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
作者:新手钓鱼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251.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01章 两只脚走路的资格
“中子弹?”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个词。
现场的几位大老顿时齐齐一怔,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意外。
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徐云居然会把串列式加速器和中子弹这玩意儿联系起来。
钱秉穹更是哗啦一下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动作过大之下,椅子都被推翻在了地上。
但他却丝毫没有将椅子扶起来的想法,而是一边咽着唾沫,一边定定的看着徐云:
“小韩,你说什么?那串什么的加速器,能帮咱们搞出中子弹来?”
徐云闻言深吸一口气,同样郑重的看向钱秉穹,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没错。”
钱秉穹见状脸色骤然一红,整个人顿觉一股热流从心头直冲脑海,以至于他的身体都晃了两下。
好在一旁的陆光达眼疾手快,连忙扶住了钱秉穹的手臂,才没有出现什么危及人身的意外。
过了足足有小半分钟。
钱秉穹的脸色方才最终恢复平静,慢慢坐回了被老郭正起来的凳子上。
此时此刻。
整个现场的气氛着实有些微妙。
屋子里看似如同极寒的冰库,但在这股仿佛要冻结空气的沉寂之下,却又似乎有某些东西在涌动激荡。
中子。
这是一种发现时期很早的微观粒子,自身为不带电的电中性,所以才叫做中子。
中子这玩意儿无处不在,在所有的原子中除了氢的1号同位素“氕”,所有原子都带有中子。
你吃一口米饭,其中包含的中子数量就超过10^24个。
乍一看起来,中子好像没什么特殊的地方。
但如果中子在脱离原子形成穿透力极强的中子束后,它的性质就会不一样了——这是一种真正的杀人利器。
这辈子是人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注意,是基本单位,不是最小单位。
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里都含有数不清的分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也就是说每个细胞内都存在一群数量巨大的原子。
至于原子呢,又由质子和电子以及中子组成。
中子束在穿过人体时。
会使人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变质或变成带电的离子,引起人体里的碳、氢、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破坏细胞组织。
宏观层面上会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失去反抗能力,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中子束最早的杀人记录,可以追朔到1945年8月21日。
当时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达格利恩在做试验时,不小心受到了严重中子的辐射。
虽然他立即进行特殊的救治,但中子的破坏性是不可逆转的——至少当时如此。
于是乎。
这个倒霉的科学家在25天后不幸去世,年仅24岁。
更有意思的来了。
达格利恩活着的时候有个大他一岁的学长,二者关系很好,此人叫做塞姆·科恩。
达格利恩墓碑上的墓志铭,就是塞姆·科恩亲手刻上去的。
说实话。
没人知道达格利恩的死亡对于塞姆·科恩是否有某些实质影响,但有个事实是......
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塞姆·科恩第一个提出了将中子束作为武器的猜想,并且做出了很多理论设计。
中子弹。
这个武器的概念自此登上了舞台,后世也公认的将塞姆·科恩称为中子弹之父。
中子弹这种武器的核爆威力很小,只有普通核弹的十分之一,却可以释放大量中子束。
这些中子束会穿透装甲建筑,在不造成财物破坏的情况下大量杀伤人员。
举个例子。
一枚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在你脑袋上空90米的高度上爆炸了。
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这些‘脏东西’,只在距爆心180米的范围内起作用。
而距爆心800米处的中子流却能穿透30厘米厚的钢板,使受钢板保护的人员伤亡。
也是就是.....
杀人不伤物,并且不具备严重的辐射效应。
例如后世的网上就有个知名笑话,出自黄河故人之口:
你往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爆一个中子弹,能给隔壁北大留个全尸,而且过两天再隔壁的中科院就能去接收了。
但另一方面。
中子弹干净归干净,可在眼下这个时间段,这玩意儿却妥妥属于一种幻想中的武器。
别说兔子啊高卢啊英国啊这些国家。
哪怕是毛熊和海对面这两大超级流氓,此时对于中子弹同样是处于在一个概念端的构想期。
截止到目前。
如今全球最前端的中子弹成果依旧出自海对面:
它们将会在明年搞出了一个电视机大小的中子弹头,等角楼发现这玩意儿纯粹在骗经费后,项目组的人就被发配格陵兰采冰块去了。
按照历史轨迹。
海对面直到77年才会真正研制并且试爆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中子弹,从此进入第三代核武器的研发赛道。
兔子们则要在84年才会搞定这玩意儿,然后到99年才正式公布。
而眼下徐云说自己能够搞出中子弹,如何让钱秉穹等人不失态呢?
过了一会儿。
钱秉穹不由耸动了两下鼻翼,再次对徐云问道:
“小韩,你确定这台加速器对中子弹研发有用?”
徐云仍旧重重点了点头,解释道:
“我很确定,钱主任,中子弹中子弹,字如其意,涉及到的就是中子的性质,也就是所谓的中子辐射。”
“高能中子的生成方法可以依靠反应堆,但是属性检测只有两种手段。”
“一是截取来自外太空的高能射线,二就是用高速电子束轰击重金属靶材,使靶材释放出大量的中子,然后收集它们散射的数据。”
“所以想要研发出中子弹,要么你具备飞行到外太空截取高能射线的能力,要么就只能依靠粒子加速器辅助研究。”
“当然了,氘氚中子源也算是标准解之一,但这玩意儿要是能搞出来......咱们早就掌握氢弹和中子弹的研制了。”
听到徐云的这番话。
钱秉穹沉默片刻,下意识看了眼一旁的陆光达。
钱秉穹原先的想法是询问陆光达的意见,但陆光达却没有注意到他的目光,而是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
陆光达的手指忍不住在桌面上笃笃的敲了几下,斟酌着说道:
“小韩,用粒子束轰击重金属靶材生成中子,这确实是具备可行性的技术。”
“但问题是......80mev的能级,真的可以让我们掌握大量的中子数据吗?”
“我记得当初赵老他们计算过一个模型,具体的数据我记不太清了,但能级最少都需要在gev往上。”
“剑桥大学的那架串列式加速器虽然称得上当世第一,但距离gev的量级仍旧差了十倍不止。”
“万一到时候换回来得不出数据,咱们可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了。”
陆光达的思维很明确,他没去考虑中子弹值不值,而是直接思考起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在场的人都很清楚,中子弹比起原子弹在如今这个时期,重要性高的可不是一点儿半点。
一来它是一种国防科技水平的体现。
能够比毛熊和海对面先搞出中子弹,这对于兔子们在国际上的帮助难以估量——这年头可和后世不太一样,如今的兔子是真需要国际认同。
二来则是.....
中子弹没多少辐射风险,整体上比原子弹要干净的多。
如果兔子们能够搞定中子弹的小型化......那它的威慑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毕竟这年头的兔子可是标准的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遇到事儿哪怕你是海对面都是说打就打——半岛战争才过去还没一轮呢。
诚然。
出于种种原因,原子弹这玩意儿兔子们肯定不敢用。
但如果是完成了小型化的中子弹,那么嘿嘿......
所以在得知徐云想法以后。
陆光达便立刻把思路从“值不值”,迅速转移到了“能不能”上。
至于他口中的赵老,指的自然便是赵忠尧赵老爷子了。
作为目前国内加速器行业的总负责人,赵忠尧曾经推导过很多粒子所需要的撞击能级。
他在4年前推到过中子可以被大量观察记录的激发能级,大概在1.1-1.3gev左右,是80mev的十多倍呢。
然而面对陆光达的疑惑,徐云却摇了摇头,说出了一个让他相当意外的回答:
“陆主任,恕我直言.....赵老计算出来的这个数值,其实存在一些错误。”
陆光达顿时一怔:
“错误?”
徐云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了一丝感慨:
“没错,试验级的中子束,其实是不需要那么高能级的——厂长,您这儿有笔吗?”
一旁的李觉原本正聚精会神的听着呢,闻言稍有那么两秒钟没反应过来,但旋即便连忙点了点头:
“有,有,我现在就给你拿去。”
说罢。
李觉便起身走到了办公桌边,取来了一把笔和一张纸,递到了徐云面前:
“给。”
徐云接过笔和纸,将算纸在桌上铺开,对着陆光达写了起来:
“陆主任,根据当年古德斯密特的分类,中子的自旋为1\/2,这你应该清楚吧?”
陆光达澹澹的嗯了一声,脸上的表情没太大变化。
自旋的概念提出于1925年,如今哪怕是国内也储备有不少相关资料,很多物理本科生都不陌生,遑论他这种大老了。
接着徐云又写了下去:
“一束动量为ki=2π\/λ,能量为e=2ki2\/2mn的电子入射到靶材上,散射过程满足动量和能量守恒。”
“那么有转移的动量q=kfki,也就是说|q|=ki2+kf22kikfcos,以及w=eief。”
“其中θs是初动量和末动量之间的夹角,w为中子激发出靶材中元激发的频率。”
“散射截面满足费米黄金定则,也就是d2σ\/dΩdef|λi→λf=2||2δ。”
“接着利用波恩近似把入射波看成平面波,那么代入δ函数就可以得到中子的波失,对吧?”
陆光达这次思考了比较长的时间,仔细过了遍徐云的思路,确认没问题后方才点了点头。
一旁的老郭和钱五师等人亦是露出了赞同的表情。
李觉飞快的扫了扫现场,发现除了自己外所有人都有反应,便也将双手环在胸前,做思索状的微微点了点几下脑袋。
接着徐云将笔交给了陆光达,对他说道:
“陆主任,那就请您计算一下中子的波失参量吧——假设中子散射的能级是20mev。”
陆光达看了他一眼,没多说话,接过笔和纸计算起来。
虽然他的手上没有中子散射的具体图谱,但在已知粒子自旋和徐云给出的量级情况下,做个动态结构因子的推导还是有手就行的。
然而算着算着。
陆光达忽然眉头一扬,目露错愕的看着徐云:
“17.87?小韩,这怎么可能?”
众所周知。
描述一颗粒子运动过的参量有很多种,比如说频率、波数、波长甚至等效温度都行。
又比如.....
波失。
20mev散射的中子波失大概在2.20的1次方左右,这个参数可是当年陆光达在海对面读博时亲手统计出来的。
更别说在如今596项目中由于各种计算需要,也涉及到了大量相关波失参数。
不夸张的说。
陆光达什么都可能忘,但绝不可能忘记这个数值。
可眼下按照常规推理得出的中子波失数值,却和他已知的相差了整整八倍,这显然就很挑战三观了。
就像是问你一只成年猫连尾巴在内有多长,可能有人会说一米,可能有人会说40厘米,但试问有谁会说自家猫有五米长的?
因此很明显。
一定是哪个地方出了某些问题。
想到这里。
陆光达便再次看向了徐云,将算纸转向他,对他问道:
“小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云见状也没卖关子,而是微微叹了口气,解释道:
“陆主任,不瞒你说,这是当年剑桥大学一位叫做一方通行的学长在实验中发现的异常。
“他是一个失量计算的狂热者,于是少见的想用波失来描述中子,但在计算之后,却发生了这么个诡异的情况。”
“于是他在数学上进行了反复比对,最终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
“这是中子的磁矩在作怪,它的反常磁矩导致了它在模型上的误差。”
陆光达愣了两秒钟,但很快音调便拔高了一大截:
“磁矩?”
徐云沉沉的点了点头。
某种意义上来说。
粒子磁矩在计算上引发的误差,坑了物理学界整整一代人。
磁矩。
提起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下意识都会想到磁铁的磁矩。
但实际上。
除了宏观磁矩外,在看不见的微观粒子中,还存在有另一种微观磁矩的概念。
它是粒子的一种内禀属性,和自旋有关系。
当初曾经解释过自旋的意义,也就是核子处于复杂的共同运动状态下对于其中心轴的自转。
旋转的微粒在其周围引发了沿其自转轴方向排列的动量矩——例如陀螺在旋转时使之保持直立状态的就是它的动量矩,旋转的电荷同样会围绕自身产生被称为磁矩的磁场。
而在所有粒子中。
中子这种不带电粒子同样具有磁矩,这是三十年代那会儿斯特恩发现的异常现象。
在眼下这个时期。
物理界计算出来的中子磁矩大概是-3.82个单位核磁子,但物理学界对于它的认知也就仅此而已了。
磁矩这玩意儿怎么出现、对于中子有什么意义,目前依旧无人知晓。
而按照徐云的说法.....
正是因为这个磁矩的存在,导致数学上的计算出了问题?
随后徐云顿了顿,继续解释道:
“陆主任,当初斯特恩计算中子磁矩的模型您应该记得吧?”
陆光达点点头,提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表达式:
μns=gnse\/2mphbar\/2=gns\/2ehbar\/2mp。
徐云伸手点了点其中的mp,说道:
“您看这里,这里的mp是自由中子的同位旋质量,也就是同位旋二重态的两个正交基失,它们两个一起构成了一个同位旋为1\/2的子空间。”
“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说,对称性会导致能级的简并——以氢原子为例,在不考虑微扰论时,当n和l相同时,无论m值和sz值为多少,能量都是一样的。”
“这就是典型的对称性导致的能级简并,这些简并的能级张成了一个不变子空间”
“所以中子在靶材内部...也就是未激发态的情况下,外层负电荷的自旋磁矩半径需要扣除一个电势垒。”
“也就是中子的特定初态λi其实应该多做一个洛伦兹变换,同时中子没有激发起原子核的运动,所以对应于弹性散射,中子能量是守恒的.......”
听着徐云如同魅魔...错了,恶魔般的低语。
陆光达忍不住再次提起笔,飞快的在纸上计算了起来。
果不其然。
在按照徐云所说的扣除了一个电势垒后,这次他计算出来的数值已经接近了2.20^-1。
之所以是接近而非等同,主要是因为他为了方便计算选了个记忆中实验的均值参数,数据上没法太精细——毕竟这次计算本来就有些突然。
紧接着。
陆光达又意识到了什么,将这个思路同样代入了赵忠尧的模型中。
十分钟后。
陆光达有些怅然的写下了一个数字:
69.7mev。
此时此刻。
现场的这些大老中,即便是李觉也能轻松的看懂这个数字的含义:
它代表着中子在实验室中可以被撞出并且留下足够信息的能级。
它比原先的数字缩小了快二十倍,同时恰好在剑桥大学那台串列式静电加速器的覆盖区间之内。
见此情形。
钱秉穹便又忍不住张开口,想要询问陆光达的意见:
“陆.....”
然而话还没说一个字,便被陆光达给再次打断了:
“等等!小韩,按照你的这个思路,那岂不是说.......”
“由于外层负电荷也在自旋并与轻质子共享其自旋引擎,正负电荷的自旋都会产生磁矩,但由于外层负电荷的等效半径比内层正电荷的大,所以中子的总磁矩才会表现为负电荷磁矩?”
“也就是......现有的微粒之内,还有其他更小的粒子模型存在?”
说到这里的时候。
陆光达脸上的表情已经带上了一丝骇然。
看着有些后知后觉的陆光达。
徐云的嘴角终于忍不住扬起了一丝弧度: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如此。”
没错!
除了中子弹之外。
徐云还有一个无论如何都要拿到那架串列式静电加速器的理由。
那就是.....
他要让华夏的理论物理界也开个挂,从此之后兔子可以在应用和理论端.....
两只脚一起走路!
...........