下的动脉处,感受着丝丝凉意,舒服的长叹了口气。
温华被他打趣,楞了一下,随即脸一红,嘟了嘟嘴,见丫鬟正要将绿豆汤放在他面前,轻轻哼了一声,道,“雁竹,绿豆汤端下去吧。”
“哎——别走别走,”平羽拦住了掩唇而笑作势往后退的丫鬟,端起冰镇了的绿豆汤三两口喝进肚子,擦擦嘴,冲着自家妹子眨眨眼,笑道,“没良心的小丫头,不带你这样的啊——”
哼!温华嗔了他一眼,拿起水壶替自己也倒了一杯,“好没羞,谁家的哥哥似你这般打趣自己妹妹的?”
平羽笑道,“好了,好了,是我的不是,你到底收不收?你不要我就拿去用了?”
温华不理他这一茬,道,“今天去那边儿……颜家是个什么意思?”
平羽嫌玉球不够凉爽,干脆把帕子丢在冰盆里沾湿了捂在额头上,“也没什么,他们老家是南边儿的,有些规矩和这边儿、和晋州都不一样,今天过去是就为商量这些罢了,倒没什么让人为难的,你放心。”
他又说道,“去看了新房,收拾得倒齐整,隔壁就是春泽(颜恕字春泽)的院子,已经打通了,将来那里做书房,虽然不如这边儿宽敞,却胜在小巧精致。”
温华一抬眉,跟身边的丫鬟使了个眼色,等人都出去了,才问道,“……如何?”
平羽挪了挪,向温华更靠近了些,低声述说起来。
眼见得婚期还有半个多月,平羽和颜恕进考场的日子更是近在眼前,颜邓两家忙得团团转。
邓家还好,嫁妆俱已齐备,只要张罗好送亲酒,平平安安的把女儿送出门,待三朝回门时招待好女儿女婿便可,邓家是新迁入京城的,邀请的不过是熟识的邻里士绅以及邓知信的上司同僚。邓知信虽然是武官,却也晓得科场上的事儿不只是写好文章那么简单,早早的便托人从一位老举人那里抄来了一份清单,将考试时需备齐的物件儿列了个清清楚楚,家里只管比照着单子预备,可巧,平羽从书院里也带回来了一份相似的单子,两边儿一核对,取长补短,另抄了几份给相熟的同窗送去了。
颜家却不一样,虽然颜恕父亲这一代的官运差些,但到底根深叶茂,嫡子成婚自然要把该请的都请到了,族人、姻亲、同僚、朋友,不管漏了哪个都是得罪人的事儿,颜如夫妻直忙得脚不沾地,颜如还要帮弟弟去做些“考前准备”,就更忙了,偶然间听弟弟说起邓家送来的那份清单,他暗自点了点头,觉得这亲家做事有章程。
眼见得两边忙乱,温华心里也烦得慌,又不好表现在脸上,便琢磨着请戴清欣过来陪她说说话,排解排解心事,宋氏却是不大赞成,道,“她如今正守着重孝,若不是你好日子近了,去看看她也无妨,只是她家里未必肯让她出门。”
温华一想这话倒也没错,不过还是存着希翼给她去了封信,回信很快就到了,信上戴清欣说自己要留在家里打理家务,抽不开身,又送来几样绣品作为添妆之物,温华无奈只好作罢,她细细询问了去送信的丫鬟,问清了戴清欣在潘府的情状,亲自挑了回礼让人送去。
宋氏是过来人,明白女儿的心思,也不点破,每日里含饴弄孙,时不时的点拨温华几句——她向来是规矩严的,温华便也学了她的严谨,宋氏唯独不放心的就是女儿到底年纪小,性子虽沉稳,奈何世上有一桩苦处便是做人家媳妇,将来到了婆家,亲妯娌六个万一相处不好可就是一辈子的堵心事儿,更何况上头还有一位不知底细的婆婆。
“女儿出嫁前都是家中宝,嫁了人就要在婆家立规矩了,我知道你是懂事的……将来想想娘疼你的时候,再苦再难总会过去的。”本是劝慰的话,宋氏思量自己当年的情形,越发的感慨,说着说着自己先哭了起来,温华听了心里一软,也险些哭出来,强自忍住了,撑起笑容,撒着娇搂着宋氏哄了半天才令她破涕为笑。
此次乡试在八月初九、十一、十三日连考三场,放榜的日子则定在了八月十八日,恰好是在婚礼之前两天。
平羽饶是预备充足,此时也不免紧张,毕竟是第一次参加乡试。这些日子他白天与同窗们一起讨论文章,晚上书房的灯也总是亮到深夜,自从入夏以来,他每天只睡两个时辰,好在少年人精神足,熬得起。
一家人对他的这种状态既担心又欣慰,更是变着花样儿给他做吃的,唯恐他太过耗费心神伤了身子,这些不免让温华想起从前经历过的高考。
乡试每场于前一日晚进场,后一日交卷,戌时清场。到了初八这天晚上,一家人谁都没睡好。
离家之前,平羽考试用的箱子被里里外外检查了三五遍,就连身上揣钱的荷包都没放过。临出门的时候温华见他荷包上的绳子有些旧了,又急慌慌从自己新打的络子里挑出个粗的换上了(里面塞满了银馃子,万一断了没得让人心烦)。因考生们入场时须经严格检查,甚至搜身,以严禁夹带作弊,书院的先生们也特意吩咐了,身上不要带有字的,于是原本有字的物件都换掉了——题字的折扇换成了蒲扇,至于纸张更是半片儿也不敢带。
温华知道宋氏平日里就睡得少,怕她心重夜里睡不着觉,便叫人搬了被褥去和宋氏一起睡,果然,夜里她醒了几次,宋氏始终在一旁轻轻的打着蒲扇。
“娘……”
“……也不知你三哥这会儿怎么样了。”
“您放心吧,叫人在考场外面守着呢,他又不是没考过,不会有事的。”
“以前虽考过,可毕竟不是京城……你睡吧。”
温华困得厉害,见宋氏毫无睡意,叹息一声,“我不热,您别扇了,怪累的。”
宋氏轻轻叹了口气,“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